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推薦:脾胃虛弱正氣不足,一味中藥兩種用法扶正養胃!

脾胃是指脾經和胃經。中醫認為:脾胃五行屬土,屬於中焦,同為"氣血生化之源",共同承擔著化生氣血的重任,是"後天之本"。而長期脾胃虛弱,正氣不足,甚至會導致腫瘤的發生,因此我們要重視脾胃的功能,一旦出現脾胃虛弱要及時干預。

要預防脾胃疾病,關鍵在於保護脾胃正常功能的運轉。因此平時應注意保養脾胃:

1、 情感因素對食慾、消化、吸收都有很大影響。因此保養脾胃,首先要保持良好的情緒。據研究,不良情緒可導致食慾下降、腹部脹滿、暖氣、消化不良等,而良好的情緒則有益於胃腸系統的正常活動。

2、 飲食調攝是保養脾胃的關鍵。因此,飲食應有規律,三餐定時、定量、不暴飲暴食。以素食為主,葷素搭配。需常吃蔬菜和水果,以滿足機體需求和保持大便通暢。少吃有刺激性和難於消化的食物,如酸辣、油炸、干硬和粘性大的食物,生冷的食物也要盡量少吃。

Advertisements

3、注意冷暖。俗話說"十個胃病九個寒"。這的確是經驗之談,因此注意冷暖十分重要。在春秋氣候變化無常時,有虛寒胃痛的病人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冷;有脾虛泄瀉的,可在臍中貼暖臍膏藥,同時還應少吃生冷瓜果等,如感到胃脘部發冷,可及時服用生薑茶。

4、要堅持參加適當的體育活動,如散步、慢跑、打太極拳、做氣功等。適當的體育鍛煉能增加人體的胃腸功能,使胃腸蠕動加強,消化液分泌增加,促進食物的消化和營養成分的吸收,並能改善胃腸道本身的血液循環,促進其新陳代謝,推遲消化系統的老化。還可在每晚睡覺之前,躺在床上用雙手按摩上下腹部,來回往複約40~ 50遍,可以助脾運,去積滯,通穢氣,對脾胃有良好的保健作用。

但是現代人有很多人迫於生活工作的壓力,夜班、陪客戶、加班等等已經成為很多人的生活常態,沒有辦法如此健康的生活作息,這時候可以採用什麼方法調養脾胃呢?今天給大家介紹一味中藥材——蒲公英。

Advertisements

蒲公英性寒、味甘苦,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利濕退黃之功效。蒲公英歸肝、胃經,可保肝利膽,善於清肝、胃熱,去火消炎。凡肝中鬱熱所見的急躁易怒、口苦口乾口臭、咽喉疼痛、小便短赤等,均可加用蒲公英。

蒲公英的功效與作用有哪些?

蒲公英植物體中含有蒲公英醇、蒲公英素、膽鹼、有機酸、菊糖等多種健康營養成分,有利尿、緩瀉、退黃疸、利膽等功效。蒲公英同時含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微量元素及維生素等,有豐富的營養價值,可生吃、炒食、做湯,是葯食兼用的植物。下面我們看看古代醫術對蒲公英功效與作用的介紹:

1.《本草經疏》:蒲公英昧甘平,其性無毒。當是入肝入胃,解熱涼血之要葯。乳癰屬肝經,婦人經行后,肝經主事,故主婦人乳癰腫乳毒,並宜生暖之良。

2.《本草述》:蒲公英,甘而微余苦,是甘平而兼有微寒者也。希雍有曰:甘平之劑點朗肝腎。'昧此一語,則知其入胃而兼入肝腎矣,不然,安能涼血、烏鬚髮,以合於沖任之血臟乎?即是思之,則東垣所謂腎經必用者,尤當推而廣之,不當止以前所主治盡之也。

3. 《本草新編》:蒲公英,至賤而有大功,借世人不知用之。陽明之火,每至燎原,用白虎湯以瀉火,未免太傷胃氣。蓋胃中之火盛,由於胃中士衰也,瀉火而土愈衰矣。故用自虎湯以瀉胃火,乃一時之極宜,而不可恃之為經久也。蒲公英亦瀉胃火之葯,但其氣甚平,既能瀉火,又不損土,可以長服久服而無礙。凡系陽明之火起者,俱可大劑服之,火退而胃氣自生。但其瀉火之力甚微,必須多用,一兩,少亦五、六錢,始可散邪輔正耳。或問,蒲公英瀉火,止瀉陽明之火,不識各經之火,亦可盡消之乎?曰,火之最烈者,無過陽明之焰,陽明之火降,而各經余火無不盡消。蒲公英雖非各經之葯,而各經之火,見蒲公英而盡伏,即謂蒲公英能消各經之火,亦無不可也。

蒲公英還有具有治療便秘的功效,還具排毒養顏和醒酒等作用。它還富含人體必需的多種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及多種藥效成分,既能有效補充營養,又能滋陰降火,通腸利便,疏肝理氣,調節"三高"等,促進健康。《本草綱目》記載,蒲公英性平味甘微苦,無論煎汁口服,還是搗成泥外敷都有很好的效果。

蒲公英除藥用外也是早春一種很好的野生蔬菜,食用方法很多,葉片可生食、腌漬或焯後涼拌,也可切細片后與米煮食或油炒食用,還可製成不含咖啡鹼的蒲公英咖啡。其花則可釀製成蒲公英酒。日本已開始利用蒲公英提取物製成糖果、飲料和糕點等系列保健食品。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