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營養學與人類的健康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類的進步,人們對物質生活的要求越來越高。但食用什麼食物對於人體健康、抗禦疾病、延年益壽有更多的好處呢?這就需要好好地學習中醫營養學。

中醫營養學是研究機體攝取、消化、吸收和利用食物或養料的整個過程的科學,是在中醫理論指導下應用食物或天然營養物質,來保健、強身、預防和治療疾病,或促進機體康復以及延緩衰老的一門學科。

中醫營養學要求人們因時、因地、因人而異的正確選用飲食,提倡面膳食和節制飲食。《素問生氣通天論》提出「飲食有節,謹和五味」,是食用的基本觀點。

食物的滋養作用在於無病強身,「谷、肉、果、菜、食養盡之。」常用的近百種食物和其他天然營養品,有聰耳明目、烏髮、增力、增智、安神、美容、輕身、固齒強筋、壯骨、強腰、壯陽和抗衰防老等20餘種補益作用。

中醫營養學的理論是建立在樸素的宏觀理論之上的,如陰陽五行、臟象經絡、病因病機診法治則,全面膳食與辨證用膳相結合,充分體現了中醫學的整體觀。強調人與自然的關係。如四季氣候,地域環境對人的影響,四季氣候不同,臨床食物就應有所不同。

中醫歷史表明食物與藥物同出一源,二者皆屬於天然產品,食物與藥物的性能相同,具有同一的形、色、氣、味、質等的特性。因此中醫單純使用食物或藥物,或食物與藥物相結合來進行營養保健或治療康復的情況是極其普遍的。

食物之所以具有防治疾病的作用,也不外是祛除病邪,消除病因;或補虛、補弱,調整重建臟腑氣機功能,以消除陰陽偏盛、偏衰,偏亢的病理狀態。

常用的食補方法有如下

平補法:

即應用不熱不寒,性質平和的食物。包括各種品種的糧食、水果、疏菜以及部分的禽、 蛋、肉、乳類等。

清補法:

是應用補而不膩、不礙胃,性質平和或偏寒涼的食物。如清胃熱,通便,加強清熱化濕吸收作用,以瀉中求補。常用的清補食物有蘿蔔、冬瓜、西瓜、小米、蘋果、梨、黃花菜等,以水果疏菜居多。

溫補法:

是用溫熱性食物進行補益的方法。此法適合於陽虛或陽氣虧損,如肢冷、畏寒、乏力、疲倦、小便清長或水腫等症的患者。宜食用核桃仁、大棗、龍眼肉、豬肝、狗肉、鯰魚、鱔魚、海蝦等。

中醫理論認為:生、長、壯、老、死是人類的自然規律,但是如果注重養生保健,及時消除病因使機灃功能協調,使衰老延,所謂「延年益壽」還是可能的。除因時、因地、因人、因病之不同,做到辨證用膳,虛則補之,實則瀉之外,還要經常注意對肺、脾、腎三髒的調理。在人體生命過程中,特別在機體與自然界的物質交換、新陳代謝過程中這三個臟器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早在兩千年以前古人就認識到「肺司呼吸」、「脾為水谷之海、氣血生化之源」、「腎為機體的先天之本」,中醫養生抗衰老的治則、治法多以補益肺、脾、腎入手。

調補肺、脾、腎之臟經常用的食物與藥物有70餘種

補肺的葯:

百合、白果、杏仁、荸薺、桔子、梨、羅漢果、蜂蜜、桔皮、銀耳等,補益肺氣、止咳化痰等作用。

健脾的葯:

扁豆、婉豆、政米、搜未、紫米、稻米、大麥、黃豆、小麥、大麥、蓮子、山藥、薄、山楂、花生、山藥、鳥梅、雞、鴨肉等健脾利濕。

補腎陰的葯:

黑大豆、核桃、桑椹、黑芝麻、枸杞子、西瓜、海參、豬肝、鴨肉、鯉魚、鯽魚、膳魚、牡蠣肉等養陰清 熱,滋陰補血。

補腎陽的葯:

龍眼肉、荔枝、芡實、韭菜子、南瓜、鵪鶉、鹿鞭、香椿、茴香等均為補腎陽納腎氣的葯。

本文由公眾號「健康眾人」發布,圖片來源於網路。個人由於才疏學淺,謬誤之處一定不少,望朋友給以指正。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