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霸王垓下自刎,安葬於何處?

鴻溝和議后,項羽領兵南歸,劉邦劉邦卻趁這個時候突然撕毀盟約,追擊項羽,想要把項羽一舉消滅。但和劉邦約定一起出兵的韓信和彭越卻沒有來。項羽引兵反擊劉邦,大破漢軍,劉邦於是深溝高壑,堅守不出,劉邦以加封土地條件,說動韓信從齊地南下,兵鋒直指楚軍側背,梁王彭越率軍從梁地出發,於劉邦本部軍共同逼楚軍後退;劉賈率軍數萬會同九江王英布、自淮北出發,鎮守南線的楚將大司馬周殷卻在此時叛楚,與英布,劉賈會合,北上合擊項羽,得到關中兵丁補充的劉邦則率本部軍二十萬出固陵東進;漢軍五路,近六十萬大軍,形成從西、北、西南、東北四面合圍楚軍之勢,項羽引兵十萬,先與韓信大戰,韓信軍失利往後退卻,令左右兩翼包夾項羽軍,項羽軍抵敵不住,於是往後撤,韓信趁機反擊,項羽大敗,退到垓下,當時糧草不足,眾將士所剩無多,又被劉邦大軍所包圍,於是率領八百騎兵趁夜突圍,天亮后,劉邦發覺項羽離去,命灌嬰率五千精銳騎兵追擊,等他渡過淮河,隨從的騎兵只有一百多人了,然而劉邦仍緊追不捨,一路退至烏江邊,遇見烏江亭長,亭長勸項羽可以回到江東以圖東山再起,走投無路的項羽仰天長嘆,「無顏過江見江東父老」,隨即橫劍自刎

霸王項羽安葬在哪裡

五泉庄墓,俗稱「霸王墳」,位於曲阜西周魯國故城東北角之東,原封土直徑約50─60米,現存封土直徑30多米、斜高20多米。乾隆版《曲阜縣誌》記載:「在魯城東里許,俗稱為霸王冢,」也就是當地傳說的「古城大冢」。乾隆27年孔子六十九代孫孔繼汾編纂的《闕里文獻考》記載:「曲阜城東北有古冢,俗名霸王頭,相傳為項羽首處雲。」當地也有霸王故事的傳說,也有名人記詩,如清代顏光猷《贊霸王墳》詩:「四面楚歌霸業移,烏江戰敗有誰知,魯人尚自終臣節,閉戶弦誦拒漢師」

霸王祠位於安徽省和縣烏江鎮鳳凰山,也稱項亭、項王亭、楚廟、項羽廟,公元前202年西楚霸王項羽兵敗,自刎於此。當時就墓葬了項羽的「分裂之餘」即殘骸和血衣,故稱「衣冠冢」。後人於此建亭祭祀,人稱「項亭」。唐初建祠,上元三年(762年),書法家李陽冰篆額曰:「西楚霸王靈祠」。唐會昌元年(841年),宰相李德裕撰寫《項王亭賦並序》內稱:「自湯武以干戈企業,后之英雄莫高項氏,感其伏劍此地,因此,賦以吊之。「南唐文學家徐鉉撰寫《項王亭碑》,南宋紹興二十九年(1159年),命名烏江項羽廟為「英惠廟」。歷代屢經修葺與擴建,有正殿、青龍宮、行宮、水靈宮等共99間半。傳說皇帝方可建祠百間,項羽雖功高業偉,但終未成帝業,故少建半間。殿內有項羽、虞姬、范增等人塑像並有石獅、旱船、鍾、鼎碑等文物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