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各地軍閥實力總覽

奉系軍閥

在民國的軍閥中,東北軍無疑是實力最強的,包括後來的蔣介石國民政府亦難以與其匹敵。當時的東北在張作霖的掌權下,社會相對穩定,經濟發展迅速,人口規模也在增長擴大,其中鐵路總里程超過全國半數以上,工業化水平也超過了長江流域,經濟實力堪稱雄厚。在這麼厚實的家底下,張作霖先是成立了全國一流的現代化軍校,聘請歐美軍事專家,培養軍事人才;接著又建立了亞洲最大的兵工廠—東北兵工廠,月產迫擊炮80門,炮彈40000發,輕機槍500挺,重機槍30挺,步槍4000支,足以裝備東北軍一個師。

東北軍極盛時,有陸軍40萬,且裝備精良,擁有數量眾多的輕重機槍,多種口徑的野戰火炮,榴彈炮,還裝備有當時中國其他軍隊沒有的「雷諾」FT-17型坦克。海軍擁有巡洋艦、驅逐艦、炮艦等大小艦隻21艘,約有3.22萬噸,艦隊的官兵大概3300人。而當時全國海軍艦隻僅有4.2萬噸,官兵約有5400人。東北軍還擁有空軍戰機300餘架,編為5個航空隊,多數為外國進口的先進戰機,也有東北軍自己製造的遼F1雙翼型戰鬥機。

Advertisements

這樣一支數量眾多,裝備精良,海陸空軍種齊全的東北軍在當時的中國,實在是最強大的一支力量,不考慮日本國內的情況,只考慮駐紮在東北的日本關東軍實力,如果張學良全力抵抗的話,即使兵敗,關東軍也會元氣大傷,日本也無法組織大規模的侵華戰爭。可惜……

桂系軍閥

桂系軍閥的強大,不在於人數的多少和經濟實力支撐起來的裝備,而在於民風極其剽悍和單兵作戰能力的強大。明朝時期,倭寇泛濫,在戚繼光的戚家軍出現之前,能和倭寇匹敵的軍隊便是廣西地區的「土狼兵」,蔣介石北伐時期,第四軍是鐵軍,桂七軍是鋼軍便是一證。抗日戰爭中,日本戰史里主動承認的兩次認為中國軍隊的勇猛程度要超過自己的戰役之一——桂林保衛戰便是桂軍戰鬥力的有力證明。整個抗日戰爭八年中,日本也並未征服廣西地區。在解放戰爭中更是有「先打雜牌軍,后打中央軍,避開桂軍」的策略。數量不多,大約在十萬左右。

Advertisements

川軍軍閥

四川軍閥一直林立,內戰之烈聞名全國,劉湘時期,曾短暫統一四川。此時的劉湘坐擁天府之國,全省人口都有5000萬人,占同期中國總人口的八分之一,又是出產糧食大省,雖然裝備略差了一些,但是實力依然不容小覷。軍隊數量大約在40萬左右。

晉軍軍閥

閻錫山經營山西數十年,對內發展經濟,擴充軍事實力,對外縱橫捭闔,在亂世中攫取利益。閻錫山的晉軍裝備在國內的軍閥中也屬上流,部隊人數大約在15萬左右。

馬家軍

馬家軍是統稱,指寧馬(馬鴻逵,馬鴻賓)和青馬(馬步青,馬步芳)。其中寧馬不如青馬,青馬中,馬步青不如馬步芳。因此,在歷史上馬家軍更多指的是青馬系,或者是馬步芳。馬家軍與國內其他軍閥不同的是,這是封建家族世襲統治的部隊,且部隊宗教觀念雄厚。部隊內部多為回族,由於清末陝甘回亂形成的民族隔閡和仇殺,多對外族軍隊殘忍無比,士兵亦驍勇善戰。國內軍閥中的一支勁旅,數量大約在15萬人左右。

滇軍軍閥

滇系軍閥除了在蔡鍔、唐繼堯時期的護國戰爭中比較出彩之外,其餘時期並不出眾,後期龍雲掌管滇系部隊,在抗日戰爭中做出了比較大的貢獻。在軍閥混戰中,實力一般,數量大約在十多萬。

黔軍軍閥

王家烈是黔軍軍閥後期的代表,戰鬥力一般,與滇軍被紅軍合稱為兩隻羊。數量大約不足十萬。

西北軍閥

西北軍閥在馮玉祥時期實力雄厚,后因在平原大戰中敗給蔣介石而實力大為削弱。後期楊虎城所代表的西北軍閥在西安事變中失敗后,也一併瓦解。在馮玉祥的西北軍頂峰時期人數大約有40、50萬人。

湘系軍閥和粵系軍閥

兩大軍閥在民國的軍閥混戰時期始終沒有混出大名堂,前期的湘系軍閥有譚延闓,湯薌銘,粵系軍閥比較出名的有陳炯明。後期隨著北伐戰爭結束,蔣介石形式上統一全國,兩地納入國民政府統治,軍閥勢力大為削弱,基本可以忽略。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