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秋之桐葉:十月革命百年再回首

近年來,

關於愛情和麵包的命題,

在朋友間聊天經常提及。

but

當小編被問到這個問題的時候,

心裡的回答卻是

......

麵包會有的,愛情也會有的

這是好多雞湯文裡面出現的金句

BUT

這句話的原型是

麵包會有的,牛奶會有的,一切都會有的。

在電影《列寧在1918》中,

列寧的警衛員和新婚妻子

互讓一塊麵包,並相互鼓勵。

不過,他倆可不是因為裸婚,

而是1918年的蘇聯,

真可謂是戰爭動亂,物資貧乏。

今年的11月7日,

是俄國「十月革命」勝利的百周年,

在遠東,特別是中國,

十月革命對當時東方革命的推動

和之後不斷發掘的新的歷史涵義,

一直受到中國知識分子

和歷史研究者的關注。

在這部製作了近一年的紀錄片中,

呂寧思先生以及攝製團隊

重返聖彼得堡,莫斯科,葉卡捷琳堡,伏爾加格勒和頓河流域等

俄羅斯大革命的重要事發地,

希望還原跌宕起伏的革命歷程,

揭開賦有爭議的歷史謎團。

小編偷偷截取了

美女導演姐姐的朋友圈,

感覺也是抖腿般地期待呢!!

來!看故事吧

我們換另一條路走

列寧的哥哥亞歷山大

故事要先從列寧的哥哥說起。列寧的哥哥亞歷山大比列寧大4歲。1887年5月8日,年僅21歲的亞歷山大因為參與了刺殺沙皇亞歷山大三世的行動,被處以絞刑。

在得知大兒子被處死的消息后,列寧的母親悲痛欲絕;而列寧非常堅毅,他安慰母親說:「我們必須走另一條路」

列寧為了走這「另一條路」,歷經坎坷。早年,他因宣傳和組織馬克思主義小組被關押和流放,在1903年的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第二次代表大會上,列寧創建了新型無產階級政黨——布爾什維克黨宣告誕生。然而此後,列寧和他的夫人流亡國外,過著斯巴達一樣的生活。

二月革命

1917年的二月革命,和1905年那次革命一樣,是在沒有明確領導人及正式計劃的情況下突然爆發的,原因或許是俄羅斯人已經對現行的體制感到厭倦。但是在二月革命之後,受沙皇政府迫害而流亡和被流放的革命家一個接一個地從國外和流放地乘車歸來。

4月15日夜晚,列寧終於途經德國,返回了俄國。在人群的簇擁下,列寧乘裝甲車從芬蘭車站前往布爾什維克的大本營──克舍辛斯卡婭別墅。列寧公然提出:「社會主義革命」的時間已經到了

斯維特蘭娜

列寧的許多戰友,如斯大林、加米涅夫、米羅諾夫等,1917年2月都身在俄羅斯,他們認為,列寧不了解時局。他們十分公開地說:列寧在國外呆得太久了,他不明白俄羅斯正發生著什麼,因此錯誤地判斷了時局。

列寧還派出了大批的宣傳鼓動員,向最容易受到輿論影響的士兵和工人群眾解釋兩個最重要的問題:土地與和平

此時,俄國的反戰情緒也幾乎到了頂點。然而臨時政府卻作出了把革命進行到底的錯誤選擇。已經被列寧要和平,要土地的演講喚起了的群眾能量,經歷了2月革命之後幾個月以來的白白等待,絕望的情緒終於再次爆發了。

土地與和平

如今的斯莫爾尼宮

斯莫爾尼宮作為當時蘇維埃的辦公地點,是7月暴動后臨時政府的刻意安排,表面上是為了修繕塔夫利達宮,實際,是為了將蘇維埃調離雙重權力的中心。但此時大家對革命的意見並不統一,列寧也並不在斯莫爾尼宮。

謝爾蓋

韋涅拉•弗法諾娃是列寧在所藏房子的女主人,當時他不僅躲避臨時政府的追捕,還要躲避中央委員會的追捕。躲避政府很好理解,可是為什麼還要躲著自己人呢?因為當時,是否進行起義是黨內最難抉擇的問題之一。

為了掩蓋身份,列寧帶上了假髮和工人的帽子,又纏了一圈繃帶在頭上,便從隱蔽的住處出發前往斯莫爾尼宮。就在接近離斯莫爾尼宮不遠的塔夫利達宮時,一個政府的巡邏兵攔住了列寧和他的隨從,但是這個巡邏兵完全被眼前的列寧的形象所迷惑,他只是把他當成一個爛醉如泥的醉鬼,讓他趕緊離開。如果列寧這次前往斯莫爾尼宮的路上被逮捕了,可能歷史就會是另一個樣子

和平、土地、麵包是當時人們最為關心的

1917年10月24號及25號的晚上,列寧簽署了兩個最重要的法案,為革命的成功創造了先決條件。一個是《和平法案》,因為當時第一次世界大戰還在繼續,列寧不明白為什麼要互相殺戮呢?他認為俄羅斯不需要這場戰爭。

另一個是《土地法案》,因為在如此遼闊的國家,所有的土地只歸全國1%的人所有。

列寧遇刺

十月革命之後,列寧經常到基層發表演講,鼓舞士氣。位於莫斯科城南的米赫爾松工廠,就是列寧時常做演講的地方。 因為相比莫斯科其他工廠,這兒的工資更低而條件相當惡劣,鬥爭精神也因此形成。

1918年8月30日晚上10點鐘左右,列寧來到米赫爾松工廠進行演講,幾百名工人緊緊圍在列寧的周圍,現場高潮迭起,掌聲不斷。然而就在列寧結束演講,一隻腳剛剛踏上汽車的踏板時,突然有人從背後朝他連開三槍,毫無防備的列寧應聲倒下,現場一片混亂。

據當時記載,刺客的手槍總共開了三槍,第一次射中了列寧的左肩;第二次射中了列寧的左胸,並穿過了他的頸部;第三次卻打中了和列寧談話的那個女性。

鄭異凡

列寧是看見那個刺客的,所以他開槍完了以後,列寧就問了,逮住他沒有?這個他在俄文當中是更清楚的,伊沃(音),不是伊約(音),伊約是女的,伊沃是男的,那這就是說刺客是個男的。

芬妮卡普蘭

但是逮捕隊帶回來的, 卻是一個叫做芬妮卡普蘭的女人。面對審訊,卡普蘭很爽快地承認了自己是刺殺列寧的兇手。但是除此之外,在面對審訊官提出的任何問題時,卡普蘭的回答不是我不想說就是我不記得了,或者乾脆沉默不語。

鄭異凡

卡普蘭原來是非常反感沙皇制度的,她就跟一個社會革命黨人一起製造這個炸彈,那個炸彈沒搞好爆炸了。結果她的眼睛受傷,耳朵也半聾,眼睛半瞎。當時她還沒有成年,所以沒有判死刑,就判這個勞改。這麼一個人,說她是刺客,從常理來講是不太可能的,因為社會革命黨要行刺,這麼重要的一個任務,他們絕對不會派一個半聾半瞎的女人去執行這個任務。

十月革命之後,社會革命黨和布爾什維克黨派之間的矛盾日益激化,在列寧被刺之前,社會革命黨已經製造多起恐怖暗殺事件。列寧被刺三天後,卡普蘭的命運走向了終點,她的死也關上了一扇通往真相的大門。

想知道更多細節故事

敬請關注本期《鳳凰大視野》

「驚秋之桐葉--十月革命百年再回首」

輯:伊梵、蒙小度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