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濟醫院劉東明團隊施行腹腔鏡下零缺血保腎手術逾百例

圖說:劉東明團隊施行腹腔鏡下零缺血保腎手術 來源/仁濟醫院(下同)

本報訊(通訊員 譚珊 袁蕙芸 首席記者施捷)不阻斷腎臟血流進行腎臟腫瘤切除,是保護腎臟功能的有效手段。仁濟醫院劉東明團隊日前運用3D影像定位靶點血管,成功為一名72歲獨腎腫瘤患者施行了零缺血保腎手術,患者僅剩的一個腎臟上的4個腫瘤被安全切除,其中最大35毫米。手術幫助患者改變了因腎臟切除而須永久依賴透析存活的命運。

據悉,目前仁濟醫院已為超過百名腎癌患者完成腹腔鏡下零缺血保腎手術,技術水平達國際領先。

今年72歲的外地患者張先生,9年前因左腎腫瘤切除了左腎。1年前體檢發現右腎再次多發佔位,CT顯示有4個佔位,最大一個位於腎竇腎門處,直徑達35毫米,有一個雞蛋大,且緊貼右腎動脈。患者輾轉多家國內大醫院,均被告知建議進行右腎根治性切除。這意味著患者術后須依靠永久性透析來代替腎臟的功能。帶著最後一絲希望,患者慕名來到仁濟醫院泌尿科就診。當劉東明教授綜合分析患者病情后,認為可以為他手術保腎時,患者才重新燃起新的希望。

Advertisements

圖說:手術團隊為發病腎臟「衛星定位」

據劉東明教授介紹,患者右腎多發腫瘤,位置複雜,就像埋在土裡的地瓜,供給腫瘤營養的血管豐富,盤根錯節。既要挖掉腫瘤,又要考慮患者術後生存質量,就不能簡單化一鍋端。為了精準地剜除這4個腫瘤,泌尿外科聯合放射科、麻醉科術前對患者進行全面評估,並採用3D影像技術,完整清晰地呈現出患者右腎四枚腎臟腫瘤的位置、大小、形狀以及腫瘤靶血管,為打贏這場攻堅戰做好了「衛星定位」。

傳統腎癌保腎手術,通常採用阻斷腎動脈供血,切除腫瘤后再恢復血流,這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患腎功能,需要另一側健康的腎臟來進行功能代償。而針對目前病人只有一個腎臟的情況,劉東明教授指出,如果阻斷腎動脈,會增加腎臟缺血導致腎衰的風險,只有在腎臟零缺血的狀態下進行腫瘤剜除,才能最大程度地保護患者的腎臟功能。目前國際上僅有個別中心報道,針對體積小、生長位置淺表、單個的腎臟腫瘤,作充分評估后採用零缺血保腎切除。相對這例單腎且多發腫瘤、位置內生、結構複雜的病例,不阻斷腎動脈意味著手術風險與難度的倍增。

Advertisements

本月9日,在麻醉科王珊娟教授的主導麻醉下,劉東明教授帶領手術團隊依據3D影像成功定位四枚腫瘤相應靶血管,然後採用仁濟醫院泌尿科在國內率先提出的「球冠狀」切除法,貫徹精準切除的理念,在3D腹腔鏡下沿著腫瘤邊緣假包膜外做精準「圍剿」,將一個個腫瘤完整地從腎臟組織中剜除。手術歷時3小時左右,成功地完成這台「零缺血保腎手術」。術后第三天患者腎臟功能恢復到術前水平,術后第五天順利出院。

仁濟醫院泌尿科作為國家臨床重點專科,在黃翼然、薛蔚等教授的帶領下,在腎臟腫瘤的診治方面強調貫徹「個體化」的醫療理念,2017年完成腎臟腫瘤手術1000餘例,完成數量已經連續7年位居上海第一。

運營人員: 王躍 MZ015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