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覺為什麼會流口水?

重口味隱私揭秘:睡覺流口水,又丑又臭又糗

有人睡覺流口水,你以為那是一件很糗的事,還在偷偷笑話別人?殊不知,那是人家的唾液腺在殺菌呢!快看看你的口腔里還好嗎?【唾液腺:抗菌、鎮痛、助消化的全才】,如何逆襲疼痛,解救眾生?為什麼睡覺會流口水?

唾液腺藏在哪?


唾液腺導管在口腔開口處形成的黏膜乳頭,我們的唾液就源自於此。

腮幫子內側的黏膜乳頭只有在特定情況下才會分泌唾液,比如吃飯的時候;而舌頭下面的黏膜乳頭則會全天無間隙地分泌唾液。如果鑽進舌頭底下的黏膜乳頭、順著唾液導管逆流而上,就能追蹤到唾液腺里的大佬了。大部分的唾液都由這裡生產,每天可產0.7〜1升。從喉嚨沿著下頜方向往上走,那裡有兩塊圓圓的隆起,請允許我介紹一下,這就是產量驚人的唾液腺大佬。


由於正對著源源不斷分泌唾液的舌下腺開口處,下門牙的里側很容易形成牙結石。不僅是牙齒上,那些在牙縫和口腔晃蕩著的無辜小顆粒也順帶著被鈣化,成了牙結石。牙結石本身也不是什麼大問題,關鍵是相較於我們自身光滑的牙釉質而言,它的表面實在太粗糙了,很容易淪為引起牙周病或齲齒的病源微生物的寄居之地。

手指破啦,嘬一嘬就不疼了?


我們的唾液中存在著一種比嗎啡還強效的鎮痛成分,這種物質一直到2006年才被發現,並被命名為「唾液鎮痛劑」(Opiorphin)。當然了,該成分在唾液中的含量是微乎其微的,不然的話我們估計每天都會處於「嗨了」的狀態。但即使只是微量,它也幫了大忙,因為我們的口腔其實是特別敏感的嬌小姐!這裡是全身上下神經末梢最集中的地方,即便卡了一粒最小的草莓籽都會引起不適,更別說飯里摻著的沙子,每一顆都不會被放過。同樣的小傷口,在手肘上我們可能都不會有所察覺,可要是換到嘴裡,立馬疼得撕心裂肺,以為是腮幫子被戳得裂了大洞。

而且,這還是在有鎮痛劑的情況下呢!要是唾液里沒有這種鎮痛成分,那痛感簡直無法想象。我們在咀嚼食物的過程中,唾液腺會分泌出大量的口水,也就夾帶著釋放出額外量的鎮痛物質,所以通常喉嚨疼的時候,吃完飯會覺得好很多,或者吃完飯後口腔里的小傷口也沒那麼疼了。當然了,不一定非要是吃飯,嚼嚼口香糖,我們的口腔也能自發分泌這種鎮痛劑。

不僅如此,最近一些新的研究表明,這種唾液鎮痛劑甚至還具有抗抑鬱的作用。有些人心情差的時候喜歡暴飲暴食,這是否恰是潛意識急需大量唾液鎮痛劑的外在表現呢?我想,也許幾年後,鎮痛及抗抑鬱領域的醫學研究就能給這個問題一個合理的解釋了。

為啥睡覺會流口水?


唾液不僅能幫助口腔嬌小姐免受疼痛的折磨,還能幫助它抵禦各種有害細菌的入侵。其中一位超級英雄叫作黏液素。黏液素,顧名思義,就是黏液狀的分泌物。如果你用口水吹過泡泡的話,那你對它一定不陌生。黏液素從唾液腺出口噴射而出,像一張大網一樣包裹住我們的牙齒和牙齦,頗有蜘蛛俠射出蜘蛛網的風範。如此一來,有害細菌在攻擊到牙齒和牙齦之前,就會被這張網困住,動彈不得,隨後被唾液中的抗菌成分一舉消滅。

跟唾液鎮痛劑一樣,唾液中抗菌成分的濃度也不高,唾沫無法對口腔實現徹底的消毒。當然,也沒有這個必要,人類和細菌的關係不是勢不兩立的,我們還要考慮口腔里的「常住居民」,不能把它們都趕盡殺絕了。這些常住居民是一些無害的口腔細菌,只要有它們占著位置,那些真正有害的細菌就無法在口腔里找到容身之所了。

睡覺時我們幾乎不會分泌唾液,對睡覺會流哈喇子的人來說,這絕對是個值得欣慰的好消息。假設在夜裡我們也和白天一樣分泌1〜1.5升的唾液,睡覺流哈喇子該是個多麼痛苦的習慣啊。但也正因為我們夜裡幾乎不會分泌什麼唾液,所以很多人早上醒來會口臭或者覺得嗓子疼。一整夜近八個小時沒有唾液沖洗,對於口腔里的微生物來說只意味著一件事—— 徹夜狂歡。有害細菌終於可以衝出牢籠肆意妄為了,而口腔和喉嚨處的黏膜卻沒有唾液滅火隊來救援。

所以,睡覺前、起床后刷牙是個好習慣。睡前刷牙可以大大減少口腔內的細菌數目,當我們熟睡時,活躍在嘴巴里的細菌就只剩殘兵敗將了;而清晨醒來刷牙則可以幫助我們清掃掉「一夜狂歡」后的混亂。幸好我們的唾液腺是只勤勞的小蜜蜂,只要我們一醒來它也會立刻醒來開工。再愛賴床的唾液腺,只要我們開始刷牙或者咬第一口早餐,也會汩汩分泌唾液、開始兢兢業業地打掃衛生,要麼奮勇抗敵要麼乾脆直接把細菌衝進胃裡。之後的事就都交給胃酸來搞定了。

文章摘自 《腸子的小心思》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