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讀懂醫聖張仲景的用量?

如何讀懂醫聖張仲景的用量?

珠海市中西醫結合醫院蓮花路門診部 黎崇裕

目前的《中藥學》教材認為,一兩等於30克,一錢等於3克。然而,經方的用量基本都是以斤兩為單位,這樣換算過來的話,量實在是太大,其用藥安全性令人堪憂。在《方劑學》教材中,卻不是按照一兩等於30克、一錢等於3克的標準進行換算,又著實有點讓人摸不著頭腦。

據上海中醫藥大學柯雪帆先生考證:《傷寒論》一兩等於15.625克。然而,即便按此標準進行換算,經方的用量摺合成現代的用量還是太大,其間困惑誠如曹穎甫先生門人姜佐景所謂:「歷來學者考證達數十家,比例各異,莫知適從。且古今煎法服法懸殊,古者若桂枝湯但取初煎之汁,分之為三,曰一服,二服,三服。今則取初煎為一服,次煎為二服,是其間不無徑庭。」

Advertisements

今人處方,動輒10克、15克,筆者認為,此亦不可取。眾所周知,很多處方中,葯與葯之間是有比例的,比例不同,則功效亦不相同。如南京中醫藥大學黃煌先生在《張仲景50味葯證》中提到:「麻黃配石膏能調節發汗的強弱。越婢湯中麻黃、石膏的比例為6:8,石膏用量大於麻黃,則不發汗而退腫。大青龍湯中麻黃石膏的比例為6:4,麻黃用量大於石膏,則重在發汗。」

經方用量換算問題困惑了筆者許久,一直沒有得到有效的途徑解決。直到看到曹穎甫先生的《經方實驗錄》后,筆者才恍然大悟。

曹穎甫先生用經方之用量,大抵為原方之1/10,如:桂枝、芍藥原作三兩者,曹氏則常用三錢;而章太炎先生以漢五株錢考證,每兩約合當今三錢,即原方三兩,一劑當得九錢,再以分溫三服折之,每服亦僅得三錢耳。由是觀之,原方三兩,今用三錢,於古法正無不合也。

Advertisements

如此換算,既考慮到了服用方法的變更,且其換算后的用量也不會太大,安全性基本可以得到保障,故值得推廣。

當然,用量是活的,而不是死的。例如:桂枝、芍藥原作三兩者,曹穎甫先生常用三錢,而其門人姜佐景則一般是視證之較輕者,病之可疑者,更減半用之。筆者認為,以此為準,利多弊少,與諸君商榷。原文發表於中國中醫藥報2015年7月31日學術與臨床板塊。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