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充腸道益生菌,要「養菌」先要會「種菌」

近些年來,隨著「人類微生物組計劃」等研究項目的開展,人類對自身微生態的關注達到了空前的高度;然而當人們談到自身所攜帶的各類細菌,許多人還是談虎色變,給人的第一感覺就是骯髒、噁心、傳染疾病等。誠然,在人類的文明史進程中,細菌給人類帶來了無盡的傷痛與悲哀。其實,細菌也有好壞之分,好的細菌不僅對人體無害,它還是人體腸道的健康衛士。

巴馬長壽村的故事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確認的世界長壽之鄉——中國廣西壯族自治區巴馬縣,擁有70多位在世的百歲老人。對這些百歲老人進行體檢后,得到一個令人驚喜的數據:他們體內的有益菌數佔總菌數比例平均達到了38%以上,相當於青少年水平,這就揭開了巴馬地區百歲老人健康長壽的秘密,也印證了人們常說的「腸年輕,常年輕」。

Advertisements

百歲老人腸道中的有益菌也就是益生菌,那麼益生菌是何方神聖呢?益生菌(Probiotics)一詞源於拉丁文,原意為「有益於生命的」的菌類,主要來源於腸道內正常性的生理菌和非腸道菌。

腸道是菌群的大染缸

人體腸道內大約含有1000種細菌,其總數達到約10萬億個。這個總重量約為1200g的微生物菌群(與肝臟重量相當),是成年人自身細胞數量的10倍。我們每天排出的糞便中,乾重量的30%以上是由這些細菌及其「屍體」構成的。這群龐大的腸道菌群,已不僅僅是一個個肉眼看不見的微生物,它們就像人的另一個器官,在食物分解、營養吸收、免疫反應、新陳代謝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腸道內多樣化的微生物在繁衍過程中逐漸達到種類和數量的平衡,這種平衡與機體的正常代謝密切相關。然而,人體腸道內的菌群組成與平衡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會隨著人生中經歷的不同階段而發生變化。腸道內的這些菌群根據不同的生理功能被分為三大類:共生菌、條件致病菌和病原菌。共生菌,就是與人類宿主互取所需的一群菌,在腸道中獲取營養,同時產生對人體有益的物質,並保護人類健康,如雙歧桿菌、乳酸菌、擬桿菌等,這些專性厭氧菌佔了腸道菌群的99%以上。條件致病菌在腸道菌群內數量較少,在正常情況下,由於大量共生菌的存在,這群細菌只作「壁上觀」;但若在一定條件下菌群大量繁殖就會導致發病。常見的條件致病菌大多是腸球菌、腸桿菌等。此外還有病原菌——它們一般不常駐在腸道內,但是若不慎被其「入侵」,則有可能在腸道內興風作浪,導致病變。較為常見的「臭名昭著」的致病菌有引起食物中毒的沙門氏菌、導致腹瀉的致病性大腸桿菌等。

Advertisements

腸道微生態的組成也會隨著年齡的增加而改變。嬰幼兒期人體內的有益菌較多,佔主要優勢,主要為雙歧類菌,數目偏多;而到成年期,由於腸胃功能的失調導致腐敗菌如大腸菌群、魏氏桿菌、葡萄球菌等佔優勢,有益菌的數目逐步減少;老年期腸道類乳桿菌和雙歧菌大幅降低,腐敗菌如產氣莢膜梭菌大幅上升,這就是我們所熟知的腸道老化現象。

腸道菌群平衡是健康的保證

腸道正常菌群對人體的健康起著重要的作用,但在某些情況下,這種平衡狀態被打破就會形成菌群失調,導致疾病的發生或加重病情,進而使菌群失調加劇,形成惡性循環。

益生菌通過在腸道上表皮細胞的黏附和定植,便可使出渾身解數,在多個方面維繫微生態的平衡,促進人體健康。益生菌對腸道菌群的調理與平衡主要有以下幾種:

  1. 佔據腸道壁的有效黏附位點,競爭性排除有害菌群,平衡腸道的pH值;

  2. 通過營養物質的競爭,降低有害菌的生存和繁殖能力;

  3. 產生致病菌抑制類物質,如乳酸、醋酸、過氧化氫等抑菌類物質;

  4. 產生有助於降解營養成分或代謝產物的酶,如降解細菌毒素、降解乳糖等。

腸道微生物的菌群平衡有利於機體抵禦各種病原菌的侵襲,維持機體的正常健康。當某些因素導致的腸道菌群微生物失調后,主要會表現為乳桿菌、雙歧桿菌等益生菌數量顯著減少,腸道內本身含有的糞球菌和腸球菌等成為優勢菌種,緊接著出現機體的免疫力下降、腸道內病原菌的大量繁殖,進而引起或加重各種疾病。而益生菌能有效地修復宿主腸道菌群的健康平衡,提高腸道對病原菌的抵抗力,維護和保持人體的正常健康。

當心腸道未老先衰

腸內微生態環境對人體的健康極為重要,科學家因此提出了「腸道年齡」的概念。當前我們生活在一個壓力重重、競爭激烈的社會,飲食也存在高蛋白、高脂肪、少纖維的趨勢,飲食和環境的變化導致了腸內菌群的組成、數量和平衡都發生了極大的變化,導致腸道衰老出現了低齡化的趨勢。據調查研究發現,現代人腸道衰老低齡化的趨勢主要有以下三大成因:

  1. 膳食結構的不平衡,長期的高蛋白、高脂肪的飲食結構會加速腸道的衰老;

  2. 運動量的不足加速腸道衰老;

  3. 勞累過度、精神壓力大也會減弱腸道功能,導致腸道老化。

針對以上種種,適時補充腸道益生菌能夠幫助人體恢復腸道活力,保持腸道健康。

腸道益生菌的「十八般武藝」

迄今為止,關於益生菌對腸道健康研究的論述文獻數以萬計,其功效大致歸納起來有以下幾大類:

  • 抑制腸內腐敗細菌的生長及毒素的產生,減少外來致病菌的感染風險。當腸內有害菌群佔主導優勢時,勢必會產生相對應的代謝產物,而這些代謝產物大都是對人體有毒有害的毒素。腸道內的大腸桿菌極易引起急性腹瀉、出血性結腸炎、溶血性尿毒症等。體外實驗證明,瑞士乳桿菌Rosell-52可抑制大腸桿菌O127:H6、O157:H7對腸道上皮細胞的黏附。表層蛋白(Slps)是細菌細胞壁外的類晶體層,Rosell-52由於有一層特殊的表面蛋白S-蛋白,可以強烈的黏附於腸道上皮細胞,這使得Rosell-52可以與致病菌搶佔黏附位點,抑制病原菌的黏附和位移,如腸致病性大腸桿菌(EPEC)、腸出血性大腸桿菌(EHEC)。長雙歧桿菌Rosell-175能抑制大腸桿菌O157:H7對腸道上皮細胞的黏附,強烈抑制大腸桿菌產生毒素的黏附;同時,體外實驗研究表明:Rosell-175培養液對腸道致病菌李斯特菌的生長也有很好的抑制效果。

  • 整腸作用,改善腸道腹瀉、便秘等不適癥狀。一些IBS、IBD、AAD患者通常面臨便秘和腹瀉的困擾,益生菌可以促進腸道的消化和吸收功能,刺激腸道的蠕動,促進排便。同時,益生菌對致病菌的抑制作用又可以預防和抑制其產生的炎症性腹瀉。長雙歧桿菌Rosell-175是新生兒腸道內第一株生長繁殖的菌群,能有效地改善兒童便秘,促進老年人腸道蠕動正常化,增加IBS患者的大便次數。

  • 調整腸道黏膜層的功能和完整性。正常的腸黏膜屏障包括機械屏障、免疫屏障以及微生態屏障,這三個屏障在維持腸道微生態平衡方面具有重要的意義。大腸桿菌黏附於上皮細胞會引起細胞結構的重新排列,這將導致上皮細胞結構打開或鬆散,即腸道的屏障功能受損,感染源轉移;植物乳桿菌Rosell-1012可以刺激腸道上表皮黏膜細胞的增值和黏膜蛋白的分泌,加強屏障效應。

  • 調節人體的免疫。腸道黏膜上分佈有占人體70%的免疫細胞,益生菌與腸上免疫因子發生信息交流,產生細胞因子,提高機體的免疫力。瑞士乳桿菌Rosell-52可誘導小鼠脾細胞產生非特異性的多克隆抗體(IgM和IgG),促使抗體迅速做出免疫反應。

  • 調節營養物質的吸收和代謝產生活性物質。

  • 改善胃腸道的炎症及其不適癥狀。常見的如Rosell-175長雙歧桿菌在臨床用於預防潰瘍性結腸炎的複發,瑞士乳桿菌Rosell-52和蔓越莓全粉可部分抑制幽門螺桿菌對食道鱗片上皮細胞的黏附。

常言道,欲取之,先與之。腸道健康有賴於腸道益生菌的平衡和調理,改善腸道菌群平衡是「養菌」的結果,但是要做到這一點,首先要選擇合適的益生菌進行補充,達到「種菌」的目的。拉曼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加拿大)針對腸道健康目前普遍存在的常見問題,結合了各株菌株的特性,篩選出3株天賦各異的菌株:瑞士乳桿菌Rosell-52、植物乳桿菌Rosell-1012、長雙歧桿菌Rosell-175,通過合理的配比,應用拉曼獨有的活菌穩定性技術,創造性地提供了腸道健康的解決方案——拉曼腸道健康配方菌(簡稱GI)並由廣州能靚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獨家代理引進到中國市場。這一配方菌能夠高效解決「種菌」和「養菌」兩個過程,使口服補充腸道益生菌粉成為「種菌」的一種高效來源,勢必也將成為替腸道健康保駕護航的隱形衛士。

文章作者:廣州能靚生物技術有限公司 鄭政東 文章圖片部分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營養處方:涵蓋了專業的營養健康知識介紹

Swanson斯旺森1969年創立於美國,近半個世紀以後一直致力於把健康帶給全世界!

微信號:swansoncn

  1. 如果您想閱讀更多食品安全、營養健康知識,可以搜索添加微信公眾號「斯旺森健康世界」或「swansoncn」(請長按複製此號碼,進入微信搜索添加即可)

  2. 投稿及聯繫郵箱:[email protected]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