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治萬先生40年臨證辨治疑難怪病奇案經驗分享

腦卒中從氣虛痰瘀辨治

腦卒中,中醫又叫腦中風。其發病急,致殘率高,致死率快,一直以來嚴重地危害著人類健康生存的頑疾之一。對於該病的治療和預后,一直是醫務工作者關注和研究的焦點。

本人從醫臨證四十年來,對腦中風的辨治亦頗有心得體會,認為該病所致的半身不遂,口眼歪邪,口角留涎,語言謇澀,大便乾燥,遺尿或失禁,人事不省等,均屬於元氣虧虛所致。靈樞百病始生篇雲「風雨寒熱,不得虛邪,不能獨傷人,卒然逢疾風暴雨而不病者,蓋無虛,故邪不能獨傷人,此必因虛邪之風,與其身形,兩虛相得,乃客其形。」從這段經文可以悟出,人體元氣不虛,外邪不能獨傷人,凡虛邪之風與其身形,實由於本身氣虛,故曰兩虛相得,乃客其形。東漢醫聖張仲景在其金匱要略中風歷節病脈證治篇云:「夫風之為病,當半身不遂,或但臂不遂者,此為痹,脈微而數,中風使然」。這段經文的著眼點即八個字:「脈微而數,中風使然」。脈微而數是元氣虧損氣血虛弱的脈象,故虛邪之風客於人體,經脈痹阻,瘀塞不通,以致氣血不得暢行,筋脈失卻濡養,此為痹,一句明確的提出了本病的主要病機實由於經脈痹阻。金元時期的李東垣對本病的認為:「中風非外來風邪,乃本氣致病」;劉河間以火立論、朱丹溪以痰濕立論,但這些論證都是因時、因地、因人而己提出的客觀見解和主張的;唯清代名醫王清任獨辟蹊經,他認為半身不遂是因元氣虧損所致,元氣一虧,經絡自然空虛,有空虛之隙,難免其氣向一邊歸併,歸併於左,則右半身無氣;歸併於右,則左半身無氣,無氣則不能動,不能動,名曰半身不遂。此證的特徵突然跌倒,半身不能動,王氏認為:非跌倒而致半身不遂,而是半身不遂所致跌倒,口眼歪邪並非歪邪,因受病者半臉無氣,無氣則半臉縮小,眼無氣力,不能圓睜,口半邊無氣力則不能開,舌半邊無氣,舌亦不能全動,故說話不能真。大便乾燥非風火,乃氣虛無力推動下行,小便頻數或失禁,此是氣虛不固也。元氣虧五成,下剩五成若忽然歸併與上半身,不能行於下則病兩腿癱痿。王清任對半身不遂,口眼歪邪的論述十分精闢,超越諸家之說,其不足之處未論及何臟何俯氣虛。據我多年臨證實踐的體會認為半身不遂,口眼歪邪的病因病機在於脾胃,涉及肺腎之氣虛。下面就簡要的談談我個人對該病的膚淺體會。

Advertisements

陽明之上,燥氣治之,中見太陰,太陰之上,濕氣治之,中見陽明。胃為陽明燥土,必得脾之太陰濕土滋潤,才能受納傳送,氣化推動六腑,故有胃喜潤惡燥之說,脾為太陰濕土,陰中之至陰之臟,必得陽明燥土互濟氣化,才能運化水谷精微,上注於肺脈[土生金]通調水道[開通三焦、運行水濕],下輸膀胱[精微入腎生水],水精四布[滋養臟腑],五經并行[營運周身]出入有序,升降相諧,人則安和。脾胃健旺,精神亢奮,氣血和調,九竅通利,四肢豐滿。反之,勞碌過度,精神刺激,飲食不節或食生冷致傷脾胃之陽氣,或過食肥甘厚味,濕熱之邪損及脾胃之陰精,脾失健運,則清陽之氣不升,胃失和降,傳化失職,則六腑不通。六腑以通為順,順則清陽升,濁陰降。今六腑不通,濁邪不降,害化為痰為瘀,上干腦府,痹阻腦脈,心腦相通,腦脈受阻,心包閉塞,主不明,則十二官危。血流不暢,百脈累及,神機失用,或偏於左,或偏於右,氣血歸併,半身不遂作矣。脾氣虛不能散精於肺[土不生金]肺氣亦虛,肺主一身之氣,主治節,轉百脈,肺氣虛無力推動津血的運行,治節無權,百脈失養,,亦是致半身不遂的重要因素。肺為水之上源,肺氣足,則能氣化滋生腎水[金生水]。肺氣虛,不能氣化滋養腎水,腎主骨生髓,腦為髓之海,腎氣虛虧髓海空虛,精血不能榮養腦脈,而致腦脈痹阻,此亦是形成半身不遂不可排除的關鍵性原因。故在治療上採用自擬益氣理痰化瘀湯。葯如:生口芪、當歸、桂枝、白芍、炙草、半夏、茯苓、陳皮、菖蒲、赤勺、川芎、遠志、桃仁、鬱金、紅花、柴胡、等。

Advertisements

氣虛甚者加人蔘、升麻;血瘀甚者加水蛭粉;熱痰甚者加天竹黃;風痰甚者加天南星;痰閉陽道者,急以鮮生薑汁開竅;血絡不通者加全蠍、蜈蚣、地龍。腑氣不通,急用小承氣加人蔘湯先通腑,通腑才能九竅利,寒甚者,先以四逆溫之,氣脫者,急用人蔘附子回陽。總之,遵循中醫整體觀,有是證,用是葯。觀其脈證,隨證施治。

病案例舉:

張某某:女 65歲 農民 2004年7月8日就診,其女代述,病人於6月前晨起,突然左半身不能動,人世不省,語言不清,經某醫院診為腦血栓而致,住院20餘天,效不明顯出院,經朋友推薦來我所診;認人不清,不能語言,精神萎頓,面色青晦,舌質淡,苔薄白,左半身不能動,飲食不振,大小便不能自理,脈細似無,辨證屬氣虛痰瘀痹阻型中風;治當益氣開竅化痰,通絡逐痹活瘀,方用益氣理痰化瘀湯增損:生芪30g 當歸15g 桂枝9g 白芍12g 炙草9g 半夏18g 茯苓20g 陳皮15g 菖蒲15g 赤勺15g 川芎10g 桃仁9g 紅花7g 柴胡12g 鬱金15g 大棗12個 生薑9g 七劑二診左半身稍能動,在上方的基礎上出入加減共服40餘劑,面有光澤;說話聲音清晰洪亮,飲食增加,大小二便正常,並能扶著拐杖出入自理。

按半身不遂,口眼歪邪,語言不利,口角流涎,大便干,小便失禁,均屬元氣虛虧,血脈瘀阻,筋脈失卻濡養所致,治則上當益氣理痰活血化瘀,逐步恢復機體的功能活動;益氣理痰化瘀湯就是按照氣虛痰濁血瘀的病機而自擬的。方中黃芪為君以益氣,配當歸,使氣能生血,佐桂枝、白芍、生薑、大棗調理營衛氣血,伍半夏、雲苓、陳皮、菖蒲、鬱金、開竅化痰,輔赤勺、川芎、桃仁、紅花、活血化瘀以逐痹通經,諸葯共奏益氣化瘀不傷正,開竅化痰通血絡。

友情提示:文章或作者來源於中醫古籍APP,希望獲得更多中醫知識,養生食療偏方,進入各大應用商店,搜索「中醫古籍」下載!


猜你喜歡: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