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德里安的格子是怎樣一步步畫成的?

意公子說

世界上的抽象畫有很多種,除了畢姥爺,堪稱Excel小能手的蒙德里安也是常常被提起的,意公子覺得,這個彩色格子專業戶,貌似才是實實在在叫人看不懂的迷。今天就跟著這位國外的大神一起來試著看看能否讀懂。

譯者:jleaf 原文作者:James Elkins

我打算漫談我們看待這個世界的方式。

我現在想到一連串的內容,都是關於怎樣比平常更耐心更自如地運用你的雙眼。關鍵在於逗留,把時間充分用於觀看,並且保持觀看,直到每個細節都慢慢地展露出來。我尤其享受一種奇特的感覺,就是當我盯著某件東西,然後頓悟的瞬間:原來這樣東西是有結構的,它本身就在和我對話。

我的首例就是蒙德里安。

具體地說,是我工作的大街對面的芝加哥美術館收藏的一幅蒙德里安畫作。這幅叫《黃、黑、藍、紅、灰菱形構圖》的畫作繪於 1921 年。這是幅簡單的作品:灰白背景,黑線條,以及四個色塊——黑色、藍色、淡淡的檸檬黃、和少許橘紅色。至少在近距離看它之前,我是這麼認為的。

我教過一門課專門讓學生臨摹展館里的繪畫。這門課面向任何人,甚至是從沒畫過畫的學生。唯一的要求是勇氣,因為在博物館里支起畫架放上畫布的結果是,人人都來和你說話。他們會對你的畫指手劃腳,而且不一定客氣。我有個學生就曾因為選擇臨摹裸女被大聲訓斥過,「儘管你自己也是個女的。」那個氣憤的參觀者說。

當你從這些細節觀察蒙德里安畫作的時候

當一個學生要求臨摹蒙德里安的時候,我回應說那對他不一定有什麼好處,因為這畫太簡單了。可結果我完全錯了,並且從那時起已經有 3 個學生試著臨摹這畫。這是一個相當困難複雜的圖像,只是被冒充成簡單的抽象畫罷了。

如果你從右邊的邊線開始畫,你會發現這裡蒙德里安改變了主意,沒讓線條繼續往上走到畫布的邊緣。他描出了線條的終點,使之看起來結束在畫布邊緣。

他在重畫的時候不是那麼細心,所以可以推斷出他當時估計人們看畫時的距離。藝術史學家注意到他改變了想法,而且據說在 20 世紀 20 年代前,蒙德里安曾把他的作品當作是無限平面上的一部分,所以每個方向都會無限延伸。從諸如這樣的繪畫開始,畫布就成為一個完整的對象,完整的宇宙,沒有任何東西可以超越。

如果你蹲下身,逆光往上看這幅畫——在展館里是個很狡猾的辦法,因為這樣會暴露出畫作的裂縫以及表面——從畫布的紋理可以看出蒙氏畫作中黑色長方形用的顏料較薄。(畫布紋理與線條呈 45 度,原因是框架是轉過的)而黃色色塊使用的顏料就厚重多了。

再湊近點看黃色區域能發現這個繪畫表面相當豐郁,一部分起了棱紋,一部分滲入了紡線裡面。這裡也能看出蒙德里安打磨了黃色色塊的邊緣,弄出了一個光滑的邊框。

每個表面和線條都有它的紋理:條紋被刻出了脊線;一些表面,比如藍色區域,有油漆工人試圖避免的徒手畫出來回刷筆的紋理痕迹。放在一起這幅畫作有了豐富的表面紋理,藝術史學家稱之為製作法。

我的學生花了很多力氣想弄出藍色色塊上厚實茂密的表面,但是他的努力只得到一片鬆軟散淡的藍色:

如果你向這些條帶的邊界湊得非常近的話,你會看到它們並不只是單純的黑與白或藍或黃交會的線。這些條帶的邊緣是粗糙的。據悉蒙德里安是用鋪上紙條來畫的,就像很多裝潢師和當代畫家用封口膠紙的道理一樣。但是這種辦法可以形成一個清爽的邊界,而這幅畫里的邊界卻是混亂的。不幸的是,肉眼很難看出到底是什麼攪亂了它們。

我們藉助工具再來看細點

我有兩個設備來揭開這個謎:一架有微距鏡頭的相機,和一副內置了微型雙目顯微鏡的重金屬框架手術眼鏡。在勘測這幅畫時,我和我學生就榮獲了不少古怪的注目禮。

在這張用我的微距鏡頭拍下的照片中,我的學生試圖複製其中一條條帶邊界的複雜的痕迹。(他戴著塑膠手套以防止顏料里的有害物質;一些畫家會寧可選擇舊的有毒溶劑而不是新的更安全的材料。)他在徒手作畫,也沒有用紙條輔助,因為他覺得蒙德里安就是這麼做的。

而靠近蒙德里安的原作看可以發現他的確鋪過紙條上去,而且他從上面塗過以得到一個利落的邊緣:但是之後他移動了這張紙條,在略微不同的地方鋪上了另外一張,塗過了那張上面,諸如此類,結果就成了一種階梯狀的繪作。

在這幅畫的其他部分,蒙德里安顯然是用徒手畫的,完全沒有用紙條引導。在一個地方,可以看出他是怎樣垂直往,小心地繪完這條帶子。要想發現這點,可以往下張照片里的條帶底部邊緣,也就是中心偏左一寸左右,使勁湊近看。

我學生和我的研究結果是,他的臨摹再一次失敗是因為他沒法弄出筆觸的準確質地——蒙德里安的顏料非常的粘稠,而且他畫筆上的毛刷非常堅硬。我學生的最後畫出的是一個難看的邊脊:

在某些地方,蒙德里安以和線條平行的方向作畫,以避免讓手搖晃。而在其他地方,他似乎挺滿意手上輕微的顫抖和晃動。在最後一張細節圖上有很多值得注意的地方:在條帶下面,你可以找到蒙德里安小心的在線條上收尾,改過他徒手水平畫的痕迹。在線條之上有一欄很厚的短痕迹,全部徒手,為這個條帶形成豐富而相互纏繞的邊緣。

從兩三步之外你是完全看不出這些的,顯然蒙德里安估計觀者應該往後站從而不會發現像他截斷條紋末端的草率。但是你意識到一種豐富,光耀的效果,一種深度。這幅畫是三維的。畫有看得見的姿態,它是人性的,是靈動的。在藝術史的語言里,它是畫家式的。它屬於提香、倫勃朗和德拉克洛瓦的教派,而不僅僅是 20 世紀初期的禁欲主義和唯心主義。

在芝加哥美術館,和在許多別的展館一樣,蒙德里安的畫作被懸挂在了同時期的同樣是幾何和抽象的作品邊上。與它們堅決而枯燥的平坦不同,蒙德里安的繪畫是有深度的。它們在向繪畫的歷史深處訴說。誠然蒙德里安是嚴峻的、禁慾的、單純的、冷漠的、唯心的,明顯凌駕於世俗生活的喧囂之外。然而他心念著早期的繪畫巨匠,思索著繪畫能做什麼也是事實。他只是把那份詩意封鎖得太緊以至於幾乎看不見了。

可能這些還是需要某些非常手段才能注意到——比如怪胎醫生的眼鏡、昂貴的相機鏡頭,還有敢於在眾人面前失敗的學生。但是一旦你看到這幅畫是怎樣完成的,蒙德里安就和之前不再是同一個人了。

我知道還有很多沒解決的問題。到底什麼才是細看?緩慢地觀看藝術作品會帶來怎樣的經驗轉變?看起來細看是很做作而不自然的:畢竟這違背了今天分散而快速移動的觀看方式。而詩人卻一直那樣做:文本細讀是精讀的一部分。

我希望這篇文章能激發你去停留去更細緻地思考藝術,同時去觀賞生活中最平凡的那些事物,那些似乎都不值得再看一眼的事物。一旦你開始凝視它們,這個世界——這個本來如此乏味而了無樂趣的世界——會在你的眼前重新組合,濃墨重彩,意味深長。

意公子又想起了

蔣勛老師的話:

藝術難的不是技巧,

而是心境上的不再賣弄。

而欣賞藝術和美,

最要緊的也不該是技巧,

而是喚醒自己

對藝術和美的感受能力。

文章源於:意外藝術媒體

我們只做一件事:讓你看得懂藝術!

納尼!你還說你不懂藝術?難道你還沒看過『超屌神片曠世奇作人生十大不能錯過的經典之一《藝術很難嗎》』?十分鐘就能讀懂的藝術,聽說優酷和意外藝術媒體官方微博、微信(YiWai11)上都有片源呢,你還不快去看!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