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首經方方證要點——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

100首經方方證要點——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

珠海市中西醫結合醫院中醫治未病科(名中醫工作室) 劉志龍 黎崇裕

【組成】茯苓半斤 桂枝四兩,去皮甘草二兩,炙大棗十五枚,擘

【方歌】苓桂棗甘伏水邪,臍下悸動用則確。或者上沖發奔豚,甘瀾水煮效方捷。

【功用】平沖降逆,通陽制水。

【主治】主治傷寒發汗后,其人臍下悸,欲作奔豚者。

【方解】此方即苓桂術甘湯去白朮加大棗倍茯苓也。彼治心下逆滿,氣上沖胸,此治臍下悸,欲作奔豚。蓋以水停中焦,故用白朮,水停下焦,故倍茯苓。臍下悸,是邪上干心也,其病由汗后而起,自不外乎桂枝之法。仍以桂枝、甘草補陽氣,生心液;倍加茯苓以君之,專伐腎邪;用大棗以佐之,益培中土;以甘瀾水煎,取其不助水邪也。土強自可制水,陽建則能御陰,欲作奔豚之病,自潛消而默化矣。

Advertisements

【方證要點】

1、心陽不足證:以臍下悸動、感覺氣從少腹上沖,呈發作性,腹中無形質可查為辨證要點。主要癥狀為臍下悸動,腹中痛或者少腹拘急,小便不利,眩暈、嘔吐、心悸,短氣,口乾不欲多飲水;舌質淡,舌苔白滑。

2、常用於神經衰弱、心悸、慢性胃炎等屬於心陽不足,鎮攝無權,欲作奔豚者。

【類似方證鑒別】

1、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與茯苓桂枝白朮甘草湯: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為下焦宿水、上凌於心之治方。症見臍下動悸,欲作奔脈。方中茯苓、桂枝用量分別比苓桂術甘湯多四兩、一兩,可見水飲與沖逆程度均較之為甚。

【原文】

發汗后,其人臍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主之。(65)

【醫案舉例】

1、失眠案(胡希恕醫案)

Advertisements

張某,女,65歲,1965年12月13日初診。多年失眠,久治不效。近頭暈心悸,臍左跳動,有時感氣往上沖,沖則心煩,汗出,口乾不思飲,苔白,脈緩。此屬寒飲上擾心神,治以溫化降逆,佐以安神,予苓桂棗甘揚加味:

茯苓24g,桂枝12g,大棗5枚,炙甘草6g,酸棗仁15g,遠志6g。

服3劑睡眠稍安,頭暈心煩、氣上沖感亦減,前方加生龍牡各15g,續服6劑,諸症若失。

2、奔豚案(劉渡舟醫案)

張某某,男,54歲。主訴臍下跳動不安,小便困難,有氣從小腹上沖,至胸則心慌氣悶,呼吸不利而精神恐怖。每日發作四、五次,上午輕而下午重。切其脈沉弦略滑,舌質淡,苔白而水滑。乃水停下焦之苓桂棗甘湯證。疏方:

茯苓30g,桂枝10g,上肉桂6g,炙甘草6g,大棗15枚,用甘瀾水煮葯。

僅服3劑,則小便暢通而病癒。(本文轉自拙著《100首經方方證要點》,由中國中醫藥出版社授權發表)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