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茭白:蘧蔬之菰》

看到本草書里指茭白為「菰」,莫名地覺得這個字很酷,古風盎然。茭白的葉子像茅草,莖部膨大如瓜,這解釋合理嗎?我們臨海方言中稱茭白為「茭筍」,讀音讀為「高筍」,也在於其形如瓜如筍。其實,茭白的別名很多,還有:茭瓜、高瓜、菰筍、菰手、菰菜、綠節……等。

我們常識中茭白是一種味鮮甘美的蔬菜。《爾雅》中如是提到:「蘧蔬似土菌,生菰草中。今江東啖之甜滑。」 蘧,音義都同蕖,也就是芙蕖,荷花。因茭白長在水中,跟蓮藕、菱角一樣,有著與生俱來的潔凈,一如荷花般出淤泥而不染,因此蘧蔬的意思就是「像荷花一樣具有高潔品質的蔬菜」。土菌,土中生長的菌類,即蘑菇。「啖之甜滑」,吃起來味道甘美嫩滑。確實如此,嫩茭白中,帶有絲絲的甜意,炒制油燜茭白的時候,我們一般都會放點白糖,把這個甜味提起來。

說茭白如土菌,我感覺最像杏鮑菇了,都是白白胖胖的樣子。這不只是形容,其實茭白還真是跟真菌有關係。這就需要好好地挖掘一下茭白的前世今生。

最初,茭白是被當作糧食作物來栽培的。茭白的種子叫菰米,細長而黑,有點像黑米。《周禮》中將其列為六穀之一。六穀,稌、黍、稷、粱、麥、菰是也。菰米又稱為「雕胡」,為什麼稱為雕胡,大概是因為水鳥喜歡吃的緣故吧?其實,菰米飯的味道是很好的,應該噴香而軟糯,雖然我沒有吃過,從古人的詩詞中所描寫可見一斑。在唐代,雕胡飯是用來招待貴客上賓的食物,大詩人李白有「跪進雕胡飯,月光照素盤」之句,記錄了他秋夜寄宿今安徽五松山,有幸遇到一位好客的老媽媽,把他當作貴賓進行了熱情的款待 – 跪著進獻雕胡飯,真是讓人不敢當啊!還有一位大詩人杜甫的詩句中也提到了雕胡飯,不過杜甫的境遇可就沒有李白那麼幸運了,晚年杜甫移居到長沙的湘江邊,居住在租佃的簡陋樓房裡,自我安慰稱其為「江閣」,生活艱辛又年邁多病,以至於庖廚薄、枕席清,於是「憶滑雕胡飯,香聞錦帶羹」,好想吃滑嫩軟糯的雕胡飯和蒓菜羹,但因為窮困潦倒、處境狼狽,也只能意淫意淫,這有多少辛酸啊!

然而在唐朝之末,菰米漸漸地淡出了糧食種植,水稻開始大面積種植,茭草從此很少採籽。有一個問題是:菰米飯(雕胡飯)既然這麼好吃,為什麼會淡出種植,而不是進行推廣和普及呢?這裡有幾個原因。首先,菰米成熟時間不一致,種子也容易脫落,當時傳統的採集方法是駕著小船駛進湖泊沼澤,看見成熟的菰穗,將其輕輕搖落。菰米的種植在管理和採集、收穫方面都不是很方便。而稻麥則不然,加上稻麥的品種日益豐富、產量日益提高,逐漸佔據了糧食種植的主導地位。菰米淡出糧食種植的還有一個原因挺神奇的,可能這又是人們的一個偶然發現開拓了新天地,我不得不說「人民的智慧真是無窮噠!」--- 人們發現,有些茭白感染了黑粉真菌之後不開花不抽穗了,莖部卻不斷地膨脹壯大,變成畸形的肉質莖,這白白嫩嫩的肉質莖沒有什麼病象,反倒是肉質鮮美多汁,於是就利用黑粉真菌來阻止茭白開花結穗,繁殖這種畸形肉質莖,從此茭白正式成了中國人餐桌上的蔬菜。南宋人羅願在《爾雅翼》的解釋中把它形容成嬰兒的手臂,「心中生薹如藕,至秋如小二臂」,哈哈,真是太形象了!

前面提及最簡單又誘人的茭白烹制方法是油燜茭白,鮮味中帶著絲絲甜意,但油燜茭白需要很多油啊,還有醬油、香料、白糖等,現在看是簡單,小時候家裡怎麼捨得燒這麼奢侈的菜肴呢?我媽最能做的就是將茭白煮一下切成方塊兒或者滾刀塊,在醬油里蘸一蘸就吃,這樣反而保留了茭白那種原始的特殊香味,我們也吃得不亦樂乎。有些人喜歡吃涼拌的生茭白絲,那個味道也不錯,其中有個訣竅是先上油,放一會之後再撒鹽開吃,味道會有奇妙的變化。

據說茭白還能催乳。傳說武則天當年產後乳汁不足,又不想吃苦苦的中藥,有個頗精通食療的學者叫孟洗的就獻上一個食療處方,用茭白泥鰍豆腐煮成羹加醋調和,居然產生奇效。不知這故事是真是假?講科學道理的話,茭白是不宜與豆腐同食的,茭白的草酸含量比較高,而豆腐含有碳酸鈣,兩者同食會導致結石。如果武則天當年產乳期一直吃茭白泥鰍豆腐羹催乳的話,她後來有沒有得結石呢?如果女皇當年知道了這個真相,這個獻處方的學者孟洗的命運又會不會截然不同呢?

時下的茭白,如筍如瓜,剝去青殼,嫩白無比,我們臨海土話中說「筍瓜嫩」,用來形容人或事物的鮮嫩,就是嫩的最高級別,我想不出更出彩的詞了。雖然身份由糧食轉為蔬菜,茭白照樣做得很好。「五月五,五黃三白過端午」,在端午這個重要節日里,茭白也佔據了一席之地。此外,茭白還和鱸魚、蒓菜一起,被列為江南三大名菜之一,成了江南水鄉澤國的招牌菜。有一個人,任性得很。宋朝許景迂有一首《詠茭》詩曰:「翠葉森森葉有棱,柔條松潤比輕冰。江湖若借秋風便,好與蒓鱸伴季鷹。」我說的這個任性的人,就是這首詩里的「季鷹」- 西漢文學家張季鷹,原名張翰,在洛陽做官,秋風起時,不禁懷念起故鄉的茭白、蒓菜和鱸魚,於是對左右說:「人生貴得適意爾,何能羈官數千里以要名爵!」意思說,做人嘛,最重要的是適意,要自己感覺舒服,我這樣為了當官離開家鄉數千里之外,連江南三大名菜鱸魚、蒓菜、茭白都沒得吃了,又有啥意義哦!於是辭職回老家了。為了常常享受家鄉的茭白,連官都不要當了,這放在今天,史上最牛辭職信非他莫屬也!

唉,人生貴得適意,說說容易做做難,我們即使有張翰這樣的勇氣,放得下對功名利祿的追逐,恐怕也難放得下對淪為杜甫「滑憶雕胡飯,香聞錦帶羹」境遇的擔憂吧,畢竟,享受美食也要建立在一定經濟基礎之上的!

【雲端原創】

(圖片來自網路)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