天主教和東正教的分歧在哪裡?天主教與東正教領袖千年來首次會面

梵蒂岡天主教教皇方濟各將與俄羅斯東正教會大主教基利爾一世在古巴會面,自1054年東西方教會正式分裂以來,將近1000多年,天主教和東正教互不來往,彼此互相指責對方為異端。那麼東西方教會的根本分歧在哪裡呢?俄羅斯又為何自稱自己是第三羅馬?

一、東西方教會的分歧開始於公元4世紀:東部教會保存了較多的猶太教的傳統;西部教會則更多地接受希臘羅馬哲學的影響。因而東西方教會對《聖經》和教義的理解和解釋也各有不同。東方教會受希臘語言、希臘文化的影響較多,傳教所用的《聖經》都是希臘文的;西方教會受拉丁語言和日耳曼語言、拉丁文化和日耳曼文化的影響較多,4世紀末教父傑羅姆將希臘文《聖經》翻譯成拉丁文以後,拉丁文《聖經》在西方教會廣為流傳,佈道用拉丁語,教會文件也採用拉丁文。

Advertisements

東正教教堂

天主教教堂

經過長期的發展,東方教會具有注重神學理論和神秘主義的特點,西方教會則具有倫理化、法律化和講求實際的特點。

二、在政權與教權的關係方面,拜占庭帝國繼承了古羅馬的傳統,皇帝控制教會,皇帝已經被神化,成為基督教信仰的最高權威,而且是教會的最高首腦。這也是為什麼西方教會有教皇,而東方的東正教最高領袖是大主教。

三、東西方教會的差異和分歧還體現在教義上,在教義上的分歧成為雙方不可彌合的鴻溝。

基督教的一個重要信條是「三位一體」,即聖父、聖子、聖靈三者是一體的,同等重要,不可分割。但是東西方教會對「三位一體」的解釋有所不同。東方教會向來有強調耶穌基督人性的傳統。4世紀初,東方教會亞歷山大里亞主教阿利烏斯認為:耶穌基督是人,不是神,系由上帝所造,其品級低於上帝。這種主張導致了反對「三位一體」的信條,在羅馬皇帝君士坦丁時代被定為異端。這種強調耶穌基督人性的傳統在東方教會有廣泛的影響。

Advertisements

公元325年的《尼西亞信條》規定,聖靈「出自聖父」。後來在5世紀,西方教會把它修改為「聖靈出自聖父和聖子」,這樣就提現了西方教會強調基督神性的神學觀點,堅持了「三位一體」的信條。

關於耶穌基督屬性之爭,在東西方教會之間長期得不到解決,彼此互相指責對方有異端。

7世紀末,隨著阿拉伯帝國的崛起,東方教會感覺有必要解決分歧,於是東西方教會在680—681年皇帝君士坦丁四世(668—685)召開的第三次君士坦丁堡會議上,就「三位一體」的信條達成共識,雙方的矛盾暫時和解。

但是8世紀至9世紀中葉,雙方爭端再起,公元726—843年,拜占庭帝國開展了轟轟烈烈的破壞聖象運動,其實質是反對正統教會統治勢力和教會修道院佔有土地的政治鬥爭,東方教會的生命和財產遭受嚴重損失。羅馬教皇干涉東方教會聖象崇拜和反崇拜鬥爭。863年,羅馬教皇在羅馬宗教會議上宣布廢黜君士坦丁堡大教長佛提烏斯。

西方教會和東方教會的分歧,其實歸根結底還是拜占庭帝國皇帝企圖控制教會,並與羅馬教皇發生矛盾。

教皇為拿破崙加冕,西方教會,教權高於世俗王權。

9世紀後半期,東西方教會在爭奪保加利亞的佈道權的問題上又起爭端。羅馬教皇和君士坦丁大教長都宣布把對方「革除教籍」。雙方關係接近完全破裂。

但之後一段時間,雙方還沒有正式分裂,關係若即若離。

962年,羅馬教皇為德意志國王奧托一世加冕,奧托一世稱「神聖羅馬皇帝」,德意志也稱神聖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顯然是不希望另外一個帝國在西方出現,拜占庭帝國對神聖羅馬帝國採取不承認的態度。這使得東西方教會的關係進一步惡化。

那麼是什麼事件,導致雙方正式分裂呢?

11世紀時,拜占庭帝國在義大利的領土喪失殆盡,只剩下南部一塊小地方,東方教會為了保住在義大利南部殘存的領土,要求那裡的教會執行希臘政教的禮儀,以排除羅馬教會染指。可是羅馬教廷卻希望拔掉拜占庭帝國在南義大利的「釘子」,企圖利用諾曼人的力量達到這個目的(關於諾曼人的事情可見我的另一篇文章《這位海盜比哥倫布早500年登陸美洲!他的族人還建立了俄羅斯》),沒想到諾曼人的到來是一把雙刃劍,既損害了拜占庭帝國的利益,有損害了羅馬教皇的利益。後來羅馬教皇利奧九世不得不與拜占庭帝國皇帝君士坦丁九世締結同盟,共同對付諾曼人。

教皇利奧九世

1053年,教皇利奧九世率軍與諾曼人作戰,不幸戰敗被俘。在利奧九世被俘以後,君士坦丁大教長米海爾·凱魯拉里得知拜占庭帝國皇帝與教皇結盟時締結密約,拜占庭皇帝許諾在適當時機把南義大利阿普里亞等教區轉交給羅馬教廷管轄。君士坦丁大教長米海爾·凱魯拉里對此協議十分震怒,當即下令,帝國境內所以遵行拉丁禮儀的教會必須改行希臘禮儀,同時還寫信譴責羅馬教皇為異端,羅馬教皇利奧九世對這封譴責他為異端的信件怒不可遏,立即回信,對君士坦丁堡進行反指責,宣稱:彼得建立的宗座(羅馬主教)高於君士坦丁堡及其他一切宗座,高於一切教會。因此關於禮拜儀式和信仰問題,羅馬主教的裁決高於所有人。

君士坦丁九世

1054年,羅馬教皇派人將此複信送往君士坦丁堡。君士坦丁大教長米海爾·凱魯拉里拒絕接受這封信,送信的使節把它放在索菲亞大教堂的祭壇上,譴責凱魯拉里為異端,並開除他的教籍。凱魯拉里則召開東方教會的主教會議,宣布革除利奧九世的教籍。

從此以後,東西方教會正式分裂了。東方教會自稱為「正教」,亦稱「東正教」、「希臘正教」,西方教會自稱「公教」、「世界宗教」,亦稱「羅馬公教」。

東西方教會分裂以後,在1095年至1291年發生了十字軍東征,十字軍東征本來是去解放耶路撒冷,進攻穆斯林的,但1198年發生的第四次十字軍東征,基督徒卻進攻了信仰同一宗教的拜占庭帝國,洗劫了君士坦丁堡。這是東西方教會分裂達到了頂點,不僅分裂了,還變成了仇人。

第四次十字軍東征,攻佔君士坦丁堡,東西方教會結下血仇。

拜占庭帝國滅亡以後,俄羅斯自稱是第三羅馬,第一羅馬是西羅馬帝國,第二羅馬是東羅馬帝國,即拜占庭帝國,第三羅馬則是俄羅斯。因此俄羅斯的東正教也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如今,梵蒂岡天主教教皇方濟各與俄羅斯東正教會大主教基利爾一世將在古巴會面,這是自1054年以來的首次會面。主要是面對「伊斯蘭國」在中東的崛起,大量的所謂「異教徒」受到屠殺,東西方教會需要聯合起來,所以方濟各與基利爾一世的會談將以基督徒在現代世界遭到迫害的議題為主。

更多有趣和管用的世界歷史知識關注「騰飛說史」微信公眾號,海量信息,高品質內容,等你來!

微信公眾號訂閱: tf13956212778 (←長按複製添加)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