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大家盆栽

花盆玉樹花:

玉樹花又名燕子掌,原產非洲南部。喜溫暖乾燥和陽光充足環境。不耐寒,怕強光,稍耐陰。土壤以肥沃、排水良好的沙壤土為好。冬季溫度不低於7℃。

繁殖:

常用扦插繁殖。在生長季節剪取肥厚充實的頂端枝條,長8-10厘米,稍晾乾后插入沙床,插后約3周生根。也可用單葉扦插,切葉后待晾乾。再插入沙床,插后約4周生根,根長2-3厘米時上盆。

栽培:

每年春季需換盆,加入肥土。燕子掌生長較快,為保持株形豐滿,肥水不宜過多。生長期每周澆水2-3次,高溫多濕的7-8月嚴格控制澆水。盛夏如通風不好或過分缺水,也會引起葉片變黃脫落,應放半陰處養護。入秋後澆水逐漸減少。室外栽培時,要避開暴雨沖淋,否則根部積水過多,易造成爛根死亡。每年換盆或秋季放室時,應注意整形修剪,使其株形更加古樸典雅


  • 菊花株高20~200cm,通常30~90cm。莖色嫩綠或褐色,除懸崖菊外多為直立分枝,基部半木質化。單葉互生,卵圓至長圓形,邊緣有缺刻和鋸齒。頭狀花序頂生或腋生,一朵或數朵簇生。舌狀花為雌花,筒狀花為兩性花。舌狀花分為下、匙管、畸四類,色彩豐富,有紅、黃、白、墨、紫 綠、橙、粉、棕、雪青、淡綠等。筒狀花發展成為具各種色彩的「托桂瓣」,花色有紅、黃、白、紫、綠、粉紅、複色、間色等色系。花序大小和形狀各有不同,有單瓣,有重瓣;有扁形,有球形;有長絮,有短絮,有平絮和卷絮;有空心和實心;有挺直的和下垂的,式樣繁多,品種複雜。

    菊花是多年生草本植物,莖直立,分枝或不分枝,被柔毛。葉卵形至披針形,長5~15cm,羽狀淺裂或半裂,有短柄,葉下面被白色短柔毛覆蓋,頭狀花序直徑2.5~20cm,大小不一。總苞片多層,外層外面被柔毛。舌狀花顏色各種。管狀花是黃色。

    可以肯定,菊花的來源是多方面,是多元而不是單元起源。菊花是異花受粉植物。人們在長期的實踐過程中,運用種間,甚至屬間雜交的辦法,來獲取菊花的新性狀,並通過返交、互交等有性過程來獲得新性狀的分離。這樣如此返復的遺傳重組合和性狀的分離,新性狀就越來越多。在這個過程中,有意識的人工雜交和隨機的自然選擇都可以同時出現或交替發生。但是,去劣擇優的人工選擇過程,卻永遠起著主導作用。菊花染色體極其有限。僅記錄到菊花是6倍體,2n=54。菊花新品種產生的另一個可能的途徑是體細胞的突變(芽變),用固定芽變的辦法來獲得新品種。

    原產地: 中國

    象徵意義: 清凈、高潔、懷念、成功、長壽

    毒性: 無毒

    特殊用途: 觀賞價值,園藝植物

    花期: 秋菊9~10月,夏菊4-6月

    藥用價值: 清熱解毒

    食用價值: 置酒,煮粥,做茶

    植物通高: 高60~120厘米

    土壤: 富含腐殖質、疏鬆肥沃、排水良好

    溫度: 18~21℃

    水分: 耐旱,最忌積澇

    日照: 喜涼爽、較耐寒

    生活型: 多年生草本

    生態習性: 陸生植物

    環境分佈: 丘陵地區

    分布區域: 中國、日本

喜歡 (4)

菊花Dendranthema morifolium(Ramat. )Tzvel.

別名:壽客、金英、黃華、秋菊、陶菊、日精、女華、延年、隱逸花分類:多年生草本花卉科屬: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桔梗目 菊科 菊屬盛花期:春季秋季

菊花株高20~200cm,通常30~90cm。莖色嫩綠或褐色,除懸崖菊外多為直立分枝,基部半木質化。單葉互生,卵圓至長圓形,邊緣有缺刻和鋸齒。頭狀花序頂生或腋生,一朵或數朵簇生。舌狀花為雌花,筒狀花為兩性花。舌狀花分為下、匙管、畸四類,色彩豐富,有紅、黃、白、墨、紫 綠、橙、粉、棕、雪青、淡綠等。筒狀花發展成為具各種色彩的「托桂瓣」,花色有紅、黃、白、紫、綠、粉紅、複色、間色等色系。花...

菊花的種植信息

菊花的知識常識

  • 菊花的介紹

  • 菊花株高20~200cm,通常30~90cm。莖色嫩綠或褐色,除懸崖菊外多為直立分枝,基部半木質化。單葉互生,卵圓至長圓形,邊緣有缺刻和鋸齒。頭狀花序頂生或腋生,一朵或數朵簇生。舌狀花為雌花,筒狀花為兩性花。舌狀花分為下、匙管、畸四類,色彩豐富,有紅、黃、白、墨、紫 綠、橙、粉、棕、雪青、淡綠等。筒狀花發展成為具各種色彩的「托桂瓣」,花色有紅、黃、白、紫、綠、粉紅、複色、間色等色系。花序大小和形狀各有不同,有單瓣,有重瓣;有扁形,有球形;有長絮,有短絮,有平絮和卷絮;有空心和實心;有挺直的和下垂的,式樣繁多,品種複雜。

    菊花是多年生草本植物,莖直立,分枝或不分枝,被柔毛。葉卵形至披針形,長5~15cm,羽狀淺裂或半裂,有短柄,葉下面被白色短柔毛覆蓋,頭狀花序直徑2.5~20cm,大小不一。總苞片多層,外層外面被柔毛。舌狀花顏色各種。管狀花是黃色。

    可以肯定,菊花的來源是多方面,是多元而不是單元起源。菊花是異花受粉植物。人們在長期的實踐過程中,運用種間,甚至屬間雜交的辦法,來獲取菊花的新性狀,並通過返交、互交等有性過程來獲得新性狀的分離。這樣如此返復的遺傳重組合和性狀的分離,新性狀就越來越多。在這個過程中,有意識的人工雜交和隨機的自然選擇都可以同時出現或交替發生。但是,去劣擇優的人工選擇過程,卻永遠起著主導作用。菊花染色體極其有限。僅記錄到菊花是6倍體,2n=54。菊花新品種產生的另一個可能的途徑是體細胞的突變(芽變),用固定芽變的辦法來獲得新品種。

    原產地: 中國

    象徵意義: 清凈、高潔、懷念、成功、長壽

    毒性: 無毒

    特殊用途: 觀賞價值,園藝植物

    花期: 秋菊9~10月,夏菊4-6月

    藥用價值: 清熱解毒

    食用價值: 置酒,煮粥,做茶

    植物通高: 高60~120厘米

    土壤: 富含腐殖質、疏鬆肥沃、排水良好

    溫度: 18~21℃

    水分: 耐旱,最忌積澇

    日照: 喜涼爽、較耐寒

    生活型: 多年生草本

    生態習性: 陸生植物

    環境分佈: 丘陵地區

    分布區域: 中國、日本

  • 菊花的形態特徵

  • 菊花為多年生草本,高 60-150厘米。莖直立,分枝或不分枝,被柔毛。葉互生,有短柄,葉片卵形至披針形,長 5-15公分,羽狀淺裂或半裂,基部楔形,下面被白色短柔毛,邊緣有粗大鋸齒或深裂,基部楔形,有柄。頭狀花序單生或數個集生於莖枝頂端,直徑 2.5-20厘米,大小不一,單個或數個集生於莖枝頂端;因品種不同,差別很大。總苞片多層,外層綠色,條形,邊緣膜質,外面被柔毛;舌狀花白色、紅色、紫色或黃色。花色則有紅、黃、白、橙、紫、粉紅、暗紅等各色,培育的品種極多,頭狀花序多變化,形色各異,形狀因品種而有單瓣、平瓣、匙瓣等多種類型,當中為管狀花,常全部特化成各式舌狀花;花期9-11月。雄蕊、雌蕊和果實多不發育。

    菊花幼莖色嫩綠或帶褐色,被灰色柔毛或絨毛。花后莖大都枯死。次年春季由地下莖發生孽芽。 菊花葉系單葉互生,葉柄長1-2厘米,柄下兩側有托葉或退化,葉卵形至長圓形,邊緣有缺刻及鋸齒。

    葉的形態因品種而異,可分正葉、深刻正葉、長葉、深刻長葉、圓葉、葵葉、蓬葉和船葉等8類。 菊花的花(頭狀花序),生於枝頂,徑約2-30厘米,花序外由綠色范片構成花苞。

    花序上著兩種形式的花:一為簡狀花,俗稱"花心",花冠連成簡狀,為兩性花,中心生一雌蕊,柱頭2裂,子房下位1室,圍繞花住主5孜聚葯雄蕊;另一為舌狀花,生於花序邊緣,俗稱"花瓣",花內雄蕊退化,雌蕊1枚。舌狀花多形大色艷,形狀分平、匙、管、桂、畸等5類。瘦果(一般稱為"種子")長1-3毫米,寬0.9-1.2毫米,上端稍尖,呈扁平楔形,表面有縱棱紋,褐色,果內結一粒無胚乳的種子,果實翌年1-2月成熟,千粒重約1克。

    菊花品種具有極大多樣性,分類工作者們探討菊花的原祖。或認為野菊是菊花的原始祖先,或認為甘菊是原祖,或認為它的原祖是小紅菊,或者開出一系列的可能的原祖名單。中國科學工作者有的還進行過屬間雜交實驗,在探討菊花真源方面做了一些推測性和實驗性工作。無論推測和實驗,都是試圖把菊花的來源落實於該屬的某一個或某兩個種上,並且試圖指出,在這些浩瀚的品種中,哪一個品種最為原始,即是說,想找出最原始的菊花品種。

    菊花頭狀花序頂生或腋生,一朵或數朵簇生。舌狀花為雌花,筒狀花為兩性花。舌狀花分為下、匙、管、畸四類,色彩豐富,有紅、黃、白、墨、紫、綠、橙、粉、棕、雪青、淡綠等。筒狀花發展成為具各種色彩的「托桂瓣」,花色有紅、黃、白、紫、綠、粉紅、複色、間色等色系。

    花序大小和形狀各有不同,有單瓣,有重瓣;有扁形,有球形;有長絮,有短絮,有平絮和卷絮;有空心和實心;有挺直的和下垂的,式樣繁多,品種複雜。

    瘦果(一般稱為「種子」)長1~3毫米,寬0.9~1.2毫米,上端稍尖,呈扁平楔形,表面有縱棱紋,褐色,果內結一粒無胚乳的種子,果實翌年1~2月成熟,千粒重約1克。秋菊9~10月,夏菊4-6月。

  • 菊花的生態習性

  • 菊花的適應性很強,喜涼,較耐寒,生長適溫18~21℃,最高32℃,最低10℃,地下根莖耐低溫極限一般為-10℃。花期最低夜溫17℃,開花期(中、后)可降至15~13℃。喜充足陽光,但也稍耐陰。較耐干,最忌積澇。喜地勢高燥,土層深厚、富含腐殖質,輕鬆肥沃而排水良好的沙壤土。在微酸性到中性的土中均能生長,而以pH6.2~6.7較好。忌連作。

    秋菊為長夜短日性植物,在每天14.5小時的長日照下進行莖葉營養生長,每天12小時以上的黑暗與10℃的夜溫則適於花芽發育。但品種不同對日照的反應也不同。

    菊花適應性很強,喜涼,較耐寒,生長適溫為18~21度,生長最高溫度32度,最低10度,地下根莖耐低溫極限一般為負10度。疏鬆肥沃而排水良好的沙壤土,從微酸性到中性均能生長,忌連作。菊花為短日照花卉,對二氧化硫和氯氣等有毒氣體有一定抗性。

    菊花為短日照植物,在短日照下能提早開花。喜陽光,忌蔭蔽,較耐早,怕澇。喜溫暖濕潤氣候,但亦能耐寒,嚴冬季節根莖能在地下越冬。花能經受微霜,但幼苗生長和分枝孕蕾期需較高的氣溫。最適生長溫度為20℃左右。

    菊花的適應性很強,喜涼,較耐寒,生長適溫18-21℃,最高32℃,最低10℃,地下根莖耐低溫極限一般為一10℃。花期最低夜溫17℃,開花期(中、后)可降至15-13℃。喜充足陽光,但也稍耐陰。較耐干,最忌積澇。喜地勢高燥、土層深厚、富含腐殖質、輕鬆肥沃而排水良好的沙壤土。在微酸性到中性的土中均能生長,而以PH6.2-6.7較好。忌連作。 秋菊為長夜日植物,在每天14.5小時的長日照下進行莖葉營養生長,每天12小時以上的黑暗與100攝氏度的夜溫則適於花芽發育。但品種不同對日照的反應也不同。

  • 菊花的栽培技術

  • 栽培方式

    菊花依栽培方式可分為盆栽菊、地被燙、切花菊、造型菊(藝菊)四大類。

    獨本菊(品種菊、標本菊):用大菊培育,每盆一株,著花一朵,單株獨秀。最能充分體現品種的特徵特性,除供觀賞外,可作品種鑒定,故又名品種菊或標本菊。

    多本菊(多頭菊、多頭品種菊):用大花培育,每盆一株多本,著花數朵至數十餘。供庭園、會場等陳列觀賞。

    案頭菊:將大菊植於小盆內,每盆一株,每株一花,枝挺葉秀,裙葉遮盆,株小花大,高不盈尺,適宜擺在几上案頭,可布置廳堂、卧室、書齋。

    瓦筒菊:採菊苗栽於瓦簡內。待現蕾后除去瓦筒移入盆內供觀賞。

    套盆菊:將菊苗先地栽,待菊株長到一定大小時,從盆孔套入瓦盆栽培,待顯色后將盆底根部切斷起盆供觀賞。

    地被菊:地被菊是指主要作露地地被栽培特定的小菊品種群。地被菊有其宏觀群體美的特色,可用於園林綠地栽培,也可採用叢植、帶植、片植、花壇值及盆栽擺花布置景點。

    切花菊:切花菊是將鮮花從栽培的菊株上帶莖葉剪切下來供應用的裁培方式。以地栽生產,依品種可分大花、中花和多花枝。依栽培方式可分獨本和多本。

    造型菊:造型菊是利用不同的菊花品種經過藝術處理,把菊株培育成一種特定的型式,以供觀賞。

    大立菊(立菊):在一棵菊株上著生成百上千餘大小相同、排列整齊的花朵。經吊扎整形呈圓平面形或半球形。花圈直徑可達3-4米,亦有紮成圖案的。大立菊主要用於節日、菊展,以顯壯觀,增強氣氛。

    懸崖菊:利用小菊培育而成主幹特長,分枝繁多,花朵密集,后寬前窄,首尾勻稱,長而下垂之形,小的長約1米,大的可達4-5米。此菊用作環境裝飾,置於廳堂或庭園假山岩畔,野趣橫生。

    塔菊:一株經人工培育形成主幹挺立、層次分明、花色勻稱協調,如寶塔狀的菊株。此菊可由幾層或十幾層組成,高可達3-4米,置於庭園屹立於叢花之中,如鶴立雞群,蔚為壯觀。

    造型菊(扎菊):以滿天星小菊連盆或脫盆套以小蒲包綁紮,置於用竹或洋元等做成的亭、台、樓、閣、各種動物等形式的花架上,以添庭園景觀。

    盆景菊:多以小菊為素材,運用盆景技藝,經修剪整形加工成各種古木。懸崖等姿態或具有一定主題思想的藝術盆景。盆景菊包括樁菊型:原本、嫁接、附生;景菊型:叢林式、菊石式、水旱式。此外,還有以花抱形式分類的。即以菊花的舌狀花冠排列的姿態變化來分的,有內抱、追抱、折抱、自然抱、露心抱、亂抱等。有以菊株高度分類的,分為高、中、矮;還有以菊株長勢分類的,有強、中、弱。雖然分類方法很多,但更為普遍應用的分類方法是以花瓣、花型分類。

    盆栽栽培管理(盆栽菊花大致可歸納為三種方式。)

    一段根系栽培法

    長江、珠江流域及西南地區多用此法。即5月扦插。6月上盆,8月上旬停止摘心,9月加強肥水管理,促其生長,10-11月開花。各地盆栽菊的方法不同,主要有以下五種:扦插后即上盆,此法優點為根部損傷少,花色正,花期長,但較費工;瓦筒地植上盆,扦插苗植於三片瓦圍成的瓦筒中栽培,待花蕾上色時挖起上盆。此法較前者省工,但挖苗時易傷根,花期與花的品質不如前者;地植套盆法,扦插苗定植於高畦上,7月初套上大孔盆,使苗從盆孔伸出,分次加土,現色時鏟斷地下根部;盆中嫁接法,3月間播種育蒿苗,5月間在蒿苗上嫁接菊花,以後管理同扦插上盆法,用此法繁殖,植株健壯,花大且開花較早,但較費工,地植嫁接套盆法,3月間將育好的青蒿苗栽於畦中,5月間嫁接,花蕾現色時移人盆中。其優點為管理方便,株植強健,花亦大。缺點是傷根較重。

    二段根系栽培法

    此法在東北地區常用,在江西、湖南等地也有應用。在5-6月扦插,幼苗成活後上盆,加土至盆深的1/3-1/2。7月下旬至8月上旬停止摘心。待側枝長出盆沿后,用盤枝法調整植株的高度,並將枝條加以固定,使其分佈均勻,上部加上覆蓋,不久盤壓的枝上即生出根來。當枝條長到一定高度時,還可再盤枝調整一次,然後加足肥土。應用此法,菊花外形整齊美觀,植株較矮,葉片豐滿,枝條健壯,花大,花期長。因盤枝上又生根,故稱為二段根系栽培法。

    三段根系栽培法

    華北地區常用的栽培方法。從冬季稈插至次年11月開花,需時1年。北京藝菊名家總結出以下4個階段,即冬存,秋末冬初選健壯腳芽扦插養苗;春種,4月中旬分苗上盆,盆上用普通腐葉上,不加肥料,夏定,利用摘心促進腳芽生長,至7月中旬出土腳芽長至10厘米左右時,選發育健全,芽頭豐滿的苗進行換盆定植,秋養,7月上中旬將選好的壯苗移入直徑20-24厘米的盆中,盆土用普通培養土加0.5%過磷酸鈣。將小盆中的菊苗連土坨倒出,以新芽為中心栽植,並剪除多餘櫱芽,加土至原苗深度壓實。換盆后,新株與母株同時生長,待新株已發育茁壯后,將老株齊土面剪去。剪除母本后松上,填人普通培養上,並加20%-30%的腐熟堆肥。這時盆中已有8成滿的肥土,1周后第三段新根生出,新老三段形成強大根系,整個栽培過程,換盆1次,填土2次,植株三度髮根。

  • 菊花的養殖方法

  • 生長管理

    盆栽菊花以株形矮壯、花大色艷、腳葉不脫為佳,如果植株過高,則影響觀賞效果。

    要使菊花矮化,可採取以下措施:

    1、新翻土地,澆透水,給足肥,用新高脂膜600—800倍液噴霧土壤表面,可給地面保肥保墒防水分蒸發、防晒抗旱、保溫防凍、防土層板結,窒息和隔離病蟲源。

    2、淺插淺栽:淺插既可避免高溫、乾燥的影響,提高扦插成活率,又可降低菊花的高度。扦插1個月後,可進行第一次移栽。移栽時要淺栽,以防水分和養分過多導致植株徒長。幼苗移栽后,噴施新高脂膜,可有效防止地上水分不蒸發,苗體水分不蒸騰,隔絕病蟲害,縮短緩苗期,快速適應新環境,健康成長。

    3、控制水肥:培育株矮花大的菊花,在水肥管理上必須按「前控后促」的原則進行,即在營養生長期要扣水扣肥,以防徒長,達到植株矮化的目的。

    4、在營養生長後期和孕蕾開花期要增加澆水、施肥、除草,噴施花朵壯蒂靈,可促使花蕾飽滿強壯、花瓣肥大、花色艷麗、花香濃郁、花期延長。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