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有食物過敏嗎?它才是判斷食物過敏的試金石

自古以來,民以食為天。進入21世紀,人們藉助高科技極大豐富了食物種類、加工方式,但煩惱也接踵而來。調查顯示,有20-30%的人認為自己對食物「過敏」並影響到生活。但經過過敏專科醫生的診斷,真正的食物過敏在兒童中佔6-7%,而在成人僅有1-2%。那麼,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差別呢?

一、食物過敏是什麼?

1、有些你認為的「食物過敏」不一定是過敏

生活中,任何食物都有可能造成身體不適,我們將其統稱為「食物不良反應」,比如——

由香料、未成熟的水果或蔬菜引起的刺激;

進食有毒蘑菇或魚類,進食受化學物質、細菌毒素污染的食物引起的毒性反應;

某些酶缺乏引起的疾病,不少亞洲人就因為胃腸中缺乏乳糖酶,所以,喝了牛奶后易出現腹部不適甚至腹瀉;

Advertisements

還有食物本身的藥理作用,如茶、咖啡中的咖啡因對中樞神經的刺激,食用含甘草的食品后引起血壓增高,泡菜或腌魚中血管活性胺造成的頭痛;

另外,還有一部分患者主要是心理因素。

2、真正的食物過敏是什麼?

真正的食物過敏是由免疫機制介導的,可以涉及消化、皮膚、呼吸等多個系統,嚴重時甚至可以造成休剋死亡。兒童中最常見有牛奶、雞蛋、花生和大豆,成人最常見則是堅果、花生、貝類和魚類。

二、如何判斷食物過敏?

面對懷疑食物過敏的患者,醫生主要通過了解病史,尤其是癥狀和進食間的關聯,然後配合查體和實驗室檢查。應用比較多的是皮膚試驗。對於不具備皮試條件的患者或者出於安全考慮,可檢測患者血中的食物特異性過敏抗體(sIgE)。另外,在醫生指導下逐一排除飲食或寫飲食日記有時也能提供幫助。

Advertisements

雖然配合病史,皮試和sIgE檢測可用於篩查食物過敏,但如果過敏抗體主要在休克器官或疾病不由IgE介導,僅根據皮試和sIgE就有可能出現漏網之魚;又如果患者僅僅處於致敏階段或亞臨床狀態,就有可能出現冤假錯案。草率診斷食物過敏會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造成營養不良,甚至會阻礙探尋真正引發癥狀的元兇,耽誤病情。

那麼,診斷食物過敏的金標準是什麼?「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檢驗食物過敏的唯一標準就是一種特殊的實踐:食物激發試驗。

三、判斷食物過敏的金標準:食物激發試驗

1、食物激發試驗3種方式

食物激發試驗包括三種:開放、單盲、雙盲。

開放式激發試驗以正常形態給予所測試的食物,醫生和患者都知道測試的食物是什麼,當可疑食物數量大且反應不嚴重,可以在家中對這些可疑級別低的食物進行開放式激發試驗,然後再對陽性食物使用盲法激發試驗證實,這樣做可以節省大量的時間和金錢。

單盲激發試驗需要在顏色、質地、氣味和口味等方面充分偽裝檢測食物,還要有和測試食物相仿的假食物---安慰劑,僅有醫生知道測試的食物是什麼,待所有試驗完成後,患者才能知道真相,這樣可以儘可能去除患者主觀偏見的影響。對於懷疑心因性的患者,可以先給予安慰劑,如果安慰劑出現了癥狀,每種引發反應的食物均需要至少檢測兩次予以核實。

雙盲激發試驗中醫生和患者都不知道測試的食物是什麼,多數情況下用於科研。

2、試驗注意的問題

進行試驗前患者要嚴格避免可疑食物,如沒有癥狀且未用對症藥物,則空腹從安全劑量開始每20-30分鐘逐漸增加劑量直至總累加劑量大於等於日常攝入劑量。應注意每次就診只測試一種食物,試驗要求在正規醫療機構由有經驗的醫生進行,如果某一食物以前曾引發過致命反應,應盡量避免或在醫院甚至ICU監護下進行。

在激發每個劑量前都要準確記錄所有癥狀、體征以及相關檢測,給予最後劑量後患者仍要繼續觀察1-2 小時方可離去。激發試驗應盡量模擬自然暴露,同時注意患者發病是否存在其他伴發因素,比如運動、月經期或合併其他疾病。

總結一下:

食物過敏日益增多,易被自我過度診斷,雖然皮試和血清sIgE檢測適用於篩查,但很少有太高的可靠性,對大多數病例確診需要進行激發試驗。同其他過敏性疾病一樣,食物過敏的根本治療是嚴格避免相關食物。有關免疫治療或免疫調節干預正在研究中,讓我們拭目以待。

*本文原作者北京協和醫院 變態反應科副主任醫師 關凱,由微醫整理編輯。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圖片來源:123RF正版圖庫。

*歡迎關注【微醫】公眾號(weiyi_guahao),下載微醫APP,掛到全國搶手的三甲醫院專家號,足不出戶諮詢名醫,獲取更多實用有趣的健康資訊。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