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經典針灸處方之感冒:祛風散熱方

歡迎關注,閱讀,收藏並轉發!

中醫、中藥、方劑、腧穴、古籍搜索瀏覽利器,中醫人的掌上知識庫!

祛風散熱方《針灸資生經》

【處方】百會、天府、曲池、列缺

百會穴

人體穴位,位置在頭頂正中線與兩耳尖聯線的交點處。首見於《針灸甲乙經》,歸屬督脈,別名「三陽五會」。《采艾編》云:「三陽五會,五之為言百也」,意為百脈於此交會。經屬:為督脈,為手足三陽、督脈之會,被擊中腦暈倒地不省人事。百脈之會,百病所主,故百會穴的治症頗多,為臨床常用穴之一。 

天府穴

經穴名。出《靈樞·本輸》。屬手太陰肺經。在臂內側面,肱二頭肌橈側緣,腋前紋頭下3寸處,布有臂外側皮神經,肌皮神經和頭靜脈,肱動、靜脈肌支。主治咳嗽,喘息,鼻衄,癭氣,上臂前外側痛等。直刺0.5-1寸。艾條灸5-10分鐘。

曲池

經穴名。出《靈樞•本輸》。別名陽澤、鬼臣、鬼腿。屬手陽明大腸經。合(土)穴。在肘橫紋外側端,屈肘,當尺澤與肱骨外上髁連線中點。布有前臂背側皮神經,內側深層為橈神經,並有橈側返動、靜脈的分支通過。

列缺穴

經穴名。出《靈樞·經脈》。屬手太陰肺經。手太陰之絡穴。八脈交會穴之一,通任脈。在前臂橈側緣,橈骨莖突上方,腕橫紋上1.5寸。當肱橈肌與拇長展肌腱之間。一說「腕上一寸」(《太平聖惠方》)。或以兩手虎口交叉,一手食指押在另一手的橈骨莖突上,當食指尖到處是穴。布有前臂外側皮神經和橈神經淺支及頭靜脈、橈動、靜脈分支。主治頭痛,項強,咳嗽,氣喘,咽喉腫痛,口眼歪斜,手腕無力等。沿皮刺0.3-0.5寸。艾炷灸3-5壯;或艾條灸5-10分鐘。

【功用】宣肺解表、祛風散熱

【主治】風熱感冒,惡風發熱、泣出喜忘

【操作】穴位常規消毒后,百會平刺0.5~1寸,天府直刺0.5~1寸,曲池直刺1~1.5寸,列缺向上斜刺0.5 ~0.8寸,以上穴位得氣后,行提插捻轉平補平瀉法。留針30分鐘,每日1次,10次為1個療程。

【方義】百會為督脈穴位,疏通經絡,解表祛風;天府為手太陰肺經穴位,取其位在上,宣而發之,從而肺氣得以宣發,表證自解;曲池為手陽明大腸經合穴,擅於清熱解表;列缺為手太陰肺經絡穴,八脈交會穴之一,通於任脈,擅長清熱宣肺,祛風解表。諸穴合用共奏宣肺解表,清熱祛風之功。


歡迎關注中醫骨科筆記公眾號~:

請關注後點擊樓下傳送門,那裡有你想要的所有的內容:

傳送門:

中醫骨科筆記總目錄<=====這個是可以點擊的福利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