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學養豬,養好豬常見的32種疾病

常見豬病及其防治--共計32個病一、氣喘病 (一) 綜述 豬氣喘病又名豬喘氣病、豬霉形體肺炎或豬支原體肺炎,國外稱地方性肺炎。 病原為豬肺炎霉形體,霉形體曾被譯作支原體。病原體主要存在於豬的呼吸道、肺和肺門淋巴結。 豬氣喘病是一種慢性呼吸道傳染病,特徵為咳嗽和喘氣,發病率高,死亡率低,影響豬的生長發育,同時易繼發感染很多疾病,給養豬生產帶來了重大的損失。 發病無年齡、品種、性別、季節性,哺乳仔豬和幼豬的發病率、死亡率較高,其次為懷孕後期及哺乳母豬。 寒冷、潮濕、多雨、飼養管理不當、衛生條件不佳等均可誘發本病或加重病情。病豬康復后帶菌時間較長,有的長達1年左右。 (二) 臨症 間歇性咳嗽和喘氣,流鼻涕,可視黏膜發紺;食慾無明顯的變化,生長受阻。 體溫一般正常,如發生繼發感染則體溫升高,病情複雜。 (三) 病理 肺病變顯著,腫大、水肺、氣肺;肺的各葉前下緣出現融合性支氣管肺炎病變區,界限明顯。 從「豬肉樣變」到「胰變」或「蝦肉樣變」(初期可見病變紅灰色,切面細蜜似豬肉狀,俗稱肺的肉變,後期呈淡紫色、深紅色、灰黃色,堅韌性增加,俗稱「胰變」)。 繼發感染后可見心包炎、胸膜炎、肺和胸膜粘連。 (四) 防治 支原凈100mg/kg或強力黴素150mg/kg或克痢平250mg/kg或硫酸粘桿菌素40mg/kg(斷奶前後兩周);卡那黴素、長效土霉素等也敏感。 免疫:豬喘氣病滅活苗,小豬1~5日齡,0.25ml/頭;留種用3~4月齡二免;種公、母豬2次/年,5ml/次。

豬年2008-06-18 14:23二、接觸性傳染性胸膜肺炎 (一) 綜述 又稱豬副溶血嗜血桿菌病等,病原有嗜血桿菌、副溶血嗜血桿菌。 豬胸膜肺炎防線桿菌是黏膜的嚴格寄生菌,通常情況下,主要存在於豬的呼吸道中。本菌目前已經發現12個血清型,我國主要流行血清7心腹。 是一種接觸性呼吸系統傳染病。特徵是急性出血性胸膜肺炎和慢性纖維性壞死性胸膜肺炎,是目前國際公認的養豬業頗具危害的重要傳染病之一。 急性病豬具有很高的死亡率,一般在50%左右,慢性常可耐過。 感染不分品種、年齡、性別、季節,以3月齡左右(6周~6月齡)的仔豬最易感,4、5月份和9、10月份最易發。 誘因為運輸、氣候驟變、通風不良、擁擠、環境突變及其他應激或加重病情。 (二) 臨症 高熱,41.5℃以上;咳嗽,張口呼吸,後期呼吸困難,犬坐;有時見口鼻流淡紅色泡沫樣分泌物;鼻、耳、腿、體側皮膚髮紫;臨死前口鼻腔流出血樣泡沫樣分泌物;個別豬嘔吐,少數豬伴有下痢;有的關節腫脹;跛行。 (三) 病理 氣管、支氣管內充滿血性泡沫樣分泌物;胸腔內有淺紅色滲出物。 肺炎,肺間質充滿血色膠樣液體,明顯的纖維素性胸膜炎有時見肺與胸膜粘連(充血、水腫,開始肺炎區有纖維素性附著物,並有黃色滲出液滲出,後期肺臟實變區較大,表面有結締組織機化的粘連物附著,再後來肺炎病變區的病灶硬結或成為壞死灶。 有時見滲出性纖維素性心包炎。 (四) 防治 氨苄:4~15mg/kg體重,肌注,2次/日,3天; 卡那:10~20mg/kg體重,肌注,2次/日,3~5天; 磺胺:0.07~0.1mg/kg體重,肌注,2次/日,3天; 復方新諾明:0.07~0.1mg/kg體重,肌注,2次/日; 氟甲碸:0.1ml/kg體重,肌注,2次/日; 支原凈:100~150mg/kg拌料 (個別癥狀嚴重的豬注射、大群採取拌料給葯) 免疫:豬傳染性胸膜肺炎油佐劑滅活苗,母豬產前1個月注射2ml;種公豬2次/年,每次注射2ml;仔豬4~5周齡注射0.5~1.0ml,間隔7~14天加強一次。
豬年2008-06-18 14:23三、豬傳染性萎縮性萎鼻炎 (一) 綜述 簡稱萎鼻,本病的主要病原是支氣管敗血波氏桿菌,其次是產毒素的D型多殺性巴氏桿菌。 其它病原微生物如綠膿桿菌、防線菌、嗜血桿菌、化膿棒狀桿菌、豬鼻炎霉形體、毛滴蟲及豬細胞巨化病毒等也參與感染。 本病是豬的一種慢性呼吸道傳染病,特徵為打噴嚏、鼻塞等鼻炎癥狀和顏面部變化,主要造成豬的生長發育遲緩,飼料報酬低,出欄期延長。 各種年齡、品種的豬都可感染,也無季節性。 沒有臨床癥狀的帶菌母豬從呼吸道排毒感染仔豬,再由仔豬擴大感染的傳染現象比較普遍。 本病傳播緩慢,散發。另外,本病也能感染犬、貓、牛、馬、羊、雞、兔和人,引起慢性鼻炎和化膿性支氣管肺炎。 (二) 臨症 鼻炎、噴嚏,呼吸不暢;粘性、膿性、帶血的鼻液;流淚,「半月形」淚斑。 鼻、顏面變形;歪曲,變短或上翹。 (顏面部變形多發生在小豬,30~40Kg豬癥狀輕微或無,大豬多為無癥狀的帶菌者) (三) 病理 缺少眼觀病變 (四) 防治 青、鏈黴素、磺胺類藥物、阿莫西林、喹諾酮類藥物、頭孢噻呋等敏感。 免疫:一般選擇丹毒、肺疫二聯苗,仔豬60日齡1次;後備豬配種前一個月1次;種公母豬每年2次。按說明進行接種。
豬年2008-06-18 14:23鏈球菌病 (一)綜述 豬鏈球菌是由幾種主要鏈球菌(C、D、E及L群)引起的豬的多種傳染病的總稱。 特徵為急性型常表現為出血性敗血症和腦炎;慢性型表現為關節炎、心內膜炎、淋巴結化膿和組織化膿等。人畜共患。 僅豬有易感性,無季節性,各種年齡、品種的豬都易感,以新生仔豬和哺乳仔豬的發病率和死亡率最高,其次為中豬和懷孕母豬,成年豬發病較少。 主要經消化道感染,也可經呼吸道感染。 (二) 臨症 敗血型:突然發病,高熱稽留,嗜睡,精神沉鬱,呼吸急促;漿液、粘液性鼻液,便秘或腹瀉,糞便帶血,尿黃或發生血尿;眼結膜潮紅、充血,流淚,離心端皮膚髮紫;共濟失調,磨牙、空嚼。 腦膜炎型:多見於哺乳仔豬,體溫高,便秘;共濟失調、轉圈,角工反張,抽搐,卧地不起,四肢划動,口吐白沫;最後衰竭或麻痹死亡,死亡率較高。 淋巴結膿腫型:多見於頜下、咽部、耳下及頸部淋巴結髮炎、腫脹,單側或雙側,發炎淋巴結可成熟化膿,破潰流出膿汁,以後全身癥狀好轉,形成疤痕癒合。 關節炎型:主要是四肢關節腫脹,跛行,或惡化或好轉。 (三) 病理 出血性漿膜、粘膜炎;鼻、氣管、肺充血,肝、脾腫大出血。 全身淋巴結腫脹或壞死;關節膠凍或纖維素炎;腦炎、腦實質出血。 (四) 防治 青霉素類為首選,肌注意到次/日,3天;其次,20%磺胺嘧啶鈉,0.1克/kg體重,肌注2次/日,2天.局部關節可行手術。 免疫:斷奶或成豬一律1m1(按瓶簽)肌注或皮下注射,或仔豬在20~30日齡首免,50~60日齡二免;母豬產前3周接種(按說明)。
豬年2008-06-18 14:23仔豬副傷寒 (一) 綜述 又稱豬沙門氏菌病,是由沙門氏菌屬細菌引起的仔豬傳染病。 特徵為急性型呈敗血症變化,死亡率極高;慢性型在大腸發生瀰漫性纖維素性壞死性腸炎,表現為頑固性下痢,嚴重影響豬的生長發育。本病是對仔豬威脅很大的一種細菌性傳染病,沙門氏菌中的許多型對人和多種畜禽均有致病性。 各種年齡的豬均可感染,1~4月齡仔豬易感性最高。 無季節性,以陰雨潮濕季節發病較多。 誘因可促進本病的發生,尤其發生豬瘟時,時常繼發或併發本病感染。 本病主要經消化道感染,也可通過交配感染。 (二) 臨症 多發於斷奶后仔豬;高熱,嗜睡,呼吸困難;離心端皮膚呈深紅色或紫紅色。 頑固性下痢,糞便灰白色、黃綠色,惡嗅;收腹上吊,弓背尖叫,被毛粗亂。 (三) 病理 全身漿膜、粘膜和內臟器官出血。 全身淋巴結腫大、出血。 盲、結、迴腸壁增厚(麥麩樣偽膜)。 肝、脾、腎腫大,肝臟針尖或米粟大的灰黃色壞死灶。 (四) 防治 氟甲碸、克痢王、新黴素、喹諾酮,或(慶大+卡那+痢菌凈)等。 免疫:仔豬副傷寒弱毒疫苗,28~30日齡接種1次。 接種方式: 1、 口服:冷開水稀釋1~10ml/頭份,4頭份/只,灌服。 2、 拌料:冷開水稀釋5~10ml/頭份,4頭份/只,拌料。 3、 肌註:耳後肌注1ml。
豬年2008-06-18 14:24仔豬黃痢 (一)綜述 又稱初生仔豬大腸桿菌病,由致病性埃希氏大腸桿菌(E.Coli)引起的初生仔豬的一種急性、高度致死性傳染病。特徵為劇烈腹瀉,排出黃色或黃白色稀糞和迅速脫水。 大腸桿菌抗原複雜,有O、H、K三種抗原;血清型多,有幾千種;對外界環境的抵抗力不強。 大腸桿菌的致病性取決於它在小腸粘附、定植、增殖的能力和它產生毒素的能力,粘附因子或纖毛決定細菌定植的能力,一旦發生細菌定植,就會因毒素的產生而導致腹瀉,最重要的粘附因子是F4(K88ab、K88ac)、F5(K99)、F6(987P)。 發病日齡早,主要侵害1~3日齡仔豬,發病急、癥狀明顯、死亡率高。 無季節性,但寒冷時發病率較高,產房潮濕,衛生條件不好時發病率更高,一個豬場一旦發病很難根除。 主要是消化道感染,帶菌母豬為主要傳染病。 (二)臨症 水樣稀糞,黃色或灰黃色,內含凝乳小片和小氣泡。 病豬口渴,吃乳減少,脫水、消瘦、昏迷、衰竭。 (三) 病理 腸粘膜充血、水腫,甚至脫落。 腸壁變薄,鬆弛,充氣,尤以十二指腸最為重要,腸內容物呈黃色,有時混有血液。 心、肝、腎有變性,重者有出血點或凝固性壞死。 (四) 預防 做好母豬產前產後管理;加強新生仔豬的護理。 藥物預防(初生后12小時內口服敏感抗菌素)。 微生物製劑預防(如促菌生、調菌生、乳康生、康大寶等通過調節仔豬腸道微生物區系的平衡,從而抑制大腸桿菌)。 (五) 治療 對仔豬黃白痢的治療應採取抗菌、止瀉、助消化和補液等綜合措施。 抗菌:安普黴素、鏈黴素、環丙沙星、恩諾沙星、氟甲碸黴素、阿莫西林、瀉痢停、克痢王。 止瀉:鞣酸蛋白。 助消化吸收:食母生、小蘇打、胃蛋白酶等。 補液:口服葡萄糖生理鹽水及多維。葡萄糖生理鹽水的配方:1000ml水中加葡萄糖20克,氯化鈉3.5克,氯化鉀1.5克,碳酸氫鈉2.5克。 免疫接種:妊娠母豬在產前30天和15天接種,疫苗選擇大腸桿菌基因工程苗。
豬年2008-06-18 14:24仔豬白痢 (一) 綜述 又名遲發性大腸桿菌,是仔豬在哺乳期內常見的腹瀉病。 特徵為病仔豬排乳白色或灰白色腥臭稀糞,發病率較高而致死率不是很高,但仔豬的生長速度明顯減慢。 病因複雜,尚不能完全肯定,一般認為豬腸道菌群失調,大腸桿菌過量繁殖是本病的重要原因,現已證實,豬輪轉病毒是仔豬白痢的病原之一。 本病多發生於10~30日齡仔豬,7日齡以內,30日齡以上仔豬很少發病。無季節性,冬、春氣候劇變,陰雨、潮濕或保暖不良及母豬乳汁缺乏時發病較多。 發病與飼養管理及豬舍衛生有很大的關係,應激等因素也是重要病原之一。 主要是通過消化道感染。 (二) 臨症 仔豬突然拉稀,同窩相繼發生,排白色、灰白色、腥臭、糊狀或漿狀糞便。 仔豬精神不振,畏寒,脫水,吃奶減少或不吃,有時見有吐奶。 一般病豬的病情較輕,及時治療能痊癒,但多因反覆發作而形成僵豬,嚴重時,患豬糞便失禁,1周左右死亡。 (三) 病理 病死仔豬脫水,消瘦、皮膚蒼白。 胃粘膜充血、水腫,腸內容物灰白色,酸臭或混有氣泡。 腸壁變薄半透明,暢粘膜充血、出血易剝脫,腸系膜淋巴結腫脹,常有繼發性肺炎病變。 (四) 防治 基本上與仔豬黃痢防治措施相同。
豬年2008-06-18 14:24水腫病 (一) 綜述 由致病性大腸桿菌引起的斷奶后仔豬的一種腸毒血症;特徵為胃壁和其它某些部位發生水腫。 常突然發病,發病率較低,但致死率很高,常出現內毒素中毒性休克癥狀而迅速死亡。 本致病菌常無吸附因子,有溶血性,除含有毒素外,還含有神經毒素。 (二) 臨症] 眼瞼、頭、頸部甚至全身水腫。 體溫一般無變化,呼吸、心跳加快、,肌肉震顫,盲目行走,轉圈,共濟失調,痙攣或驚厥,尖叫,口吐白沫,倒地搐動,四肢划動,最後四肢麻痹,不能站立,休克性死亡。 (三) 病理 上下眼瞼、顏面、下頜部等膠凍水腫。 胃粘膜(胃大彎和噴門,粘膜和肌肉層之間)膠凍水腫。 心包和體腔內有血色積液。 全身淋巴結幾乎都有不能程度的水腫,腸系膜(結腸、小腸系膜)淋巴結尤為突出。 (四) 治療 水腫剋星或水腫康(5ml/頭),2次/日,1~2天,*****VE針劑,1~2ml肌注,2次,呋噻咪利尿。20%安鈉加1ml,50%安鈉加1ml,50%葡萄糖3ml/kg體重,靜注,2次/日。
豬年2008-06-18 14:24仔豬紅痢 (一) 綜述 又稱豬傳染性壞死性腸炎或梭菌性腸炎。是仔豬的一種高度致死性腸毒血症。 病原是C型產氣夾膜梭菌,本菌能產生引起仔豬腸毒血症和壞死性腸炎的α和β毒素。特徵為1~3日齡仔豬排血樣糞便(血痢),腸壞死,發病急,病程短,死亡率高。 易感動物範圍很廣泛:豬、馬、牛、雞、兔、鹿等,其中反芻動物,尤其是綿羊更為易感,人也有易感性,豬多發生於1~3日齡,1周齡以上很少發病。 無季節性,主要經消化道傳播感染。 一旦發病,病原就會長期存在,本菌的芽孢長期、廣泛地存在於人畜的腸道、污染的外界環境、下水道等處。 (二) 臨症 發病急劇,仔豬出生后1天內就可發病,排淺紅和紅褐色糞便。 病豬迅速脫水、消瘦、衰竭,有的病豬嘔吐、尖叫,出現不由自主的運動。 絕大多數在幾天內死亡,若病程在7天以上,則呈現間歇性或持續性腹瀉,病豬生長停滯,逐漸消瘦、衰竭或死亡。 (三) 病理 腹腔內有許多纓紅色滲出積液。 空腸呈暗紅色,腸腔內充滿含血的液體,內容物呈紅褐色並混有小氣泡。 腸壁粘膜下層、肌肉層及腸系膜含有氣泡。 病程稍長的腸壁形成壞死性黃色假膜,一般不易剝離,腸系膜淋巴結腫大出血。 (四) 防治 仔豬出生后注射豬紅痢血清,3ml/kg體重;出生后內服「保命油」,或內服慶大黴素;抗菌素(青霉素、磺胺等)結合VC結合治療。 免疫:妊娠母豬於產前30天和產前15天分別用紅痢菌苗免疫接種一次。
豬年2008-06-18 14:24豬痢疾 (一) 綜述 俗稱豬血痢,病原為豬痢疾密螺旋體。特徵為粘液性或粘液出血性下痢。 本病一旦傳入,不容易清除,康復豬帶菌率很高,帶菌時間可達70天以上,嚴重影響豬的生產發育,增加飼料消耗。 僅感染豬,不分品種、性別、年齡,以7~12周齡豬多發,也無明顯的季節性。 消化道是唯一的感染途徑,蒼蠅帶菌4小時,小鼠帶菌100天以上,大鼠帶菌2天,也是不可忽視的傳染源和傳播者。 (二) 臨症 不同程度的腹瀉,先軟后稀,最後拉水樣糞,內混粘液或帶血。嚴重時糞便呈紅色糊狀,內含大量粘液、血塊及膿性分泌物。 體溫升高,40~41℃,精神不振,厭食,消瘦脫水,弓背收腹,被毛粗亂無光,後期排糞失禁,衰竭,或痊癒或死亡。 (三) 病理 主要是大腸卡他性、出血性腸炎;腸系膜及其淋巴結充血、水腫。 腸腔內充滿粘液和血液,病程稍長的粘膜形成麩皮樣或豆渣樣的黃色和灰色纖維素假膜,易剝離。 (四) 防治 痢菌凈、泰樂菌素、環丙等。
豬年2008-06-18 14:25鉤端螺旋體 (一)綜述 又稱細螺旋體病。病原為致病性鉤端螺旋體,人畜共患。特徵為發熱、黃疸、貧血、血紅蛋白尿、流產、皮膚和粘膜壞死性及水腫等。 幾乎所有的溫血動物都能感染,其中以豬、牛最易感。 各種年齡均可感染,以幼豬發病較多;無季節性,但夏秋季節發病較多。 主要經損傷的皮膚感染,其次為粘膜(消化道和呼吸道粘膜),一般散發,有時呈地方性流行。 (二)臨症 發熱(39~40℃),大便密結,干硬呈顆粒狀,小便濃茶樣,幼豬拉血紅蛋白尿(淺紅)或血尿。 病豬頭部和頸部發生水腫,故名位「腫頭病」或「大頭瘟」,結膜炎,可視粘膜黃染。 妊娠母豬流產,哺乳母豬發熱、無乳。 (三)病理 頭、頸部和全身皮下組織水腫,漿膜和粘膜黃染。 膀胱高度膨脹,充滿紅褐色,類似濃茶的尿液。 肝臟腫大,黃棕色,疸囊腫大充盈,腎腫大,有灰白色的壞死灶。 流產胎兒全身浮腫,皮膚有紅斑,肺有黑色壞死灶。 (四)防治 常用鏈黴素、土霉素、金黴素等,再結合對症治療,其中葡萄糖、維生素C靜脈注射和強心利尿,有利於提高治癒率。 免疫:鉤端螺旋體菌苗,15kg以下仔豬皮下或肌肉接種2ml,成豬3~5ml,間隔7天再1次。
豬年2008-06-18 14:25布氏桿菌病 (一)綜述 豬布氏桿菌病是由布氏桿菌引起的一種急性或慢性人畜共患傳染病。特徵為母豬發生流產、不孕,公豬發生睾丸炎。 不分年齡、品種,妊娠母豬最易感,哺乳仔豬感染后不表現臨床癥狀。 病畜的分泌物、排泄物、乳汁、****中普遍帶菌,主要經消化道感染,也可通過皮膚、交配、呼吸道感染。 無季節性,多散發或地方性流行。 (二)臨症 妊娠母豬流產,產後胎衣不下,乳房腫脹,*****流出粘性、膿性分泌物。 公豬睾丸和附睾炎,睾丸顯著腫脹,後期萎縮,失去配種能力。 少數病例關節炎,多發於後肢關節,腫大,囊內液增多,有時關節強硬。 頜下、頸、腹股溝和咽部淋巴結常發生腫脹。 (三)病理 發病母豬子宮粘膜化膿性炎症及卡他性炎症。 公豬化膿性或壞死性睾丸炎和附睾炎,睾丸切面可見化膿灶或壞死灶。 關節炎,常出現於四肢大的複合關節,開始出現滑膜炎,繼而化膿性或纖維素性關節炎。 (四)防治 定期進行血清學檢疫,及時淘汰陽性和可疑豬。
豬年2008-06-18 14:25豬皮膚真菌病 (一) 綜述 豬皮膚真菌病又稱皮膚黴菌病、表面真菌病、小孢子菌病等,俗稱錢癬、脫毛癬、禿毛癬等。是由多種皮膚致病真菌所引起的豬的皮膚病的總稱。 不分品種、年齡、性別。 也無季節性,但以秋、冬季多見,陰冷潮濕且衛生不良的環境更有利於本病的發生和傳播。 (二) 臨症 頭、頸、肩等部皮膚有斑塊壯充血、水腫、脫毛、丘疹、水皰、結節、結痂、鱗屑或潰爛等,部分有滲出液或化膿。 病豬表現局部奇癢。本病一般不引起內臟器官的病理變化。 (三) 防治 患部先剪毛,再用溫肥皂水洗凈痂皮,塗擦10%水楊酸酒精或油膏或5%~10%硫酸銅溶液,每天或隔天塗敷,直至痊癒。 也可用克酶唑癬藥水、制黴菌素、灰黃黴素等外用。
豬年2008-06-18 14:25豬瘟 (一) 綜述 豬瘟俗稱爛腸瘟、美國稱豬霍亂、英國稱為豬熱病,是豬的一種急性、熱性、敗血性傳染病。 病原為豬瘟病毒,目前認為豬瘟病毒只有一個血清型,但病毒株的毒力有強、中、弱之分。 本病的特徵為:急性型呈敗血性變化,實質器官出血、壞死。亞急性型和慢性型除見不同程度的敗血性變化外,還有纖維素性、壞死性腸炎。發病率和死亡率很高,是豬的一種重要傳染病,常繼發感染副傷寒及布氏桿菌。 本病在自然條件下只感染豬。 不分品種、年齡、性別、季節。 一般經消化道傳染,也可經呼吸道、眼結膜感染,或通過損傷的皮膚或*****感染。 (二) 臨症 最急性型:發病急,高熱稽留,痙攣,抽搐,皮膚和可視粘膜發紺,有出血點,很快死亡。 急性型和亞急性型:高熱,精神沉鬱,食慾減退,初便秘,后腹瀉,公豬包皮積液,離心端有出血點或紅斑不褪色,少數神經癥狀,死亡率高。 慢性型:食慾時好時壞,體溫時高時低,便秘與腹瀉交替進行。耳尖、尾根和四肢皮膚經常發紫壞死,甚至干脫。消瘦,全身衰竭,後肢麻痹,行走不穩或不能站立。 繁殖障礙型(母豬帶毒綜合症):早中期感染,母豬流產、死產、木乃伊胎等;孕後期感染,外表正常,仔豬也終身帶毒,免疫耐受(不產生免疫應答)。 (三) 病理 膀胱粘膜、喉頭會厭軟骨粘膜出血,腎顏色淡,有出血點,脾出血,邊緣梗死。 淋巴結腫大、出血,大理石狀。 壞死性腸炎,盲結腸扣狀腫或潰瘍。左心耳點狀出血。 死產胎兒皮下水腫,腹水,皮下、四肢等出血。 (四) 防治 免疫接種 一般地區:乳前免疫,70日齡左右再二免,注意乳前免疫時的過敏反應。 在上述免疫的基礎上,種豬每半年加強一次,後備母豬於配種前20~30天加強一次,生產母豬配種前25天左右一次。 緊急接種:常量的4~8倍,5~7天產生抗體。 治療:地塞米松、安乃近、病毒靈、抗菌素。
豬年2008-06-18 14:25豬口蹄疫 (一) 綜述 口蹄疫病毒引起偶蹄獸的一種急性、熱性和高度接觸性傳染病。特徵為口腔粘膜、鼻吻部、蹄部及乳房皮膚髮生水泡和糜爛,嚴重時蹄殼脫落,跛行、不能站立。 口蹄疫的發病率很高,傳染快,流行面積大,對仔豬可引起大批死亡。 本病主要通過消化道、呼吸道以及皮膚和粘膜感染而發病。 一年四季均可發生,但以冬春季多發,多在秋季開始,冬季加劇,春節減緩。 (二) 臨症 潛伏期短,高熱,食慾、精神不振。 蹄冠、蹄叉、蹄踵等部位發紅、發熱、敏感,后形成水泡;無感染的1周左右痊癒,有感染的糜爛、潰瘍,有時蹄殼脫落,常卧地 ,跛行。 病豬的口腔、齒齦、舌、乳房也可見水泡和糜爛斑。 多取良性經過,初生仔豬常因急性心肌炎和急性胃腸炎而死亡。 (三) 病理 蹄部、口腔、鼻端、乳房等水泡、潰瘍、爛斑。 咽喉、氣管、支氣管也有爛斑和潰瘍,小腸、大腸出血性炎症。 仔豬心包膜瀰漫性出血,心肌切面淡黃相間似虎紋,俗稱「虎斑心」。 (四) 防治 抗菌素有阿普拉黴素、頭孢噻呋、羥氨苄青霉素、喹諾酮等。對症高燒的治療藥物有地塞米松、安乃近或冰點、冰神等。 免疫:育肥豬,生后30~40日齡首免,肌注,普通苗2ml,高價苗1ml,后海穴注射,普通苗1.5ml,高價苗1ml;60~70日齡二免,肌注,普通苗3ml,高價苗2ml,后海穴注射,普通苗1.5ml,高價苗1ml。種公豬,每年2次。種母豬,分娩前1.5個月接種。
豬年2008-06-18 14:25十八、豬偽狂犬病 (一) 綜述 是由偽狂犬病毒引起家畜和野生動物的一種急性傳染病。特徵為成年豬呈隱性感染或有上呼吸道卡他性癥狀;妊娠母豬發生流產死胎;哺乳仔豬出現腦脊髓炎(神經癥狀)和敗血癥狀(發熱),最後死亡。 沒有明顯的季節性,但以寒冷的冬季發病較多。 本病主要通過與病豬和帶毒豬接觸,經呼吸道、消化道、損傷的皮膚感染,也可通過配種、哺乳感染,妊娠母豬感染后,可感染胎兒。 (二) 臨症 新生仔豬及4周齡內仔豬:常常突然發病,高熱,不食,嘔吐,腹瀉,興奮不安,共濟失調(前沖、後退、轉圈),全身肌肉痙攣,倒地後仰,抽搐,四肢划動,病程稍長出現後肢麻痹。 妊娠母豬流產(妊娠早期感染),早產(妊娠中後期感染),死胎或木乃伊胎,產出的弱仔多在2~3天內死亡,死亡率能達50%。 成年豬感染后癥狀輕微,有時可見上呼吸道卡他性炎症癥狀,一過性體溫升高,採食下降。4~5天可自然恢復。 母豬返情率高,公豬配種能力下降。 (三) 病理 缺少肉眼病變,主要是腦部變化(點狀出血、水腫),死產胎兒內臟凝固性壞死,口鼻點狀出血或潰瘍。 (四) 防治 抗菌素防繼發感染。 免疫:育肥豬,斷奶后肌注1次,1ml;母豬產前1個月左右1次,2ml;種公豬2次/年,2ml/次。
豬年2008-06-18 14:25十九、豬繁殖與呼吸道系統綜合症 (一) 綜述 又稱「藍耳病」,是近幾年新發現的一種急性、高度接觸性傳染病。 病原為萊利斯塔德(Lelystad)病毒(LV) 特徵為妊娠母豬厭食、發熱、流產,產死胎、木乃伊胎、弱仔,新生仔豬至育肥豬出現呼吸道癥狀。 僅感染豬,不分品種、年齡、性別、季節,繁殖母豬和仔豬較易感。 空氣傳播和接觸性是本病的主要傳播途徑,妊娠母豬感染后可通過*****感染胎兒。 (二) 臨症 哺乳仔豬:嚴重的呼吸困難,四肢划動,嘔吐,外翻腿卧地,腹瀉,肌肉顫抖,耳發紫,皮下有斑塊,1周內仔豬死亡率達25%以上。 妊娠母豬:食慾不好,嗜睡,打噴嚏,咳嗽,呼吸急促,四肢、耳、腹等皮膚紅斑,發紫,早產,流產,死胎、木乃伊和弱仔增多。泌乳減少,發情不規則,生產能力下降,用激素治療效果不理想。 公豬和育肥豬癥狀輕微。 (三) 病理 缺少肉眼病變,以心臟腫大尤為突出,另外肺臟也有一些炎症變化。 (四) 防治 母豬:阿司匹林,8克/頭/天拌料,7天(妊娠後期);支原凈+阿莫斯林+金黴素拌料,7天。 免疫:豬繁殖和呼吸系統綜合症滅活苗,仔豬20~25日齡,皮下注射2ml;母豬配種前10~15天1次,4ml。
豬年2008-06-18 14:26二十、豬傳染性胃腸炎 (一) 綜述 由豬傳染性胃腸炎病毒(冠狀病毒)所引起的一種高度接觸性腸道傳染病。 以病豬嘔吐、嚴重腹瀉、脫水和10日齡內仔豬高死亡率為特徵。 本病具有季節性,秋末至春初寒冷季節多發,各種日齡的豬都易感,但以10日齡以內的仔豬發病最為嚴重,主要經消化道感染。 (二) 臨症 哺乳仔豬:常常突然發病,嘔吐,劇烈水樣腹瀉,糞便灰白或灰白色,戰慄,吃奶減少或停止,口渴,迅速脫水,消瘦,衰竭死亡。 哺乳母豬常和仔豬一起發病,表現食欲不振,有的嘔吐,體溫升高,腹瀉,泌乳量減少或停止。 架子豬和育肥豬:癥狀較輕,高燒,食欲不振,腹瀉,糞便黃綠色或灰白色,個別豬嘔吐,發病期間增重明顯減慢。 (三) 病理 屍體消瘦,脫水,病理變化重要在胃和小腸,胃腸發生卡他性炎症,胃內充滿未消化的凝乳塊,胃底粘膜輕度充血,有時粘膜下有出血斑。 小腸充血,內充滿灰白色或黃綠色液體並混有泡沫,小腸絨毛極度萎縮或消失,腸壁變薄並失去彈性。 病死豬的迴腸、空腸絨毛萎縮變短是本病的特徵性病變。檢查的方法是將腸腔縱向剪開,用生理鹽水將腸腔內容物衝掉,在玻璃平皿內鋪平,加入少量的生理鹽水,置於低倍顯微鏡下觀察,可見空腸絨毛顯著縮短,絨毛長度與腸腺(隱窩)深度之比僅1︰1(正常為7︰1)。 (四) 防治 防止脫水和酸中毒:靜脈5%葡萄糖生理鹽水和5%碳酸氫鈉或口服葡萄糖生理鹽水(1000ml水中加葡萄糖20克,氯化鈉3.5克,氯化鉀1.5克,碳酸氫鈉2.5克)內服收斂葯止瀉(如鞣酸蛋白、活性炭),抗菌素防繼發感染,補充營養(補充維生素C,鈣製劑)。 在疫病流行時,還可以用新城疫I系苗作緊急防治,按50~100倍稀釋作后海穴或肌肉注射,防治有效率達90%左右(防治原理是新城疫I系苗作為誘導劑,可誘導豬機體產生干擾素,干擾素具有廣譜抗病毒活性的能力)。妊娠母豬產前20~30日齡后海穴注射2ml。初生仔豬后海穴注射0.5ml。10~50kg的豬后海穴注射1ml。50kg以上的豬后海穴注射2ml。 (豬傳染性胃腸炎弱毒疫苗或豬傳染性胃腸炎與流行性腹瀉二聯滅活苗;豬流行性腹瀉有氫氧化鋁滅活疫苗)
豬年2008-06-18 14:26二十一、豬流行性腹瀉 本病各方面與豬傳染性胃腸炎相似。 在防治方面可參照豬傳染性胃腸炎。 二十二、豬細小病毒病 (一) 綜述 是由豬細小病毒引起的豬的一種繁殖障礙性傳染病。 特徵為受感染的母豬,特別是初產母豬產死胎、畸形胎和木乃伊胎,而母豬本身無明顯變化。 豬是唯一的易感動物,不分品種、性別、年齡和季節。除了妊娠母豬外,仔豬、育肥豬和空懷母豬不出現臨床癥狀。 主要通過消化道傳染,也可經配種傳播,妊娠母豬通過*****傳給胎兒。 本病呈地方性流行,以頭胎妊娠母豬發生流產和死胎較多。母豬首次感染后可獲得堅強的免疫力,甚至可持續終生。 (二) 臨症 同一時期內多頭母豬發生流產、死胎、木乃伊胎、胎兒發育異常等病象,而母豬本身沒有明顯的臨床癥狀,但具有傳染性。 公豬感染后,對受精率和性慾沒有明顯的影響。 妊娠母豬感染時期不同,表現癥狀也不同:妊娠早期(30天以內)感染,胚胎、胎兒死亡被吸收,母豬的腹圍減小,母豬可能再度不規則發情;妊娠中期(30~60天)感染,胎兒表現死亡,流產。產死胎、木乃伊胎或弱仔,分娩期推遲;妊娠70天後感染,母豬多能正常生產,但產出的仔豬帶毒,有的終生帶毒而成為重要的傳染源。 (三) 病理 肉眼病變不明顯,但要注意與豬繁殖和呼吸道綜合症、偽狂犬病、豬乙型腦炎、布氏桿菌和弓形體病等引起的流產相區別。 (四) 防治 豬細小病毒滅活苗:後備公、母豬配種前1個月接種2ml;生產公、母豬每年1次,肌肉注射2ml。(最好使用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或上海農業科學院獸醫研究所研製的豬細小病毒滅活苗)
豬年2008-06-18 14:26二十三、豬流行性乙型腦炎 (一) 綜述 又稱*****乙型腦炎,是由乙腦病毒引起的一種人畜共患傳染病。 特徵為母豬流產和產死胎,公豬發生睾丸炎,少數豬特別是仔豬呈現典型的腦炎癥狀,如高熱、狂暴、沉鬱等。 豬、馬、牛、羊、雞、鴨、鵝等多種動物和人都可感染,不分品種、性別、年齡。 主要通過蚊子叮咬而傳播,蚊子感染乙腦病毒后可終生帶毒,並在體內增殖且隨蚊子越冬,成為次年感染豬的傳染源。公豬****帶毒,也可通過交配傳播。 本病的發生具有明顯的季節性,在蚊子猖獗的夏秋季(7、8、9月)發病嚴重。 (二) 臨症 高熱稽留,結膜潮紅,尿黃糞干,共濟失調,盲目衝撞,轉圈。 母豬體溫升高,食欲不振,好卧嗜睡,早產、流產、產死胎或木乃伊胎,且同一窩仔豬或死產胎兒大小差異較大。 公豬睾丸腫大炎症(紅、腫、熱、痛),後期萎縮變硬,失去配種能力。 (三) 病理 死產胎兒皮下呈瀰漫性水腫;實質器官水腫、出血;腦水腫,腦膜小點出血。 血液稀薄,凝固不良。 (四) 防治 對症治療(防脫水、鎮靜、退熱鎮痛)和抗菌素治療。 免疫:在5月份(蚊子活動前),大小豬一律皮下或肌肉注射1ml(按瓶簽標明的頭份稀釋)。
豬年2008-06-18 14:26二十四、豬流行性感冒 (一) 綜述 簡稱豬流感,是由豬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特徵為突然發病,迅速傳播全群,體溫升高,咳嗽和呼吸道炎症,一般可自愈,有的併發副氏桿菌或巴氏桿菌,加重病情而引起死亡。 不分品種、性別、年齡;主要通過呼吸道飛沫傳播。 豬流行性感冒的發生具有明顯的季節性,在秋季、寒冷和早春氣候寒冷多變的季節易發生。 (二) 臨症 發病突然,傳染迅速,體溫升高,厭食或廢絕,常擠卧不願站立。 呼吸急促,咳嗽;鼻流出漿液性或漿液膿性鼻汁,眼結膜潮紅、流淚並有分泌物。 (三) 病理 鼻喉、氣管和支氣管充血,表面有大量泡沫樣粘液,肺呈紫紅色如鮮牛肉狀,觸之堅實。 (四) 防治 解熱鎮痛,抗菌消炎(青霉素、安乃近、病毒靈肌注或鹽酸金剛烷胺口服或板藍根沖劑灌服)。
豬年2008-06-18 14:26二十五、豬副紅細胞體病 (一) 綜述 是由豬副紅細胞體(屬於立克次氏體)寄生於豬的紅細胞表面或血漿及骨髓中引起的一種人畜共患傳染性疾病。特徵為發熱和急性溶血性貧血、黃疸,嚴重者導致死亡。 本病發生於各種年齡的豬,但以仔豬和架子豬多發,母豬的感染也比較嚴重。 本病主要發生於溫暖的夏季,尤其是雨後濕度大的時候。 通過攝食血液和帶血的物質直接傳播,也可通過活的媒介(如疥蟎、虱子、吸血昆蟲)傳播。亦可經*****傳播。 (二) 臨症 哺乳豬皮膚蒼白;中豬全身發紅,貧血、可視粘膜蒼白。 高熱,食慾減退,顫抖,轉圈,不願站立(有的後肢麻痹)。 便秘或拉稀,以便秘為主,糞干如粟,表面帶褐色或鮮紅色的血液,尿黃如茶。 母豬持續高熱,生產能力下降(流產或死胎、乏情,受胎率降低,泌乳減少)。 (三) 病理 皮膚、粘膜蒼白,皮下組織水腫,脂肪組織黃染,全身性黃疸。 血液稀薄,水樣,色淡,不易凝固。 肝臟腫大。黃棕色或黃色條紋或灰白色壞死灶;腎蒼白伴有出血點,有的嚴重淤血膽囊腫大,汁濃稠,脾腫大變軟。 心包積液,心外膜出血,心肌鬆軟,熟肉狀,多數有胸水和腹水。 (四) 防治 血蟲凈5~10mg/kg體重,肌注,24小時再1次; 或血蟲清0.2~0.3ml/kg體重,24小時再1次; 或新胂凡納明10~15mg/kg,24小時再1次。 鹽酸土霉素1/1000拌料,5~7天。 地米或安乃近或氨基比林退燒,VB2(2ml)和牲血素1.5~2ml輔助治療。
豬年2008-06-18 14:26二十六、豬弓形蟲病 (一) 綜述 是由龔地弓形蟲寄生於貓、豬、牛、羊、犬、兔等多種動物體內,引起的一種人畜共患原形蟲。 特徵為患病動物高熱、呼吸困難、咳嗽及神經系統癥狀,妊娠動物流產、產死胎、胎兒畸形。 經口吃入被卵囊或帶蟲動物肉、內臟、分泌物等污染的飼料和飲水是豬的主要感染途徑,也可經*****感染胎兒。 發病和流行無嚴格的季節性,但在5~10月份的溫暖季節發病較多。 各品種、年齡和性別的豬均可感染和發病,以3~5月份的豬發病最嚴重。 弓形蟲是嚴重多宿主原蟲,對中間宿主的選擇不嚴格,包括豬、貓、人等哺乳動物、鳥類、魚類、爬蟲類共200多種動物都可作為它的中間宿主。 弓形蟲屬兼性二宿主寄生蟲,在無終末宿主參與的情況下,可在豬、人等中間宿主之間循環;在無中間宿主存在時,可在貓等終末宿主之間傳播。 (二) 臨症 高熱稽留(41~42℃0;食慾減退或廢絕;結膜潮紅,眼分泌物增多;呼吸困難,咳嗽,氣喘;耳發紫,全身有紫紅色斑塊(類似皮膚病);體表淋巴結腫大,尤以腹股溝淋巴結腫大最明顯;有的出現腸炎,醬油色糞及神經癥狀; 母豬早產、流產、死產,畸形胎兒等。 (三) 病理 皮下及全身各臟器有出血斑點,全身淋巴結腫大,切面多汁。 肝臟呈脂肪性腫大,肺呈玻璃樣變。 脾質地硬有水腫,有的呈出血性壞死。 喉部有樹枝狀出血;胃粘膜有瀰漫性出血並脫落;腎有針尖大出血,腎盂明顯出血;胸腔積液,有纖維性滲出物。(四)防治 病重豬:磺胺二甲氧嘧啶肌注3~4天,2次/天或復方磺胺嘧啶鈉15~20mg/kg體重肌注,12小時1次,胃復安20~40mg肌注,24小時1次。 發病豬:磺胺二甲氧嘧啶10克/天/頭和泰樂菌素200克/噸拌料,1~2周。
豬年2008-06-18 14:27二十七、豬疥蟎病 (一) 綜述 又叫疥癬,俗稱癩,是由疥蟎寄生於豬皮內引起的嚴重慢性接觸性皮膚病。 特徵是劇癢,皮炎,脫毛,結痂,漸進性消瘦。 各種年齡的豬均可感染;光照不足、陰暗、潮濕、寒冷時多發;通過直接接觸和間接接觸傳播。 (二) 臨症 患豬局部發癢,到處不斷蹭癢或磨擦。 患部皮屑或被毛脫落,皮膚潮紅,有時可見滲出液結成的痂皮。 嚴重時皮膚出現褶皺或龜裂,食欲不振,逐漸性消瘦。 (三) 防治 阿維菌素(蟲剋星)或伊維菌素(害獲滅),0.3mg/kg體重,一次皮下注射; 或2%~5%敵百蟲水溶液塗擦或噴淋,7~10天重複一次; 或0.5%蟎凈(嘧啶基硫代磷酸鹽)乳劑塗擦,7天重複一次; 或0.1~0.2殺蟲脒(氯苯脒)水乳劑塗擦、噴淋、葯欲。
豬年2008-06-18 14:27二十八、豬異食癖 (一) 綜述 豬異食是患豬到處舔食、啃咬通常認為無營養價值而不應該採食的東西。 這是由於代謝機能紊亂、味覺異常和管理不善引起的綜合性疾病的表現,是許多疾病的一種臨床癥狀,以仔豬和母豬易發。 病因一:管理飼養 1、 豬生理特性。 2、 並窩不合理, 體重差異較大。 3、 飼養密度大,通風不良,乾燥或潮濕。 4、 飼餵不夠,飲水不足。 5、 體內外寄生蟲、拉稀等疾病。 6、 長期添加藥物(喹乙醇與呋喃唑酮)。 病因二:營養不完善 1、 礦物質缺乏(鐵、銅、錳、鈷、鈣、磷、鎂、鈉),尤其是鈉(飼料單一,食鹽不足,體內的多種酶活性降低,影響正常的代謝)。 2、 蛋白質、氨基酸缺乏或質量不好。 3、 某些維生素缺乏,尤其是維生素A和B族。 (二) 臨症 異食癖多以消化不良開始,隨後出現味覺異常和異食。咬耳、咬尾、咬肋、吸吮肚臍、食糞、拱地、鬧圈、跳欄等癥狀,母豬有食胎衣、仔豬等情況。 (三) 防治 首先,查找病因,對症治療。 隔離,噴洒白酒於豬體,豬舍。 飼料中添加止咬靈(硃砂和茯苓)。 豬舍中懸挂目標轉移物。 咬傷面積大時要消毒、塗擦、抗菌消炎。 二十九、腸便秘 (一)綜述 豬腸便秘是由於腸內容物停滯、水分被吸收而乾燥,造成某段或某幾段腸腔阻塞的一種腹痛性疾病。 各種年齡的豬都可發生,而小豬多發,便秘部位常在結腸。 (二)病因 原發性便秘,飼餵干硬不易消化的飼料和含粗纖維過多的飼料(如堅韌稿桿、干甘薯藤、花生藤等);飼餵精料過多或飼料中混有雜物,同時飲水不足、運動不足;突然更換飼料,氣候驟變,致使腸管機能降低;妊娠後期或分娩不久伴有腸遲緩的母豬也常發生便秘。 繼發性便秘:常見於一些高熱性疾病(如豬瘟、感冒、豬丹毒、豬肺疫等)和某些腸道寄生蟲;消化不良時的異食癖;疾病導致的腸粘連等;長期抗菌素的作用。 (三)治療 疏通導瀉;硫酸鈉(硫酸鎂)30~50克或大黃末50~100ml或石蠟油50~100ml加入適量的水內服,並用2%小蘇打水或肥皂水深部灌腸,投藥數小時后皮下注射新斯的明2~5mg可提高效果。 陣痛減壓:腹痛明顯的應先用鎮靜劑,常肌注20%安乃近3~5ml或2.5%鹽酸氯丙嗪2~4ml。 補液強心:調整酸鹼平衡,緩解自體中毒,維護心臟功能。一般用10%安鈉加2~10ml或強爾心5~10ml皮下或肌肉注射,10%葡萄糖250~500ml靜脈或腹腔注射,每日2~3次。
豬年2008-06-18 14:27三十、僵豬 (一)綜述 胎僵:品種退化,配種年齡過大或過早。 奶僵:先天性發育不良,後天哺乳和護理不當。 食僵:飼餵飼差,飼餵量不足。 病僵:疾病或反覆疾病導致豬生長發育、不良、生長緩慢。 (二)治療 分析原因,對症治療。 驅蟲、健胃、食療。 補充營養素。
豬年2008-06-18 14:27三十一、子宮內膜炎 (一)綜述 子宮內膜炎是子宮粘膜的粘液性和化濃性炎症,為母豬常見的一種生殖器官疾病。子宮內膜炎發生后,母豬往往發情不正常,但不易受孕,即使妊娠,也易發生流產,如不及時治療,炎症易於擴散,引起子宮肌炎、子宮漿膜炎或子宮周圍炎,並轉為慢性炎症。 子宮內膜炎多發生於難產、胎衣不下、子宮脫出、復舊不全、產道損傷時的細菌感染;配種、人工受精、*****檢查等消毒不嚴時的細菌感染(主要病原菌有大腸桿菌、雙球菌、葡萄球菌、人工受精、*****檢查等消毒不嚴時的細菌感染(主要病原菌有大腸桿菌、雙球菌、葡萄球菌、棒狀桿菌、鏈球菌、綠膿桿菌等);發生本病時,豬體抵抗力下降,條件性病原菌大量繁殖也可發生本病;另外,布氏桿菌病、仔豬副傷寒等也常伴發子宮內膜炎。 (二)臨症 急性子宮內膜炎多見於產後或流產母豬,全身癥狀明顯,體溫升高,精神沉鬱,食慾減少或廢絕,常做排尿動作,從陰門中排出粘液性或膿性絮狀分泌物,常夾有胎衣隨片。 慢性子宮內膜炎多由急性炎症轉變而來,常無急性的全身癥狀,雖定期發情,但屢配不孕或流產、死胎。 (三)治療 在炎症急性期首先應清除積留在子宮內的炎性分泌物,常選擇1%的生理鹽水、0.1%的高錳酸鉀、0.02%的新潔爾滅、1%~2%的碳酸氫鈉、2%的明礬等沖洗后須將殘留的溶液盡量排出,最後向子宮內注入20~40萬單位青霉素或1克金黴素膠囊。 全身癥狀嚴重者,禁止使用沖洗法。 子宮內膜炎的病豬,可用20~40萬單位青霉素加100萬單位鏈黴素,混於高壓滅菌的植物油20ml中注入子宮內,同時使用子宮收縮劑如催產素等,促進子宮內炎性分泌物的排出。 子宮內膜炎的全身療法可用廣譜抗菌素(阿莫西林、頭孢、安普黴素、喹諾酮、磺胺類葯等),一個療程(3~5天)。
豬年2008-06-18 14:27三十二、乳房炎 (一)綜述 母豬的乳房炎是哺乳母豬常見的一種疾病。是指豬哺乳期間,由於病原微生物感染而引起一個或多個乳房發生炎症,而使乳汁分泌減少及成分改變的現象,常見於產後5~30天。 本病以母豬一兩個乳區或全乳區腫脹疼痛,拒絕仔豬吮乳為特徵。 (二)病因 乳房炎的病原極為複雜,往往由多種因素引起。一般認為是由於母豬乳頭被仔豬咬傷或在地面摩擦或天氣過冷凍傷等原因使乳頭皮膚損傷的病原菌感染。 豬舍衛生不良而引起的病原菌感染(常見的病原菌有葡萄球菌、鏈球菌、綠膿桿菌、致病性大腸桿菌、化膿棒狀桿菌以及結核桿菌等)。 非乳房原發部位的炎症,如子宮內膜炎,也可發生病灶轉移而發生乳房炎。 母豬前後飼餵大量發酵和多汁飼料,乳汁分泌過多,積滯在乳房內,也常引起乳房炎。 (三)臨症 病豬乳房紅腫熱痛,不讓仔豬吃乳。 體溫升高,精神不振,食慾減退或廢絕。 泌乳減少,病初乳汁呈稀薄水樣,后變為膿汁樣,含絮狀物。 (四) 治療 全身治療法:抗菌消炎,選用廣譜抗菌素。 局部療法(輕度乳房炎):熱敷(溫毛巾)、塗擦(魚石脂軟膏或魚石脂魚肝油或樟腦軟膏或5%~10%碘酊)、封閉(青霉素50~100萬單位,溶於0.25%普魯卡因20~40ml,進行乳房基部周圍封閉)。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