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話史記,秦始皇的一生

秦朝的始皇帝名政,姓趙氏(是嬴姓中的趙氏,氏小于姓),他爸爸庄襄王從前替秦國在趙國做人質的時候,見到了呂不韋的一個美姬,很喜歡她,就要來娶了,於是生下了他。和小趙政一起進入童年期的,還有其他一些大名鼎鼎的人物,比如魏國汜水郡沛縣有一個小孩,小於趙政三歲,名字叫作劉季(後來叫作劉邦),這時候還是普通一個平頭百姓,在沛縣當小孩,整天因為逢著亂世,就也不讀書了。

到了趙政十三歲時,他爸爸庄襄王死了,趙政於是接班繼位,我們稱之為秦王政。秦王政因為歲數下,事情都是相國呂不韋來管。

呂不韋為相國,封十萬戶,號文信侯,招來大量賓客游士,同時以蒙驁為將,也對山東(崤山以東)六國削弱的滿厲害。

隨即,秦王政的媽媽寵愛嫪毐,封他為長信侯,宮室車馬衣服苑囿隨他挑,慢慢權力壓過呂不韋,國家事無小大都取決於嫪毐。到了秦王政九年,他二十一歲了,該親政了,於是戴了王冠,跨了劍,表示步入成年。嫪毐因為權力過大,知道秦王政也許不好控制,打算殺了秦王政,換自己和太後生的孩子當秦王,於是乾脆作亂,發兵進攻蘄年宮。秦王政派相國昌平君、昌文君迎戰,雙方戰鬥於咸陽,砍了好幾百個人頭,嫪毐敗走。最好秦王政懸賞百萬,抓到了嫪毐,與其同黨二十餘人,都被砍了腦袋,車裂以徇行展示。受次牽連,與嫪毐有關聯的家族,四千多家,被遷徙去了四川。

次年,這時候也牽連到相國呂不韋身上了,被免官。

秦王政覺得呂不韋這種從六國來的士人,都不是好人,於是下達了逐客令,要求六國地區來的士人,都離開秦國。於是,呂不韋的門客李斯上書,

勸諫這樣揮刀自宮不好,於是秦王政才終止了逐客令,並且任用李斯治事。

秦王政十二年,文信侯呂不韋自殺。

十三年,秦王政派將軍桓齮晉國趙國平陽,殺趙將扈輒,斬首十萬

十五年,秦國主力盡出,分兵攻擊鄴城、太原,對趙國南部和西部,進行猛烈削割。十六年,韓國南陽郡守騰先生宣布投降秦國。十七年,騰先生作為偽軍,率領秦軍攻韓,俘虜得韓王安,兼并韓國,設為潁川郡

十八年,秦軍大舉興兵攻擊趙,王翦進攻邯鄲西側的太行山井陘,楊端和從黃河北上圍攻邯鄲。十九年,王翦盡占趙國已經所剩不多的地盤,俘虜趙王。趙國滅亡。同年,秦王政的老媽病故

二十年,燕國太子丹擔心秦兵會殺來燕國,於是,派荊軻入刺秦王政。秦王發覺,肢解荊軻,以徇於百姓,並且派王翦攻燕,戰敗燕軍。二十一年,發兵增援王翦,終於大破燕太子軍,奪得燕國都城薊城,太子丹自殺,人頭被獻到秦軍。王翦因為很老了,遂打退休報告病休。

二十二年,王翦的兒子王賁,率領秦軍大舉攻擊圍攻,引黃河水灌入魏都大梁,大梁城崩塌,魏王投降,魏國被兼并。

二十三年,秦王政招來王翦,勉強他率兵南下去攻儲股份。王翦一路打去,攻到平輿,俘虜楚王。。楚國大將項燕又立昌平君為楚王,繼續跟秦軍戰鬥。二十四年,王翦、蒙武再攻楚,戰敗項燕軍,項燕自殺,楚亡

二十六年,派將軍王賁向東進攻齊國,齊國不戰而投降,俘虜了齊王建。

就這樣,秦王政在短短十年時間,兼并了山東六國。這不能說是秦王政武功高強,其實都是從前秦昭王給他打下的基礎,秦昭王已經把山東六國掏空了,比如長平之戰坑趙卒四十萬。

丞相王綰、御史大夫馮劫、廷尉李斯等人於是上書:「從前的五帝,地方不過千里,下面的諸侯,多數也不怎麼聽話。現在陛下指揮義兵,把那些壞的國君都給殺了,平定了天下,以海內為郡縣,這是比五帝還大的功績啊(這話是對的)。古代有天皇、地皇、泰皇,泰皇最貴,您就叫泰皇吧。」

秦王政說:「泰字不要,換上上古的帝字,就叫皇帝吧。」於是,自稱為始皇帝,後代就按自然數數,從二世三世一直到萬世,傳之無窮。

同年,公元前221年,丞相王綰又來提合理化建議:「現在剛剛攻破諸侯,齊楚燕這三個地方遠,不設個王填在那裡,不好鎮住,請皇上立自己的兒子們去那裡當王吧。」

群臣聽了這個建議,都覺得好。唯獨當時的廷尉李斯出班陳奏,說:「不好。從前周武王所封的同姓諸侯甚多,最後血脈越來越疏遠,就互相跟仇敵一樣打起來了。周天子都管不了了。如今海內都是郡縣好,天下沒有二心,這是安寧的辦法啊。」

秦始皇說:「有道理哦。天下互相苦於戰鬥不休,就是因為有王侯。現在天下初定,再立封國,那不是又要鬧戰爭嗎?廷尉說的好。」

其實,秦朝當時剛剛兼并得到天下,一些遠方地區的人還是甚不服秦人。而以當時較低的信息調查反饋流動速度、命令執行能力和落後的物質技術(沒有卡車、裝甲車和鐵路),中央對遙遠地區的控制難免力不從心,不如派一些封王過去就近統治,通過高效的直接管理,靈通的信息,因地制宜的政令,也許可以把當地統治得像王畿地區一樣太平安定,不致於鬧出大事。即便出了亂子,封王坐鎮當地、及早捕獲信息、採取消弭手段,竟也許可以把動蕩撲滅在失控之前。

有人說,派官員過去不一樣可以控制地方嗎?未必。地方官在當地是外地人,而且要有升遷調換,在地方不會樹大根深,如果他是個郡守,他下面的各縣縣令,都是中央任命的,不是他任命的,不會死活效忠於他,而隔壁郡的郡守,打仗也好,辦事也好,更不聽他的了,甚至要看他的笑話。而派一個皇子過去,作為諸侯王,對當地民眾的心理震懾作用,是遠大於郡守的。皇子作為諸侯王,儼然是當地的君主,治理自己這一畝三分地,任命郡守兩千石及以下的各層官吏,他對臣民的領導力更強。當有內部暴動或者隔壁的地區造反軍來打他的時候,他為了保住自己這能傳給子孫的王國,其殊死戰鬥的鬥志,也比國家派來拿工資的郡守什麼的,強烈很多。

但是,這些諸侯王,無論如何,也確實會有秦始皇和李斯所擔心的,未來互相之間掐架,老百姓就跟著苦於戰鬥了。秦始皇和李斯,就是看到了分封制有可能會帶來割據混戰、天下苦於戰鬥、相攻擊如仇讎的惡果,所以一棒子把王綰提出的分封建議,給打下去了。其實,混戰、割據這些東西,是分封制長久實行以後方才可能會發生的弊端,而對於一個剛剛建國六國之地尚不安穩的秦王朝來講,搞一點分封制(不是全盤的分封制,而只是把一些皇子封到邊遠齊楚地區去),不失是一種短期救弊的急葯,大有裨益。王綰這種部分分封皇子的建議,即便在最慎重和挑剔的人來看,也是應該可被採納的。事實上,若干年後,最先起來造反的,就是楚、齊這些遙遠難控地區。

總之,秦始皇沒有接受王綰的建議。

於是秦始皇分天下為三十六郡,每郡設置郡守、郡尉,徹底結束了分封制,不再是貴族世襲,而是職業官僚,流官,任職有期,而且接受考核的,這樣,就便於皇帝一個人的管控力度(世襲的貴族不好管,藉助自己世代有的封地,勢力頗大,君主難以實現專制)。

秦始皇把天下的兵器都到咸陽,都熔化了,鑄造了銅人十二,每個都重上千石,放在皇宮中。統一度量衡(以便加強對地方徵稅等),車同軌,書同文字。有把天下的有錢人(富豪、豪強)選了十二萬戶,都移到了咸陽。這樣,避免這些有錢有人有勢力的家族,在地面上形成離心力量,導致帝國的分裂和六國的復辟。同時,仿照諸侯的宮殿,在咸陽北面的長坂上,建造大量宮殿,從雍門向東直迤邐到涇水,這些宮殿之間都有復道(就是凌空的通道,類似上飛機的廊橋)相連。從諸侯那裡得來的美人寶器,都填充在這些宮室之中。

這些宮室是給誰用的呢?應當也不僅是供老秦一個人享樂的,被遷徙來的六國貴族,以及十二萬家六國豪富,也許會用一些吧。另外,秦始皇既然決定不搞分封制,而搞郡縣制,這對自己的子孫也是個犧牲。不能子孫封為有土有民的王侯了,但也不能虧待他們,那就給他們極大的富貴,除了給他們金子田地,就是要在咸陽內外,給他們大量的宮室。此外還有大量的功臣,不封王侯,但為了避免他們鬧,那就也要厚加賞賜,也就得有宮室珍寶。於是咸陽城內外,就搞了大量的宮室。其實,若是搞分封制,各諸侯王國的宮室加起來,都放在咸陽,也是一樣炫赫和奢侈了。

就這樣,通過這些土木修造以及移民,當時咸陽成為了世界上人口最多面積最大的城市。

秦始皇二十七年,去甘肅方向巡迴了一次,並開始修治馳道。這種以咸陽為中心修出四通八達的馳道,供馬車賓士,相當於今日所謂高速公路。其規格是路寬70米,路面用夯土砸得很實,下雨也不起泥,兩邊每隔七米種樹,向西最遠到甘肅,東到海濱,北到內蒙古,南到湖南、安徽、浙江等地

秦始皇二十八年,他開始第一次向東巡行,來到鄒地的嶧山,和魯國的儒生商議了禮儀,立下了石碑歌頌秦朝的德行。然後上了泰山,進行封禪,下山的時候,突然下了暴雨,他在一顆樹下休息,隨後為了感謝這樹,封它為五大夫(官爵級別)。

於是又向東到了渤海,登上琅琊山,作為黃土地上長大的人,這是他第一次看見大海,大海這麼大的東西讓他非常驚異和快樂,於是就在山上住了三個月,天天看海。

並且立了石碑,歌頌秦的功德。這時候,從前戰國時代的齊國人徐福,聽說秦始皇在琅琊山上,就上山來上書,說這東海裡邊有三個神山,分別叫蓬萊、方丈、瀛洲,是仙人們居住的地方,我可以帶著童男童女,去這神山上找仙人,以童男童男為交換,仙人會給我不死葯。於是秦始皇就給了徐福數千童男童女,入海去跟仙人做這人口和藥材的貿易。

秦始皇回來的路上,又去南方到了湖山,渡過長江,來到湘山的湘君神祠。這次渡江,卻遇上了大風,幾乎翻船沒能渡過去。秦始皇就在這湘山神祠里問身邊的博士(屬於儒生),說這湘君是個什麼來歷的神仙。博士說:「從前,堯帝有女兒,嫁給了舜,舜死後,他女兒就成了這湘君了。」秦始皇心想,是不是這湘君故意使壞,差點在江里把我淹死啊。於是秦始皇大怒,派出三千刑徒(勞改犯)把湘山上的樹都砍了,露出了地上赭紅色的土(那裡紅壤多),當時的犯人都是穿著赭色的衣服的,這就表示把湘山給治罪了。表示對湘君的懲罰。作為一個皇帝,古代的人欺負了他,也不可以,也是犯罪。隨即秦始皇回到都城咸陽。

次年,秦始皇二十九年,秦始皇再次東遊,經過中原陽武縣的博狼沙時,被盜賊給伏擊了一次(張良),然後抓刺客,卻沒抓著,於是在天下大規模排查了十天,還是沒有結果。秦始皇繼續去東遊,來到煙台,刻下石碑。

秦始皇三十二年,他又出去巡行,來到東海畔的碣石,並且派自己身邊的方術士盧生,去尋找仙人和不死葯。又派韓終、侯公、石生也去找仙人和不死葯。隨後秦始皇從北方邊境巡視了一圈,回到咸陽。

這次從北方邊境巡視,大約秦始皇了解到了一些匈奴的情況。他回來以後,盧生也回來了,盧生照舊沒有能夠找到神仙,不過他帶來了一些鬼神的圖書,大約是跟找神仙有關的古人的這類專業書籍吧,裡邊說的都是鬼話。盧生把這些書獻給秦始皇。秦始皇認真地看了,發現其中有一句「亡秦者胡也」。秦始皇覺得,這話意思就是將來會滅亡我們秦朝的,是匈奴人。於是,當年,他就派將軍蒙恬徵發大軍三十萬向北攻擊匈奴,奪去了河套地區的土地。

秦始皇三十三年,他又徵發亡人(就是曾經逃避稅役而脫離戶籍出走但是被抓回來的人)、贅婿(就是倒插門的女婿,但在當時是沒地位的窮人乾的,接近去去當奴僕)、商人,去向南攻打廣東、廣西和越南地區,之所以只派這種人,大約是為了避免影響正常的純農夫吧。這幫人有五十萬之眾,攻佔了這些地方,秦始皇把它設為桂林、象郡、南海三郡。同年,蒙恬在北方開始修築長城。

秦始皇三十四年,把天下審案子判案子不公正的官吏,都發配去幫著修長城,以及去南方兩廣地區戍守。

同年,秦始皇在咸陽宮內擺酒和群臣宴飲,有七十多個博士跟著大臣們也都一起祝酒。其中博士僕射周青臣的敬酒祝詞說的很好,他說:「從前,咱們秦國地方不過千里,靠著陛下神聖,平定海內,打跑了蠻夷,日月所照的地方,無不賓服我們大秦。陛下以諸侯改為郡縣,百姓人人自安樂,不會有諸侯引發的戰爭之苦,把這種模式傳之萬世。自從上古以來,沒有人有如陛下這樣的威德啊。」

這就總結了秦始皇的兩大功績,一是發動北驅匈奴,南平南越的打蠻夷軍事項目,使得地球上的人都服氣於我們了。二是在政治上,搞了郡縣制的模式,於是不會有諸侯內戰,人民都跟著享福了,而且這個模式,還可以傳給一萬代去照著用。

不過,這兩大功績,在六國之人看來,正是秦始皇的兩大罪狀,一是滅了六國社稷,斷了六國王嗣,一是南北打仗,徵兵征夫和稅斂太多,民不聊生。呵呵。

因為周青臣總結的非常好,於是秦始皇把酒一喝,大悅。

其他博士也都稱頌。

眾人都諂諛到了這個地步,說明秦始皇的專斷,確實已經到了滿嚴重的地步。

這時候,博士齊國人淳于越卻生氣了,出來說到:「臣也有一句話。臣聽說從前的商周天子,都把王族子弟分封出去,讓他們的封國像樹枝一樣扶助著中央。現在陛下的兒孫卻都是匹夫,沒有分封為諸侯。一旦國家出點亂子,比如出現田常、晉六卿那樣的權臣,將來誰當樹枝來支著您呢?治理國家不學古代(『師古』)而能長久的,我是沒聽說過啊。周青臣等人當面奉承,以加重您的過錯(認為搞郡縣制是過錯),這不是忠臣啊。

秦始皇一聽,於是命令群臣就此問題展開討論發言。

於是丞相李斯說到:「過去的五帝,每帝的治國手法都不相重複,三代(夏商周)的模式也都互不相襲成,最後各自都獲得了大治,說明不需要非得跟從前一樣。現在陛下開創大業,建萬世之功,這些東西,固然不是愚儒所能理解的。況且,淳于越說的是三代之事,那哪值得取法呢?那時候諸侯並爭,所以厚金招徠游士,如今則是天下已定,法令都從中央一個地方出來,百姓在家就應該努力從事農工,士人就學習法令以避免犯法。可是如今諸生卻不師今而學古,以古非今,惑亂黔首。」

李斯的意思是說,可以和古代不同,而且你們接受和學習當前的新形勢就行了,老以古非今,是擾亂民心的。

散了酒會之後,李斯覺得自己的意思還沒說完全明白,他覺得這種以古非今的勢頭很不好,於是就又給秦始皇寫了個奏章,說道:「丞相臣斯昧死言:古代天下散亂,沒有人能統一它,所以諸侯都起來了,人說話也是都喜歡以古害今,裝飾虛言以害真理,人人都覺得自己家的私學好,來非議上面所建立的。如今皇上已經並有天下,區別了黑白而定下了一尊(大約指定下了法家吧)。可是這些私學卻一起非議法教(以法家的法令來教化和管理民眾),每當他們聽到法令下來了,就各自用自己的私學去非議它。入則心非(在家裡時就在肚子里否定),出則巷議(在街上就大鳴大放),各自以指摘人主來邀名,跟上面不一樣才算自己高,於是都帶著自己的一幫人來造謗。如果這種局面不禁止,那麼人主的地位就要下降,下面的人就要結黨。所以還是禁止比較好。我建議,各種史書裡邊,不是秦國的史書的,都要燒掉。如果不是博士官職責所當收藏的,天下有敢藏《詩經》《尚書》和諸子百家之書的,都上繳到郡守那裡燒掉。此外,有敢聚眾談論《詩經》《尚書》的,就殺頭,以古非今的,就滅族。官吏見到了而不舉報,罪過與之等同。令下三十天還不燒的,就臉上刺字去做勞改犯。所不燒的書,有醫藥占卜種樹的書。另外,人們若要學法令,一定要以官吏做老師(不能跟私學家學,他們故意使壞,胡亂講解乃至抨擊法令,官吏不會亂教)。」

顯然,李斯很反對當下人們這種根據自己的私學(即古書上的道理)來非議當前的政令的形勢,如果燒了這些古書,人們的各家私學,也就沒了存在和發展的憑依。

總之,焚《詩經》、《尚書》、百家之語、史書等,並不是秦政府要和文化作對,實是政治和社會結構變遷的需要,是思想轉變的需要。這些古,並不是文學書,而是飽含著古代傳統政治思想的書,即便所謂《詩經》,其實也據說首首都是有政治寓意。

於是,秦始皇看了這個奏章,就圈了個圈,寫道:「可。」

於是,書就燒起來了。

次年,秦始皇三十五年,秦始皇修築了從陝西向北通到河套地區的直道,塹山填谷,工程甚大,這也是個軍事工程,一旦邊境有警,可以迅速動員軍隊和物資北上。秦始皇隨後又在咸陽城外渭水以南修建新的皇宮,先修皇宮的前殿,叫阿房宮,這個宮殿東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邊可以坐一萬人,宮內可以樹五丈高的旗子。有徒刑(勞改犯)七十多萬人,分成兩半,一半在修這阿房宮,一半在修驪山的秦始皇陵。

總得來講,關中(即函谷關以西的陝西秦本土)有宮院總計三百座,關外(函谷關以東的中原等六國地區)有四百多座。這些宮殿迤邐到了東海,在東海上朐立了石碑,說是「秦東門」。

總得來講,秦始皇修了長城、直道、馳道、阿房宮,以及關內關外大量宮室。該怎麼看待這個事情呢?我們說,人類勞動創造出的多餘財富,總要再把它花出去才好。你就是拚命地吃,拚命地穿,所用也是有限,多餘的怎麼辦呢?只好用在項目工程上,以澤被後世。秦王朝大修長城,隋煬帝大修運河,把當時不能長時貯存的糧食,轉為不朽的長城和運河,化成持久的能源,留到後代慢慢使用,也是好事啊。所謂「楚人遺弓,楚人拾之」,這是楚昭王丟了弓的時候說的話,對丟弓的楚人來講,是個大遺憾,對整體的楚國,並沒有什麼遺憾和損失。同樣,修長城,對於當時的人是個痛苦,對於後代的我們,則是得弓者。就好比埃及的金字塔,在當時修時未嘗不是件痛苦的事情,但現在卻細水長流地為埃及人掙著旅遊的外快。

至少比一整個時代的人胡鬧,什麼正經事都沒幹出來強。

但事實證明,秦王朝搞這些澤被後世的項目,代價也很大——甚至以亡國為代價。秦始皇時算是量力而行嗎?從秦國本土的角度來講,也算是。因為自從兼并天下諸侯的過程中,秦就把很多財富都掠到了秦本土,所以,從咸陽地區的財富角度來講,是有個實力來修建這些直道、宮殿乃至長城的。這些從六國諸侯掠奪來的財富,已經秦自己積累的數百年的財富,如果都堆在咸陽倉庫里不用,也許也是個浪費。消耗這些財富修建的長城、馳道、直道,以及關內關外的大量宮室,其中很多也算是公益項目吧。除了很多宮室算是統治者自己享用的。不過,那些有戰功的功臣,派駐各地的官僚,也需要宮室啊。

從天下角度來講,也許秦始皇不修長城、宮室,而是把這些財富用於改善民生,比如修建水利項目,農田項目,以及減少賦稅,固然也不錯。但是,從秦試圖加強對六國地區的控制的角度來講,他也許不願意把六國地區搞得太富裕(他反倒把六國富豪遷徙來咸陽),因為富裕有力,就有可能成為脫離王朝的離心力量。所以,寧可去搞長城、直道這樣的軍事項目,以及皇宮、宮室這種奢侈性的政治項目。

也許這些項目的政治意義大於經濟利益的考慮,也許在秦始皇看來,秦王朝雖然形式上統一了中國,但六國之民並不服氣,而且他們習慣了長期分裂的歷史事實,對統一的新的社會體系猶疑不定。這就要求新政權必須有所作為,以樹立在民眾中的權威,做出比從前分封制下諸侯分裂時代所做不出的偉大業績來。秦王朝如果做出擊匈奴、修長城、治馳道、建宮室,樹立政府的成功偉大形象,也許有助於剎住歷史的分裂慣性,鞏固新王朝的命數。

不管怎麼樣,秦朝就是選擇做了這些。同年,秦始皇還忙著在找不死葯呢,雖然他的皇陵已經開始修起來了。

那個方術士盧生,於是又跑來向他報告:「這些年來,我們給您找不死葯和仙人,總是遇不到,原因是有些惡鬼會妨礙他們。如果你去哪兒,去哪兒住著,旁人知道,惡鬼就也會知道,仙人們就不敢來了。所以,您去哪兒,你要在哪個宮裡住著,都不能讓人知道,這樣惡鬼找不到您,仙人就來了。咱就可以跟仙人要不死葯了。」

看來,仙人是很靦腆的物種,怕見生人,怕見惡鬼。

於是,秦始皇就把咸陽內外二百多座宮殿,全用復道連接起來,就是架設在空中的類似飛機廊橋的東西,這樣,他從這個宮走去那個宮,誰也不知道,誰也看不見了。秦始皇下令,誰敢泄露我的行蹤,處死。於是,他去了哪裡,在哪個宮,誰也不知道,惡鬼固然也不知道。這樣,仙人就會帶著不死葯談判來了。

秦始皇呆在這個二百多個宮殿連起來的迷宮裡,等著仙人。有一天,秦始皇正在迷宮裡玩鬼撞牆,突然看見丞相的車騎從遠處過來了。丞相的車騎非常煊赫,秦始皇不太高興,覺得他用車超標,於是嘟囔了幾句。

當時秦朝的丞相設左右兩名,一個是李斯,一個是馮去疾。這個超標的不知是其中哪個。但不管怎麼樣,該丞相聽到秦始皇身邊的太監轉告了秦始皇的話后立刻減損車馬,不敢擺闊。秦始皇知道了,大怒,心想一定是身邊某個人泄露了我抱怨丞相的話。「我不是說好了嗎,不許泄露我在迷宮裡的行動和居止。不然神仙不敢來了!我都已經下法令了。你泄露了我抱怨丞相的話,等於也泄露了我的位置!」於是案問當天在場的身邊值勤太監和眾侍者,是誰泄露的。大家都不肯自承認,於是秦始皇把他們統統全宰了。

這幫人死得也活該,說好了捉迷藏,卻亂講。

可是,儘管秦始皇這麼虔誠,仙人們還是沒有帶著不死葯過來談銷售的事情,秦始皇也著急啊。那盧生已經騙到了很多錢了,這時候,看自己總也拉不來神仙,於是就在騙局即將被揭穿前,逃跑了。逃跑的時候,他還對另一個方術士侯生說:「始皇帝這人,剛戾自用,本來是個諸侯,佔了天下,就意得欲從,以為自古誰也不如他。他專門信用獄吏,七十個博士都擺著不用(不用儒家用法家)。丞相和大臣都是按他的決策辦,一切都他說了算。他喜歡靠刑殺來建立自己的權威,下面人都畏罪不敢提建議。他聽不到自己的過錯日益驕傲,下面的大臣哆哆嗦嗦欺諂以求自保。天下之事不論小大皆決於皇上,他沒天沒夜地看奏章,貪於權勢至此,這樣的人,不適合當神仙。」意思是秦始皇貪於權力,整天忙著處理政務,不恬淡,不適合當神仙。

說完,倆人就跑了。

秦始皇從迷宮裡出來,發現盧生侯生跑了,臨走還罵了自己。秦始皇的憤怒可想而知。作為老百姓,被人騙了,也要一哭二罵三上吊,作為皇帝,則只有殺人了。

當時雲集咸陽的文學方術士甚眾,這些傢伙都是去年焚書以後從天下招來的,他們有分工,其中文學士是「興太平」,具體意思含糊不清,大約是歌頌太平,或者是提些好的建議來致國家於太平(類似後代漢朝征來士人對策),方術士則是煉不死葯的。也就是說,秦始皇除了派出很多方術士搜求仙人和不死葯,從去年起還轉而自己組織人力研發不死葯,每天拿著試管和靈芝金丹,照著古方,搞化學試驗。

秦始皇曾經派人(他大約也有特務組織)在這幫文學方術士中探訪,就聽到其中有些人發了一些「妖言」。既然這幫咸陽城中的文學方術士中曾經有人放過妖言,如今誹謗我的盧生也是方術士,那自然要排查一下他們。盧生已經跑了,沒辦法了,咸陽城中的文學方術士們要排查一下。

於是秦始皇下令,在這幫文學士和方術士中排查,看誰放過妖言或者誹謗的話。於是就查出了四百六十多人,秦始皇就把他們全坑了(坑埋了),以懲戒他人不要再干欺騙和誹謗我的事。

這件事不能當作秦始皇要滅絕儒家看,不過是把異見分子和言論搗亂分子給坑了,並不是誰是儒家坑誰。

其實,秦始皇並沒有在自己身邊的博士及其弟子們(這些是純儒家)中間排查,而這些博士隨後照舊一直跟著秦始皇(乃至後來還跟著秦二世),也不是所有學儒的就懲罰,而是排查文學方術士中的亂言妖言分子。實際上,司馬遷管這件事叫「坑術士」,而不叫「坑儒」。坑儒是後代人的說法。大約是為了想提高儒家的地位,說秦始皇就是因為坑儒,導致他亡國,所以你們現在要重視和尊愛儒者,以儒者治國。所以後代就鬧出「坑儒」的說法。大約是這樣的吧。

長子扶蘇也隨即跑來向秦始皇求情,說:「這些人都是誦法孔子的,陛下用重法處理他們,恐怕天下會不安吧。」

這言下之意,誦法孔子的是好的,應該饒了。可見扶蘇和秦始皇有一個意見共識,就是學孔子的人是好的,可見秦始皇本不是因為這些人是儒家,所以殺之。

但是,秦始皇沒有接受扶蘇的建議,還是把他們坑了。因為扶蘇總是在一些事情上勸諫自己,跟自己意見不合,所以秦始皇很不高興,就把扶蘇攆到了北方邊境,讓他給蒙恬當監軍(政委),幫著打匈奴去了。

秦始皇沒有接受扶蘇的意見,仍然不是因為他認為儒家該殺,而是認為用坑的辦法嚇唬一下天下人,避免再有人誹謗我,這個作法是可取的,所以不接受扶蘇的意見。

次年,秦始皇三十六年,秦始皇的使者從關東(函谷關以東)回關中來,進了函谷關,半夜走到華陰道上,就又有人假裝山鬼攔住他,向他獻上一塊璧,說:「您是周武王的使者吧,替我把這個璧送給周武王吧,告訴他:今年祖龍死!」周武王是周朝的開國之王,秦始皇從前革了大周朝的命,言下之意,現在秦始皇要死了,把這個好消息告訴陰間的周武王吧。使者糊裡糊塗地,問他什麼意思,「山鬼」卻已經跑了不見了,只留下了玉璧。

使者於是到了咸陽把玉璧獻給秦始皇,又轉述了這些話。秦始皇看了玉璧,發現是自己從前一邊巡遊一邊祭祀時沉到長江里的(可見搞到這塊玉璧的也不是普通人,是自己身邊的高級人物)。秦始皇默然良久,心想,第一,今年我要死了;第二,有人想著要讓周武王的那種模式(分封的)重新回來。於是秦始皇很憂愁,就叫人占卜,看看怎麼避免這些壞事。占卜專家分析了自己的蓍草,就是把蓍草來回分堆兒,看各自的數目,構成八卦,然後查了查書,說:出去旅遊能避免災病。

於是在下一年,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秦始皇開始了他最後一次出巡。他一路又來到山東海邊,住在琅琊台上,想著自己也許就要死了,夜裡就糊裡糊塗地做起了惡夢,夢見自己跟一個形狀如人的海神搏鬥。

從前,方術士徐福這幫人入海求不死葯,數年也搞不來,徐福這幫人還曾經解釋呢:「本來就要到了蓬萊島拿到不死葯了,但是海中的大魚攔著,我們過不去!您得想辦法幹掉大魚。」這固然是方術士們給自己找借口。

秦始皇次日趕緊把夢告訴隨行的博士,讓他占夢。博士說:「這個海神是惡神,它妨礙了靦腆的神仙們的光臨。海神咱是看不見的,但是他身邊總有大魚做他的斥候(偵察員),應該把大魚除去,海神就瞎了,神仙們就來了。」(這個博士也不是什麼好博士,應該坑掉!)。

於是秦始皇就駕帆出海,往北航行了七百里找大魚,一路上他都端著連弩瞅著海面,終於找到了,於是就用連弩射殺了一隻巨大的魚。這種連弩可以連續發射弩箭,是戰國晚期的發明:在弩機上面裝了一個豎形的箭匣子,像機關槍那樣,可以把匣子里長短不一的箭噌噌噌地都射出去。

演出完這個秦朝版的《老人與海》,秦始皇終於被折騰得鬧病了,在往回走的路上,他就病倒了。

車隊西行到了沙丘——這也是從前紂王找人裸奔的地方,秦始皇實在走不了,住了下來。

沙丘野外的離宮皆建在平台上,平台高高地。從平台上的宮廷大門進去,是空曠的庭,庭很高(因為是在平台上)。庭上,左右點著柴燎的火光。這就是庭燎。站在庭上,憑著火光向遠眺望,落寞的大地夜涼星稀。

秦始皇躺在廷所通向的堂上的病榻上,叫來了中書令趙高與丞相李斯等人,口述了遺囑:「叫長子扶蘇從北方邊境回來,到咸陽把我葬了。」然後,他就嗚呼駕崩了。

秦始皇臨終已經應該已經意識到了帝國目前存在著的動蕩和不安,於是他決定傳位給與他政見不合的長子扶蘇。扶蘇素來與秦始皇政見不一。秦始皇堅持自己的政見,要大興事功,要加強皇權,所以他在位的時候不用扶蘇,但他希望在下一屆政府里,行扶蘇之政,因為自己作為老爹,已經把一些最惹人,最不落好名聲,給社會動手術,但是在他看來又是歷史變化進步中不可躲避的事情,替兒子幹完了。兒子要做的,是一些調養、守成的「好事」了。

趙高拿著這封遺囑,卻沒有把它立刻發給扶蘇,而是去找秦始皇的最小的兒子胡亥,倆人研究了一下,就把遺囑改了,改成扶蘇有罪,令賜死。然而他們又去找李斯,說服了李斯。於是,就給北方的扶蘇下了這樣的假詔書。

扶蘇接到詔書以後,只好遵命自殺,秦王朝失去了改變自己命運的最後機會。而李斯、趙高等人保著秦始皇的遺體,駕車繼續西行。結果秦始皇的遺體在車上不斷散發出不正常的氣味,百官們上前言事聞到了都露出奇怪的神色。李斯和趙高覺得這個大事還不能說出去,於是就令隨原員拉了一車鮑魚(鹹魚)跟在後面,以亂秦始皇散發出的不合宜的氣味。

這時正是夏天,一行人到了鹹魚,方才發布秦始皇的死訊,同時根據偽造的遺囑,胡亥繼位了。是為二世皇帝,簡稱秦二世。秦二世這年二十一歲,以郎中令趙高做自己的國事主辦,

問趙高說:「現在大臣都不服我,而且,我的哥哥們都會跟我爭位子,怎麼辦啊?」

趙高說:「現在我的出身也不怎麼高,當了執政的高官,管著大臣們,大臣們其實也不服我啊。不如你出去巡行一下,到了各地郡縣,把那些有罪的大臣給處罰一下,趁機就殺了那些您覺得不合適的人。您趕緊下手,趁他們還來不及謀划對付您。然後您再提拔一些素賤的人,這些人對您感恩戴個,就好了。」

於是秦二世就出去巡行了一圈,一邊走一邊誅殺大臣,同時殺了很多自己的弟兄皇室公子,整個過程秦二世顯得非常決絕和迅猛。當然,為了避免有人鋌而走險、狗急跳牆,謀殺秦二世,秦二世把皇宮警衛隊的大隊長、中隊長、小隊長(中郎、外郎、散郎)都給逮起來,撤換了。秦始皇的兒子裡邊,有個六個公子都被殺死,公子將閭兄弟三人則仰天大哭而自殺。於是,宗室嚇得無不振恐,而群臣也戰戰兢兢。

四月份的時候,秦二世巡行回來了,命令繼續修築阿房宮,如果不修了,等於是說先帝的這個決策是錯了,那怎麼能行,所以繼續修。

到了次年七月,戍卒陳勝等人在楚地造反,號為「張楚」,陳勝自立為楚王,定在陳城(河南睢陽),山東(崤山函谷關以東)各個郡縣少年受過秦朝官吏法令制裁過的,都殺了他們的郡守縣令,舉城響應陳勝。使者從東方跑來,彙報說:「陛下,遠東的原楚國地區和其它六國地區已經大亂。」

秦二世聽了之後,說:「胡說,純粹是危言聳聽!給我拖出去查查他!」

於是這秉真彙報的人就給交司法部門問罪了。

後來,再有使者來,秦二世帶著愁容,問使者:「有什麼消息嗎?」

「一度很不好,」使者垂著肩,「不過現在已經控制住了。即便有一小撮搗亂份子,也都是貪心不足的群盜,不帶任何政治目的,到處而已。經過各地一番嚴打,都被派處所逮得一乾二淨,不足為憂了。」

使者們都說現在國內形勢一派大好了,秦二世高興了。很快,武臣在趙地自立為趙王,魏咎立為魏王,田儋為齊王,劉邦也在沛縣起義,項梁在會稽郡起義

。很快到了當年冬天,陳勝派遣的周文等將官攻入函谷關來,到了戲地,有兵數十萬之眾。秦二世一直跟鴕鳥一樣,對於函谷關以東六國地區已經大亂的局勢充耳不聞,於是毫無防備。秦二世大驚,詢問群臣如何應對。少府章邯說:「現在,盜賊已經來了,人又多,兵又強,現在調發附近縣的軍隊,已經來不及了。現在驪山修皇陵的人,還有七十萬,可以赦免了他們,授給他兵器來迎敵。」

秦二世於是大赦天下,派章邯為講,去迎戰周文,將周文擊敗,一直追到曹陽,殺掉了周文。秦二世又派遣長史司馬欣、董翳帶領軍隊(應當是秦地徵發的正規軍隊了)幫著章邯趕赴中原作戰,殺死了陳勝,戰敗了項梁於定陶,滅掉了魏咎於臨濟。楚國地區的明星強盜都死了,章邯於是就北上渡河,去攻擊巨鹿的趙王歇。

秦二世三年,章邯等將官開始圍攻巨鹿,楚國上將軍項羽率領楚卒前去營救。戰鬥打到次年夏天,章邯發生數次敗退,秦二世派人去責怪章邯。章邯害怕了,怕被問罪,就派長史司馬欣回咸陽解釋。司馬欣回來,丞相趙高不見,表示出了對司馬欣的懷疑。司馬欣害怕,跑回前敵,見到章邯,說:「現在朝中趙高說了算,將軍你就是有功也會被誅殺,無功也會被誅殺。」這時候,項羽又進兵急攻秦軍,章邯於是乾脆以秦兵投降項羽。

到了八月,趙高打算作亂,怕群臣不聽自己的,就在後宮給秦二世獻鹿,說:「給您獻條好馬。」秦二世笑說說:「丞相錯了,這是鹿阿」。趙高硬說是馬。於是秦二世就問左右的侍臣和宦官,這到底是什麼,這些人有的說是馬,有的說是鹿,有的不發言。趙高就把那些說是鹿的侍臣,都事後找借口法辦了。於是侍臣們隨後

都怕趙高,趙高覺得可以刺殺秦二世了。

趙高從前總是說「關東的群盜沒什麼了不得的」,現在章邯已經戰敗投降,劉邦的數萬人也已經殺入武關(陝西東南大門),趙高生怕秦二世怪罪自己,就打算殺了秦二世。剛好,秦二世做了個惡夢,夢見有老虎咬了自己馬車上的左馬,咬死了這馬,秦二世醒來心中不樂,就讓占夢的給解釋。占夢的說有涇水的河神作祟。於是秦二世就出了咸陽,住在望夷宮裡,準備祭祀涇水。趙高於是找來自己的女婿咸陽市市長閻樂說:「皇上從前不聽我規勸,現在形勢已經不好了,他要歸罪於我的頭上,不如殺了他。我們換公子嬰當皇上,公子嬰這人是個老好人,他當皇上合適。」

於是,閻樂帶著一千多兵衝到望夷宮殿門,把看門的一把殺了,沖了進去。裡邊的宦官們大驚,有的跑,有的戰鬥,死了好幾十個。閻樂衝到殿里,朝著秦二世正坐著的帷幄就射,秦二世大怒,立刻喊左右人上去格殺。但是左右都不敢。秦二世跑入內室,一個宦官跟著他,秦二世問:「趙高要作亂,你們不怎麼早告訴我?」這宦官說:「我就是因為不敢說話,才保全到今天還活著啊。要是敢說,早就被殺了。」——是啊,當時指鹿為馬的時候,那些敢說真話的侍臣和宦官,就被殺了。

這時候,閻樂追進來,數落秦二世道:「你素來驕恣,亂殺無辜,天下人都造你的反了。你好好想想怎麼辦吧?」

秦二世說:「我能跟丞相(趙高)談一下嗎?」

閻樂說:「不能。」

秦二世說:「那我願意當一個郡的王而已,可以嗎?」閻樂說:「不行。」「那當個萬戶侯呢?」(注意不是萬元戶)。閻樂也不答應。秦二世急了,說:「我願意跟我老婆孩子,就當個黔首百姓,可以嗎?」

閻樂說:「我已經受命於丞相,替天下誅殺你。你就是話再多,我也沒法替你轉告了。」於是,揮兵前進。秦二世只好自殺了。

趙高於是以黔首百姓的標準,埋葬了秦二世。然後讓公子嬰齋戒,準備接班。公子嬰於是和倆兒子商議:「趙高只是假裝立了我,其實他是想當皇帝,未來遲早要害我。不如我稱病不出,不去齋戒,他必親自來請我,你們就趁機殺了他。」

趙高果然派人來叫公子嬰去齋戒的廟裡,子嬰就是不去,趙高只好自己來請了,來了以後,子嬰的兒子女婿一起上,當即砍殺了趙高。隨後把趙高滅了三族,徇示於咸陽。

但是這些事已經太晚了,四十六天之後,劉邦將軍就已經殺到了咸陽城外的霸上。派人令子嬰出來投降。子嬰遂以秦王身份,出來投降,劉邦進入咸陽。一個月以後,項羽帶著諸侯聯軍,也來了,殺了子嬰及所有秦國公子宗族。然後屠了咸陽,燒了所有宮室,收了無數珍寶,給諸侯聯軍分了。

隨後項羽自命西楚霸王,分天下以王各個功臣,秦朝竟然滅掉矣。五年之後,天下定於漢。

太史公曰:秦人的祖先伯益,曾經在堯舜時期有功,被封給了土地和賜給了嬴性。到了夏朝的時候,變得衰微,但是到了周朝後期,秦人作為他的後裔,則興發起來。從秦穆公以後,稍稍開始蠶食諸侯,最後竟成就了秦始皇。秦始皇自以為功勞蓋過五帝,地盤大於三王(夏禹商湯周武王),於是羞於與他們為伍,而稱皇帝。賈誼先生對他成敗的分析,很好啊。

瀟水曰:我曾經去看過驪山秦皇陵,上面草木青蔥,簡直不敢相信這是人工堆成的——簡直就是個山嘛。據說三國時候該丘尚高達120多米(比胡夫金字塔低二十米),底部周長兩公里多,是中國版圖上最龐大的人工建築物,整個是個大山。如今這個山經過歷史力量的剝削,尚高65米,底邊長一里,裡邊據說有人魚膏作的蠟燭,長明不息,還有水銀和黃金這種搞起來很費力的物件,外圍戍以世界第八奇迹(又一個!)的兵馬俑,總之消耗民力和財費(人魚膏可能是鯨魚油,每立方米的鯨魚腦油可燃13年)。

其實秦始皇修陵也不算太大的罪惡,劉邦的陵也在不遠處,如今高32米,呂雉的陵(由鞏俐扮演)高也是32米,漢武帝的陵高47米。修這些陵都是皇權時代免不了的項目,就像它們免不了要被盜一樣。

文/瀟水

白話史記 秦始皇本紀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