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日一方——養心之法

十二經都聽命於心,所以心是身體的君主。方位上屬南方,季節上配夏季,五行上屬火。十二經的氣感應於心,十二經的精華都奉養心,所以心是生命的根本,是元神的居府,是氣血的主宰,是脈絡的宗主。因為神存養於氣中,氣又養於精中,這是萬古不變的道理。只有心之精常常保持充盈,才能分神於其餘四臟;只有心之氣常常保持旺盛,才能引精於六腑。這就是心能為君的道理。

心與腎相連。經書上說: 心藏血主脈,它主管腎經,不因為腎屬水而與心相剋,反而做了它的主宰,所以必然要腎水充足后才能與心火交融,腎水不足就會導致心火上炎,引起心與腎百病叢生。

所以在心無病之時,有以下兩種方法保養它: 一是從心經以養心氣。不要思慮過度,不要壓抑志氣,不要在事情還沒發生之時就惴惴不安,或在事情已經過去還念念不忘,這些會使神明耗散。若用心過度,就會傷及心之氣。傷了心之氣就會損傷心之精,則心神不守。試看孔子有 「 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 ,孟子有 「 必有事焉,勿正勿忘勿助 」 的說法,可知養心之法,到孔孟已經發展至極點了。孔孟並未說醫,但他們的養心之法,卻是符合醫道的。

另一種方法是從腎經來養心之精。不要過度縱慾,不要貪戀女色,否則會 「 相火上炎 」,精不能固。如果縱慾傷腎,就會傷及心之精。傷了心之精,就會傷及心之氣,導致腎水抑制不住心火,從而陰陽失和。所以川翁說:精能夠化生氣,氣能夠化生神,這是榮澤與保衛一身的根本方法。養生的人,要先視精為珍寶。精滿則氣旺,氣旺則神旺,神旺則身健,身健則少病。朱丹溪說: 腎有閉藏的功能,肝有疏泄的功能。這二勝都有相火,其系統都上屬於心。心為君,屬火,有所感時會心動。心動則引起相火動,那麼下面的精就自然泄漏了。由此可見泄漏真精,首先在腎臟,其次累及肝臟,其次傷及心臟,一臟病了就會波及他臟。川翁和朱丹溪揭示了其中的奧妙,可以作為千年萬代養心家的明鑒。可是心失其所養自然會生病;腎失其所養不也會引起心臟生病嗎?

況且,心主血,血就是精。心氣只是在精受到損傷而失血的情況下才顯得不足。所以血盛就神清志明,血衰就志氣昏蒙。大約火之所以有餘,都是由於血不足;而血不足,又能使火更加衰弱。然而心受病的有餘與不足,又哪能與運氣司天之火淫、火郁之類屬於外火的視為一同呢? 也就只有保守腎精,以使心氣得到鞏固;養護腎臟,以使心神凝聚不散,從而調節它們之間的有餘與不足,使它們之間歸於平和。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