坡地林下怎樣栽培白芨?

坡地林下怎樣栽培白芨?

為了從根本上解決白芨的市場需求,近年來人們開始開展白芨的人工種植研究,但人工種植白芨面臨著種植成本高、藥材質量下降及生態環境惡化等難題,因此,我們在充分了解白芨生長與環境條件的基礎上,利用新造幼林林下土地資源和空間光熱資源需求互補的原理,開展以葯養林、以短養長的複合種植方法,解決了白芨喜生林下陰濕處的生長環境問題,增強白芨人工種植適宜性,降低種植成本。同時,提高了土地複種指數,增加植被覆蓋率,防治生態環境惡化,增加土地效益。

我們通過該方法,能有效解決白芨喜生林下陰濕處的生長環境問題,增強白芨人工種植適宜性,降低種植成本。另外,還能提高土地複種指數,建立造林及林下產品長短效益結合機制。同時,林葯立體多層次種植,有利於節水抗旱和減少水土流失。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

Advertisements

1、選地與整地:

a、選地:選擇海拔1000-2200 米,年降水在1000 毫米左右,氣候濕潤,大氣、灌溉用水及土壤無污染的山區,栽種地土層深厚、疏鬆肥沃、坡度為5 度以上的各種小灌木、雜草等植物的荒坡地。

b、整地:遵循「及早,精細」原則,在每年10-1 月上旬,清除植株、雜草及植株殘體。將荒坡地沿自然坡面翻挖成水平梯台,要求梯台寬0.5-1 米,梯台間距根據坡度大小設計為0.5-1.5 米,沿坡度形成層層水平梯台,達到節水效果。翻挖過程中除去灌木、雜草、石塊等雜物,用敵克松和生石灰進行土壤殺菌消毒,按照1500-2000 千克/ 畝施入腐熟的農家肥,翻出的土垡經陽光充分暴晒。於當年2-3 月,水平台土垡表面施入50 千克/ 畝的鈣鎂磷肥,人工翻耙地使土垡充分碎細,整平。

Advertisements

2、人工林種植

選擇株高為1.0-1.5 米的旱冬瓜、杉木或其它綠化苗木,以2×2 米株行距在水平檯面上種植。

3、白芨煉苗

a、煉苗棚準備:搭建大棚,棚高2-2.5 米,棚外覆蓋兩層遮陽網;棚里開溝起壟,壟寬1.2 米,壟平垡碎土后鋪上10 厘米厚的林下腐殖土作煉苗床,噴2-3 次0.5% 多菌靈可濕粉劑溶液。

b、煉苗:2-11 月,將組培苗培養瓶置於煉苗棚內過渡培養10 天 ,逐漸揭開瓶蓋適應3-4 天;用頭部附有軟膠或棉花的鑷子,小心取出無菌苗,盡量勿傷根、葉,放入清水中洗凈培養基,將植株拆分開,密植於煉苗床上。栽種后,用50% 多菌靈1000 倍液澆定根水。煉苗棚內溫度控制在10-25℃, 濕度80% 以上, 初期遮去自然光的90% 左右,慢慢增加光照強度,等植株有新根、新葉長出,遮光率可降到70% 左右,直至全部拉開遮陽網;每周噴50%多菌靈1000 倍液1 次, 10 天噴施0.1% 磷酸二氫鉀和0.05% 尿素混合液1 次。栽種90 天後,子葉2-3 片、株高7 厘米以上、莖粗0.4 厘米以上時,即可在3-4 月移栽至大田;或栽種180 天後,組培苗長成大小不一的白芨種球,10-11 月移栽至大田;也可留在煉苗棚內越冬,注意覆蓋松毛等材料保濕,或過篩挑選后在冷庫內保存。

4、移栽

在已種植的林木下間隙處,按照株行距20×20 厘米挖種植窩,窩深7-8 厘米;10-11 月或2-3 月,將馴化苗用0.5% 多菌靈可濕粉劑溶液沾根或種球用0.5% 多菌靈可濕粉劑細沙土拌勻,栽種在窩內,每窩栽2-3 苗馴化苗或2-3 個種球,覆蓋上2-4 厘米細肥土或腐殖土,澆腐熟稀薄人畜糞水,然後蓋土填平。

5、種植管理

a、耕除草:根據白芨生長情況,一般每年中耕除草4 次,中耕除草宜淺,避免傷假磷莖。

b、追肥:結合中耕除草,每年追肥2 次,第1 次在齊苗期;第2 次在冬季,每畝每次畝施複合肥20-30 千克。

c、病蟲害防治:每畝用90% 的敵百蟲100-200 克拌木糠或麥麩5-10 千克,散放田間誘殺地老虎及螻蛄等害蟲;在春夏多雨季節,用50% 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1000 倍液噴霧防治爛根病。

6、採收與留種

白芨栽培3 年後採收,10-11 月進行採收;採挖時用平鏟或小鋤細心地將鱗莖連土一起挖出;將帶側芽及鬚根部分劃開,將帶芽部分及鬚根部分經0.5% 多菌靈可濕粉劑溶液浸泡4 小時,晾至半干,與草木灰混合后播入地中;其餘部分摘去鬚根,除掉地上莖葉,抖掉泥土,運回加工。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