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相機寬容度最牛X?寬容度和動態範圍別搞混了!

狼族視覺|狼族攝影

純乾貨攝影經驗分享平台

全中國最值得你關注的兩個攝影微信公眾號

最近聊尼康有可能會在下半年發布的新機D820時,很多人都提到了寬容度和動態範圍這兩個詞。到底寬容度和動態範圍是什麼呢?甚至有一種言論一直在流傳,那就是佳能的寬容度不如尼康,事實真的這樣嗎?

一本正經的說寬容度

「寬容度」這個詞其實來自膠片時代對膠片感光能力和表現能力的一個性能標準。

舉個實例吧。戶外晴天萬里,你拍攝建築,從肉眼看過去,什麼雲啦,建築的細節啦,磚瓦啦,通通都很清楚。可是用相機拍出來就不是這麼回事了,建築物的陰影處一片漆黑,為什麼會這樣?

因為頭頂的太陽光太強烈,而建築的陰影光線又太暗,光線亮度的比值超過了相機所能表現的範圍,所以只能兼顧一邊。如果兼顧了天空,那麼建築陰影就會一片漆黑,缺乏暗部細節。如果建築的曝光正常,那麼天空就肯定是慘白一片,缺乏亮部細節了。

Advertisements

簡單的說,寬容度就是一張照片記錄最亮和最暗細節與層次的能力。寬容度高,意味著最亮和最暗的光比會比較大,不同光度的畫面細節能被完好的被保留下來。反之,寬容度低的話,光比的展現只能局限在一個小區域內,這個區域外的畫面就沒辦法記錄下來。

動態範圍和寬容度有啥關係

如果說寬容度是從膠片時代就有的名詞的話,那麼動態範圍則是數碼時代的稱謂。

許多人因為HDR(高動態範圍)照片效果,而混淆了這個概念,它只是把本該你看不見看不清的色階變成了你能看見的色階並且合成在一起,相片本身的色階並不會變多。

動態範圍代表著一張照片最亮到最暗的範圍。一般情況下,動態範圍越大,寬容度越高,兩者呈正比關係。

比如同一個焦段不同的相機拍攝同一個場景的照片,在亮部不過曝的情況下暗部約亮越清晰,也就是動態範圍越好。

Advertisements

什麼時候需要挑戰極限

主要是風光黨,因為他們關注的重點不是細膩的色階過渡而是高光和暗部的記錄。

現在很多風光照都是通過堆疊來生成的。以耶穌光為例,耶穌光是一種自然狀態中的光射現象,應該叫丁達爾效應,為了加強這個視覺效果,攝影師最常見的手法是降低一點曝光補償,把ISO調到1600以上。

單張照片噪點肯定是不能看的,但如果把多張照片層疊在一起,噪點就會消失。這時候動態範圍好的相機,優勢就能體現,它直接決定了使用堆棧法需要拍攝的張數。也正是因為多這幾擋動態範圍,拍攝同樣的張數,卻可以挑戰更大更誇張的光比極限。

當然,遇到一些稍縱即逝的場景,只能拍攝單張,挑戰極限更具有意義。想必大家都知道安塞爾亞當斯的區域曝光法,提出的目的就是為了發揮寬容度優勢,能夠記錄亮度更廣泛的實際場景。

什麼相機寬容度最牛X

這個老狼一時半會也沒這個精力和實力把市面上所有的相機買回來做測試,不過國外有一家叫做senscore網站,把這件事全給幹了,而且幹得非常漂亮,推出了一個相機曝光寬容度排名。

尼康>索尼>佳能,這個排名基本沒有問題。佳能為什麼排在最後一名呢?因為採用的外置ADC,沒有內置,需要經過一段距離的傳輸,導致後端混入雜訊,影響信噪比。這樣設計的好處是採樣精度高,適合高速傳輸,並且高感下熱燥聲小。

分享幾點心得

1. 寬容度也不是越大就越好,如果寬容度超過了人眼的習慣,拍出來的照片看起來會很不自然,而且畫質會下降。

2.JPG直接出圖沒有寬容度的說法,任何曝光加減,都是在吃掉細節,唯有RAW格式,才能保住細節。有人研究過當前的電子技術,數碼緩衝區大概是33%,也就是說,正常拍攝的寬容度是7級的話,還有2級的緩衝區。

3. 暗部寬容度比亮部寬容度高,這才有了寧欠勿曝的說法。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