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願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

《卜運算元·我住長江頭》

李之儀

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

此水幾時休,此恨何時已。只願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

譯文

我居住在長江上游,你居住在長江尾底。日日夜夜想你,卻不能見你,你和我啊...同飲一江綠水,兩情相愛相知。

悠悠不盡的江水什麼時候枯竭,別離的苦恨,什麼時候消止。只希望你的心思像我的意念一樣,就一定不會辜負這互相思念的心意。

註釋

1.選自《姑溪詞》,作者李之儀。

2. 已:完結,停止

3.休:停止

4.定:此處為襯字。

5.思:想念,思念

英譯

作者:佚名

I live by the Yangzi River near its source.

Advertisements

While you reside farthest down its course.

You and I drink water out of the samestream.

I haven』t seen you, though daily of you Idream.

When will this river water cease to run?

When shall I not love you, the way I do?

I only wish our two hearts would beat asone;

You wouldn』t disappoint me in my love foryou.

Advertisements

李之儀這首《卜運算元》深得民歌的神情風味,明白如話,復疊迴環,同時又具有文人詞構思新巧、深婉含蓄的特點,可以說是一種提高和凈化了的通俗詞。

此詞以長江起興。

開頭兩句,「我」「君」對起,而一住江頭,一住江尾,見雙方空間距離之懸隔,也暗寓相思之情的悠長。重疊復沓的句式,加強了詠嘆的情味,彷彿可以感觸到主人公深情的思念與嘆息,在閣中翹首思念的女子形象於此江山萬里的悠廣背景下凸現出來。

第三、四兩句,從前兩句直接引出。江頭江尾的萬里遙隔,引出了「日日思君不見君」這一全詞的主幹;而同住長江之濱,則引出了「共飲長江水」。如果各自孤立起來看,每一句都不見出色,但聯起來吟味,便覺筆墨之外別具一段深情妙理。這就是兩句之間含而未宣、任人體味的那層轉折。字面意思淺直:日日思君而不得見,卻又共飲一江之水。深味之下,似可知儘管思而不見,畢竟還能共飲長江之水。這「共飲」又似乎多少能稍慰相思離隔之恨。詞人只淡淡道出「不見」與「共飲」的事實,隱去它們之間的轉折關係的內涵,任人揣度吟味,反使詞情分外深婉含蘊。

「此水幾時休,此恨何時已。」換頭仍緊扣長江水,承上「思君不見」進一步抒寫別恨。長江之水,悠悠東流,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休止,自己的相思離別之恨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停歇。用「幾時休」「何時已」這樣的口吻,一方面表明主觀上祈望恨之能已,另一方面又暗透客觀上恨之無已。江水永無不流之日,自己的相思隔離之恨也永無銷歇之時。此詞以祈望恨之能已反透恨之不能已,變民歌、民間詞之直率熱烈為深摯婉曲,變重言錯舉為簡約含蓄。

寫到這裡,詞人翻出一層新的意蘊:「只願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恨之無已,正緣愛之深摯。「我心」既是江水不竭,相思無已,自然也就希望「君心似我心」,我定不負我相思之意。江頭江尾的阻隔縱然不能飛越,而兩相摯愛的心靈卻相通。這樣一來,單方面的相思便變為雙方的期許,無已的別恨便化為永恆的相愛與期待。這樣,阻隔的雙方心靈上便得到了永久的滋潤與慰藉。從「此恨何時已」翻出「定不負相思意」,江頭江尾的遙隔這裡反而成為感情升華的條件了。這首詞的結拍寫出了隔絕中的永恆之愛,給人以江水長流情長的感受。

全詞以長江水為貫串始終的抒情線索,以「日日思君不見君」為主幹。分住江頭江尾,是「不見君」的原因;「此恨何時已」,是「不見君」的結果;「君心似我心」「不負相思意」是雖有恨而無恨的交織。有恨的原因是「不見君」,無恨.的原因是「不相負」。悠悠長江水,既是雙方相隔千里的天然障礙,又是一脈相通、遙寄情思的天然載體;既是悠悠相思、無窮別恨的觸發物與象徵,又是雙方永恆相愛與期待的見證。隨著詞情的發展,它的作用也不斷變化,可謂妙用無窮。這樣新巧的構思和深婉的情思、明凈的語言、復沓的句法的結合,構成了這首詞特有的靈秀雋永、玲瓏晶瑩的風神。

北宋崇寧二年,仕途不順的李之儀被貶到太平州。禍不單行,先是女兒及兒子相繼去世,接著,與他相濡以沫四十年的夫人胡淑修也撒手人寰。事業受到沉重打擊,家人連遭不幸,李之儀跌落到了人生的谷底。這時一位年輕貌美的奇女子出現了,就是當地絕色歌伎楊姝。楊姝是個很有正義感的歌伎。早年,黃庭堅被貶到當塗做太守,楊姝只有十三歲,就為黃庭堅的遭遇抱不平,她彈了一首古曲《履霜操》,《履霜操》的本意是伯奇被後母所讒而被逐,最後投河而死。楊姝與李之儀偶遇,又彈起這首《履霜操》,正觸動李之儀心中的痛處,李之儀對楊姝一見傾心,把她當知音,接連寫下幾首聽她彈琴的詩詞。這年秋天,李之儀攜楊姝來到長江邊,面對知冷知熱的紅顏知己,面對滾滾東逝奔流不息的江水,心中湧起萬般柔情,寫下了這首千古流傳的愛情詞。

李之儀北宋詞人。字端叔,自號姑溪居士、姑溪老農。漢族,滄州無棣人。哲宗元祐初為樞密院編修官,通判原州。元祐末從蘇軾於定州幕府,朝夕倡酬。元符中監內香葯庫,御史石豫參劾他曾為蘇軾幕僚,不可以任京官,被停職。徽宗崇寧初提舉河東常平。后因得罪權貴蔡京,除名編管太平州,后遇赦復官,晚年卜居當塗。

與蘇軾友情

李之儀出生於滄州無棣人李氏名門望族。22歲的李之儀進士及第,初任職四明、萬全縣令等。他才華橫溢,琴棋書畫皆其所能。《四庫全書》稱李之儀的文章「神鋒俊逸,往往具有蘇軾之體」。他的詩詞文章寫得好,在一定程度上是受蘇軾的熏陶、指點;他仕途多舛,也與蘇軾有很大關係。

蘇軾對李之儀的影響極為深刻。《姑溪居士全集》中收錄與蘇軾有關的作品四十餘首;《蘇軾文集》和《蘇軾詩集》中收錄與李之儀有關的作品二十餘首,特別是在遇赦北歸的一年時間內,蘇軾給李之儀的信箋就達七封。由此可見,二人的情誼非同一般。

蘇軾比李之儀年長,李之儀視蘇軾如兄若師。熙寧四年,蘇軾因與王安石意見相左,受到排擠,出職杭州、密州、徐州,再貶黃州,顛沛流離十餘年。對蘇軾流放外地,李之儀甚為不平,他積極聯繫一些舊日好友和官宦在朝中活動,以圖蘇軾早返京師。他把自己的思念、想法書函一札,遠投黃州。

蘇軾接閱后,心情十分激動,旋即復《答李端叔書》,直抒胸臆,表達了自己已厭倦官場遊戲,淡泊利祿聲名,與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樂趣。此間,還有蘇軾《與李公擇書》、《次韻答李端叔》等,坎坷的仕途加深了兩位文人之間的友誼。

李之儀是蘇軾門人之一,元祐文人集團的成員,擅長作詞,前人稱其「多次韻」小令更長於淡語、景語、情語。他很注意詞的特點,曾說「長短句於遣詞中最為難工,自有一種風格。稍不如格,便覺齟齬。」他批評柳永「韻終不勝」、張先「才不足而情有餘」,而主張像晏殊、歐陽修那樣「語盡而意不盡,意盡而情不盡」。

他的佳作也確能達到這一要求,如〔卜運算元〕:「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此水幾時休,此恨何時已。只願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立意造語學民歌與古樂府,即景生情,即事喻理;下片借水言情,極為深婉含蓄。他曾與秦觀、黃庭堅、賀鑄等人歌詞贈答,前人多將他與這幾人並提。但實際上他的創作成就比起秦觀等人有所不及。清人馮煦評論說「姑溪詞長調近柳,短調近秦,而均有未至」,是較為中肯的。

李之儀在當時還以尺牘擅名,亦能詩,這兩方面的成就都受到蘇軾稱讚。有《姑溪居士前集》50卷,南宋吳芾守當塗時所編。又《後集》20卷,不知編者,但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已著錄,則亦出宋人之手。今二集俱存。有《四庫全書》本、《叢書集成》本。其詞另行,《直齋書錄解題》錄《姑溪詞》1卷,有吳氏石蓮庵《山左人詞》本、毛晉《宋六十名家詞》本。

李之儀他是北宋中後期「蘇門」文人集團的重要成員,官至原州通判。他一生官職並不顯赫,但他與蘇軾的文緣友情卻流傳至今。

李之儀早年師從於范仲淹之子范純仁。熙寧三年進士,初授萬全縣令,後到鄜延軍任職。元豐六年春回京。時高麗王王徽卒,朝廷委左諫大夫楊景略等前去弔唁。楊素聞李之儀清節賢名,才華橫溢,遂奏請之儀同行,作為書狀。出使途中,路過山東長清縣孝堂山漢石祠時,曾題字於石祠的石柱上,大字楷書,共五行,現刻字尚存。這是他在山東留下的僅有的遺迹。

哲宗元祐初范純仁拜尚書右僕射兼中書侍郎,李之儀遂被任命為樞密院編修官。不久,又為原州通判。與蘇軾,黃庭堅,秦觀交往甚密。元祐末從蘇軾於定州幕府,朝夕倡酬。元符二年,上調監內香葯庫,御史石豫參劾他曾為蘇軾幕僚,不可以任京官,被停職。

徽宗崇寧初,提舉河東常平。后因得罪權貴蔡京,除名編管太平州。李之儀《與祝提舉無黨》說:「某到太平州四周年,第一年喪子婦,第二年病悴,涉春徂夏,劣然脫死。第三年亡妻,子女相繼見舍。第四年初,則癬瘡被體,已而寒疾為苦。」后遇赦復官,授朝議大夫,未赴任,仍居太平州南姑溪之地,以太平州城南姑溪河為緣,自名「姑溪居士」,卒后葬於葬當塗藏雲山致雨峰。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