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到平衡膳食?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國居民因食物單調或不足缺乏充足的營養素,造成的營養缺乏病如兒童生長遲緩、缺鐵性貧血、佝僂病等雖在逐漸減少,而與能量過剩有關的慢性病如心血管疾病、腦血管疾病、惡性腫瘤等的患病率不斷上升,我國居民維生素A、維生素B2和鈣攝入量普通不足,部分居民膳食中穀類、薯類、蔬菜所佔的比例明顯下降,油脂和動物性食物攝入過高,能量過剩、體重超常在城市成年人群中日漸突出。因此營養均衡面臨一個新問題。 能量攝入不足:過度運動、代謝性疾病、節食、飢餓等,能量代謝出現負平衡,引起兒童生長發育遲緩、成人消瘦和工作能力降低;

能量攝入過量:體力活動減少、高脂/高能量飲食等,引起肥胖,增加心血管疾病的發生概率。

Advertisements

能量需要量水平可以參照標準:

2歲~:1000~1200千卡/天,

4歲~:1200~1400千卡/天,

7歲~:1400~1600千卡/天,

11歲~:1800~2000千卡/天,

14歲~:2000~2400千卡/天,

18歲~:1600~2400千卡/天,

65歲:1600~2000千卡/天。

人體所需要的能量來源於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澱粉類主食)、脂肪、蛋白質,三者統稱為產能營養素,1克碳水化合物在體內平均產能4.0千卡,1克脂肪平均產能9.0千卡,1克蛋白質平均產能4.0千卡,1克酒精平均產能7.0千卡。

三種產能營養素在人體內都有其特殊的生理功能,雖在一定條件下可以互相轉化,但是不能完全代替,三者在總能量供應中應有一個恰當的比例。根據我國的飲食習慣,成人碳水化合物以佔總能量供給的55%~65%,脂肪佔20%~30%,蛋白質佔10%~15%為宜。年齡小,蛋白質及脂肪供能占的比例應適當增加。因此「早餐全是面,午餐全是肉,晚餐全是菜」什麼的……這樣的飲食是要不得的,不能滿足人體營養需要。

Advertisements

其次人體還需要多種礦物質和維生素,身體內少量而不可或缺的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缺乏導致各種各樣的疾病和削弱身體的正常功能,礦物質也是構成機體組織的重要部分,是細泡外液的成份,維持適宜的滲透壓,維持體內酸鹼平衡,維持神經和肌肉的正常興奮性。

因此平衡膳食模式是最大程度保障人體營養和健康的基礎,食物多樣是平衡膳食模式的基本原則。不同食物中的營養素及有益膳食成分的種類和含量不同,除供6月齡內嬰兒的母乳外,沒有任何一種食物可以滿足人體對能量和各種營養素的需要。

核心推薦:

Ø 每天的膳食應包括谷薯類、蔬菜水果類、畜禽魚蛋奶類、大豆堅果類等食物。

Ø 平均每天攝入12種以上食物,每周25種以上。

Ø 每天攝入谷薯類食物250~400克,其中全穀物和雜豆類50~150克,薯類50~100克。

Ø 食物多樣、穀類為主是平衡膳食模式的重要特徵。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賬號:幸福e家

獲取實用、全面的健康資訊。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