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師講述:學習蘇秦成功的秘訣

原文對蘇秦回家的一段情景,雖然只用了簡單扼要的三十六個字,卻描寫得活龍活現,痛苦不堪。我在這裡特別提出這一段來講,就是希望我們這一代青年,多注意一個人的奮鬥成功與失敗經驗的教訓。不灰心、不氣餒、不怨天、不尤人,立志奮發圖強,才是頂天立地的大丈夫。像蘇秦當時那種遭遇,據我所知,我們在國外求學讀書,或者從事其他方面的青年,有些也同樣有這種痛苦的遭遇。結果,缺乏蘇秦那樣的勇氣,被現實打擊下去,大有可為的前途就白白犧牲了,真划不來。我們且看蘇秦這一段歷史經驗故事:

贏縢履蹻,負書擔橐,形容枯槁,面目黧黑,狀有愧色。歸至家,妻不下絍,嫂不為炊,父母不與言。

我們讀中國古文這三十六個字,當然先要認得字,知道了每個字的字義——說文、訓佑,再來會意,便可知道作者當時描寫得刻畫入微。看故事是有趣得很,但讀了以後,也為蘇秦的遭遇覺得很惋惜。

Advertisements

他在秦國沒有辦法了,只好打回家的主意,人既失意,錢又花光了,怎麼辦?他不負氣自殺,只能忍辱,用千萬個忍字,來堅強起自己。於是他只有「贏騰履蹻」 了。什麼是「贏縢」呢?贏縢」也就是「行縢」的意思。贏是滿。縢是那個時候準備走遠路的裹腳,等於後世的綁腿。蹻是草鞋。他開始收拾行李,準備打道回家,只好用裹腿布把自己兩隻小腿滿滿地裹起來,以免長途走路,小腿的血管充血而受傷,然後又說他的鞋子也破了,新的買不起,只好穿上一雙草鞋。短短四個字,便輕輕易易地形容了他當時的倒霉落魄相。

沒有錢了,沒有辦法像開始到秦國來時有黃金百斤,僱人搬行李,那種神氣的樣子了。只有隨隨便便把破衣服、破行李捆成一堆,隨身攜帶著好走路。好了,他這樣狼狽地收拾起行李。「負書擔橐」,又把那些帶去的書都背在背上,書當然丟不得的,那個時候買書不像現在這麼方便,印刷術也還沒有發明,書是用一片一片竹簡刻上去的,那是知識分子的資本,所以絕不能丟,只好背在背上。我的天哪!你看那些破書,不知道有多重啊!背了書還沒完,又要把收拾好的行李,歸成一堆,做成擔子來挑,就像從前種田的朋友挑大糞那樣辛苦。他就這樣一副寒酸相,從秦國首都——陝西的咸陽,回到他的故鄉——河南的洛陽來了。

Advertisements

這一路回來,真夠辛苦,你要知道,他當年還在青年階段,因為失意、窮困,已經弄得沒有一點英俊的樣子了。「面目黧黑」,看起來又黑又瘦,乾癟的窮酸相。但是這還是他的外形。最難堪的,還是他當時內心的痛苦,那實在是無臉見江東父老。可是這個時候,天涯茫茫,又到哪裡去呢?葉落歸根,不管好不好,有個家,有個窩,總是好的。因此只好硬著頭皮回家。當然,進了自己的家,一定很難過,慚愧得不得了。不要說是蘇秦,大家把自己換作他的處境,就可想而知那種「狀有愧色」四個字的千萬痛苦了。

這樣還不算什麼,等他到了家以後,更難堪的是他太太正在織布,看到他回來的那副落魄相,當著家人的面,也沒有勇氣來迎接他,再談不到慰問了,只是仍然不停地做她手裡的工作,擺出一副冷漠的態度。他的嫂嫂們,當然不會問他吃過飯沒有,根本是見如不見,相應不理的樣子,哪裡還肯為他到廚房去做飯呢?那個時候,是宗法社會的大家庭制,他的老婆要看嫂嫂們的風向,嫂嫂們又要看著一家之主的公公和婆婆怎麼辦。結果呢?他的父母看了他那副樣子,一句話也不和他講。你想,他在這種情形之下,這個面子怎麼辦呢?

蘇秦到底是了不起的青年。年輕的同學們特別要注意,在原文上是怎樣記載呢?他遭遇到這種情形,既不怨天,也不尤人,只是自己重重地嘆一口氣說:「妻不以我為夫,嫂不以我為叔,父母不以我為子,是皆秦之罪也。」你看,這是一種什麼胸襟!什麼器度!他對於目前周圍的情形,一點都不遷怒怨恨到別人身上去,只是深自反省自責,認為他的太太、嫂嫂、父母等人對待他這種情形,都是他自己的不是、無能,並沒有埋怨他們的冷淡,更不會借酒澆愁,要打人、要揍人!

還有一點要注意,蘇秦的老婆,儘管當時對他的態度上很冷淡,可是並沒有像周代的姜太公、漢代的朱買臣兩個人的太太那樣,因為嫌他窮,嫌他沒有出息,就要求離婚而去了。姜太公、朱買臣後來得志了,同樣情形,他兩個人的太太都要求回來,結果都遭拒絕了。所謂「覆水難收」,就是在朱買臣這節故事裡引用的話。至於蘇秦的太太,有沒有在背地裡鼓勵他,幫助他,像歷史上許多賢妻良母那樣作法,因為無明文記載,就無法查證了。這是順便對年輕女同學們提出注意的事,請勿見怪。

其實,蘇秦的這種遭遇,並不特別,古今中外的人情,大體上都同一例。我所謂大體,當然不是說社會上所有的人,所有的家庭都是如此的。假如我們把歷史上許多成功成名人物,在他艱難曲折的階段,都搜羅來做一番研究,你便可以看出社會的人際狀況,大概都是如此,反而覺得見怪不怪了。如果自己認識不夠,非常介意這種反面的情況,便會產生憤世嫉俗等等變態心理。甚至無論你日後有成就沒有成就,對人對社會,很可能形成一種仇恨的偏差心理。

我們隨便提一點大家所熟知的歷史經驗,在所謂讀書人的文化界中,讓我們看看唐代元稹的三首悼亡詩,充分透露出少年落魄時代的痛苦。「誠知此恨人人有,貧賤夫妻百事哀。」就是元稹的名句,也是古今中外多少人共有的哀嗚。

此外,如韓信沒有得志以前,不但要受市井無賴的胯下之辱,而且飢餓時,想吃一口飯都不容易,沒有人理他,結果只有一個不知姓名的洗衣服老太太,可憐他的遭遇,把自己帶出來的飯包施捨給他,讓他吃了一餐飽飯。

後來,韓信功成名遂,當了三齊王回到故鄉時,不但沒有報復那個叫他爬在褲襠下的無賴少年,反而鼓勵他、感謝他。同時,他又尋訪那個施捨一個飯包的洗衣婦人,但始終沒有找到。於是他只好把千兩黃金,投在當年洗衣婦在那個河邊洗衣服的河裡去,表達他無限的謝意。這是歷史上有名的韓信以千金投河,感謝漂母一飯之恩的故事。

因為韓信具有含垢忍辱,受恩必報,受辱不怨的這種氣度,也就是他一生事業成功的主要條件。儘管後來他也被劉邦夫婦所謀殺了,但撇開權勢功業不談,如果專講作人的氣度,作人的味道,韓信比漢高祖劉邦可愛得多了。即使如項羽,在作人方面,有時候也比劉邦可愛。當然,這只是講作人,不談處事,要講處事,那又須另當別論了。

講到韓信的故事,相反地,正好拿漢高祖劉邦的遭遇作一對比。當劉邦在青年的時代,一天到晚到處遊盪、鬧事,不務正業,一事無成的時候,他的父親也實在看不下去了,有一次責備他幾句,說他這樣沒有出息,實在比他二哥劉喜差多了。老二規規矩矩為家裡添置了產業,所以家裡人都很喜歡他二哥。至於他大哥,很早就死了。有一次,劉邦帶了幾個平日和他一起混混的朋友,回家吃飯。他的大嫂騙他說沒有飯菜了,朋友只好離去。劉邦自己到廚房一看,原來飯菜還有的是,於是懷恨在心。

後來他當了漢高皇帝,封他二哥為代王,封他弟弟為齊王,就一直沒有封他大哥一家人任何職位。他父親向他講了,於是便封了一個「羹頷侯」給大哥的兒子、這是對他大嫂當年不請他朋友吃飯的回報。當未央宮落成時,他大宴諸侯群臣,席中向他父親敬酒時說:「始大人常以巨無賴,不能治產業,不如仲力。今某之業所就孰與仲多?」劉仲就是劉邦的哥哥。劉邦問父親:你現在看我比起二哥來,哪個有出息?哪個弄的產業多呢?搞得他父親啼笑皆非,無法答話。你看他多小氣!哪裡真夠「豁達大度」四個字的份量呢?

不過,話說回來,劉邦比起歷史上其他許多的帝王,他又的確好得多,有些地方還不太失「豁達大度」的作風,所以歷史上對於漢高祖這四個字的評語,也可說是由於比較性格而來的評論而已。

我們講蘇秦失敗的情形,又順便扯出了這些故事,都是為了說明古今中外的人情常態。我們現在討論孟子,順便聯想到孟子的母親對於孟子教育上的偉大之處,孟子所以表現出和蘇秦迥然不同的聖賢人格,和這位孟太夫人的教誨,有著密切的關係。

好了,現在我們來看看蘇秦當時發奮圖強的另一頁。他回到家裡以後,在那種重重打擊的情形之下,不怨天,不尤人,已經太難得。同時他又踏實地作一番自我檢討,因此,他在含垢忍辱之下,連夜檢閱自己的藏書,在幾十種古書里,他特別找出了姜太公所著、與《陰符經》有關的謀略之學。他重新開始研究陰符謀略,仔細去抉擇它的精要。讀到夜裡想睡覺時,他便拿起錐子來刺自己的大腿,以警覺自己。因此我們古人有勉勵青年人求學的名言,所謂「頭懸樑,錐刺股」。其中錐刺股的典故,便出自蘇秦這件事的。好在他有強健的身體,能夠熬得過這種自虐式的刻苦奮鬥,所以大腿常常被刺得血流到腳上,他都能忍受得了,如果沒有充沛健康的體能,那就早已完了。他這樣的用功,經過了一年,便很自信地能說動當時各國的政治領袖,所謂「當世之君」的人主們了。他的原文是從前面提過的「皆秦之罪也」之後,接著還有這樣的記載:

「乃夜發書,陳篋數十,得太公陰符之謀,伏而誦之,簡練以為揣摩。讀書欲睡,引錐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說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錦繡,取卿相之尊者乎?暮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說當世之君矣!」

——恭錄自《孟子旁通(一)》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