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斷裂后的再生痛苦:創傷性神經瘤

  • 左手中指不慎被刀割傷后,並未太在意,只是簡單的消毒處理,1周后也理想的癒合。但是,1個月後在割傷的位置出現了一個小包塊,不痛不癢,然而卻進行性增大。手術切除后病理診斷:創傷性神經瘤。

  • 1年前左手無名指的指甲旁被一小木片刺傷,傷口癒合后在其旁邊出現了一個米粒大小的腫物,進行性增大,但無任何不適自覺癥狀。手術切除后病理診斷:創傷性神經瘤。

上面這兩個病例僥倖逃脫了「疼痛」,絕大多數創傷性神經瘤都伴有明顯的疼痛。

創傷后形成的神經瘤是「假性腫瘤」!

Odier 於 1811 年首次提出神經瘤的概念,即周圍神經部分或完全切除后,近斷端會形成創傷性神經瘤。Wood 等又於19 世紀初做了進一步的相關報道,認為神經瘤是切斷後的神經試圖重建正常連續性而失敗的結果。Vischow 則根據神經瘤的組織結構分為真性神經瘤與假性神經瘤,認為殘端神經瘤實際上是一種假性神經瘤。

Advertisements

這個「假瘤」一樣會帶來痛苦!

創傷性神經瘤可引起患者自發性疼痛、痛覺過敏或感覺異常等癥狀,並導致或加重肢體功能障礙。但並非所有切斷的神經都會因為殘端神經瘤的形成而伴發疼痛等癥狀,30%的神經瘤是痛性,約10%的神經瘤患者還會出現與神經瘤直接相關的頑固性疼痛。

發病機制不明!

一般認為,神經斷損后,2~3 天時神經即開始從斷端的近端開始發芽生長,同時,雪旺細胞、神經束衣細胞和纖維母細胞均開始活躍増生。初期產生大量黏液性基質,晚期轉化為大量膠原纖維,形成疤痕。

而神經發芽的目的是欲穿過斷損的間隙達到遠段斷離端靶神經,以便使神經再營養,但此時疤痕的阻力大,神經難通過,所以近段生長發芽的神經不得不返轉生長,致神經纖維偏方向而排列紊亂,形成腫塊。

Advertisements

創傷性神經瘤重在預防,痛性神經瘤形成后,其治療的目的是解除疼痛,恢復功能。

一旦出現癥狀漸進加重的趨勢,即應予以治療。其治療方法較多,可惜的是,目前為止沒有一種方法能完全成功有效。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