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摔跤吧!爸爸》:印度女權的艱難覺醒

如果你不能站在印度現實的社會背景去看《摔跤吧!爸爸》,那麼你可能會覺得這是一部狹隘腐朽的作品,甚至對電影的成功嗤之以鼻。但作為一部印度電影來說,這卻又是一部將女權與夢想賦予了豐滿形態的佳作。

《摔跤吧!爸爸》是一部需要觀眾以印度現實的社會角度去看待的電影,不然你對一個父親逼迫兩個女孩成為摔跤手的殘酷展開,就會有著「何不食肉糜」的質問。其實在電影伊始面對執著要男孩的父親,面對一心渴望自己孩子繼承自己未完成夢想的做法,我一度也認為這會是一部尤為淺顯帶有局限性的套路之作,但恰恰以女孩為視角的摔跤之路,賦予了電影全然不同的意味。

故事一開始,馬哈維亞這個退役摔跤手就在辦公室里,和同事進行了一場即興摔跤,不出意外他贏了,這叫英雄的亮相,隨後由旁人說起了他的過往輝煌戰績,這叫英雄過去的傳奇,然後迎來的就是英雄現在的傳奇,馬哈維亞如何頂住鄰居的非議和女兒的頑皮,突破傳統觀點的束縛,訓練兩個女兒成為優秀摔跤手,女兒進入國家隊之後,他又是如何證明自己的訓練方式和策略,要優於國家隊,最後順利護送女兒贏得金牌......

Advertisements

看見沒,影片的主題不是講兩個姑娘多勵志,而是講姑娘他爹有多牛!這其實,就是一個換湯不換藥的印度英雄主義故事,只不過,這次女人贏得了一席之地罷了,而背後籠罩著的是男性巨大的光環。

其實從中文譯名,已經能看出端倪,摔跤吧!爸爸,而不是,摔跤吧!女兒!

這種用高完成度fulfill套路的片在我國還是太少。我們國家現在的電影市場,除了有限的幾個人,似乎都已經很難再沉下心來去像阿米爾汗那樣老老實實地去琢磨一部電影。大家都一哄而上,都去做導演,票房一收就完事了,浮躁,一如夏日中午北方的空氣,票房再高的片子,也很難讓人再去看第二遍。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