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想回家過年?

昨天在朋友圈發了一張圖,才發覺還有3天就要過年了。周日沒休息,從早忙到晚,我沒有感覺到任何過年的氣氛,因為身邊的人都在忙。有人說,這個時候還在忙的人,是共和國最優秀的人才,其他不重要的人,因為能力有限,與其讓他們繼續工作,不如放他們回家過年。所以,能在年關的時候,還堅守崗位,真的太偉大了。

我知道很多大城市,已經快要變成空城了。城市的車站、機場擠滿了將要離開的人。回家過年是一種儀式,不管這一年混的好不好,年總是要過的。可是,不知道大家是什麼感覺,我是覺得,現在的春節早已沒了年的味道。小時候,臘月二十三要祭灶,二十四要全家大掃除,二十五開始雞鴨魚肉鞭炮糖的買買買,二十六要寫對聯,二十七要準備年夜飯,壓肉的壓肉,殺豬的殺豬,剁餡兒的剁餡兒,二十八要蒸棗饃,二十九洗澡剪頭髮,大年三十白天挨個門貼對子,傍晚全家人就聚在一起,準備看春節晚會。晚上12點放完鞭炮,就準備睡覺。早上起來,從裡到外,一身的新衣服,穿衣打扮洗漱完了,就可以找爺爺奶奶磕頭拜年討壓歲錢去了。

Advertisements

這是以前的年,雖然大家都不富裕,但也窮樂呵著。可是,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年越來越沒有味道。所有需要提前準備的食物,超市大年初一就開著門;所有想一家人聚在一起的吃喝,飯店一頓聚餐就搞定了;所有的新衣服,你天天穿的新衣服,過年也沒特別的打扮;而且,最重要的一點,你再也難聞到鞭炮的煙火味了。因為城市嚴禁燃放煙花爆竹,你沒法在家門口放了。

過年該不該回家,每個人心中都有個家。以前每到臨近過年時,我的歸心似箭,恨不得下一秒就回到家裡。因為以前的春節,有年的味道。可現在,關於過年,關於回家,每個人的心情都不一樣。因為有人回家是享福,有人回家是受罪。這幾天,一條新聞在網上引起熱議:在北京月薪8000,不想回家過年。故事的主人公是個畢業後去北京闖蕩的設計師,工作3年每月到手8000。在外打拚幾年,生活成本太高,存款太少,覺得對不起爸媽。其實挺想爸媽的,但又不想回去。他寧願呆在陌生而孤獨的城市,在除夕時裹著被子瑟瑟發抖的吃一碗泡麵,也不願回到那個溫暖舒適要啥有啥的所謂家裡。

Advertisements

他說他沒有錢,回家過的不是年,是刀山火海。因為過年回家需要路費、年貨錢、給晚輩們的壓歲錢、和同學朋友聚會花的錢,還得拾掇拾掇自己,買件新大衣、剪個新髮型,再加上孝敬爸媽的錢….這些錢加起來,再看看自己的存款,真的沒有回家的勇氣。而且,回家之後,還要面臨親戚來串門,談論著他們兒女的工資多少,在大城市買車買房,過年回家又給自己帶了iPhone X買了貂,而他卻沒有給父母任何炫耀的資本。

父母總會體諒你的,肯定是「你們人回來就好了,不用買東西」,可父母越是說這,他就越是覺得內疚,自己在外打拚,陪伴父母的時間本就少得可憐,然而一年到頭依然混不出個樣子,不能給家裡多拿點錢,這種時刻就覺得對父母特別虧欠。再加上還要跟那些八竿子打不著、比朋友感情還淡的親戚組飯局、尬聊,聽大人們以自己的標準批判一番,整個人心情都不會好。

不想回家,其實更是不敢回家。春節回家,誰沒每天面臨著爸媽的嘆氣、抱怨和靈魂拷問,誰沒被各種360度環繞式的魔音灌耳:「為什麼還不談戀愛?」「為什麼還不升職加薪?」「為什麼這麼晚還不睡?」「為什麼老是玩手機?」……然後就是喋喋不休的爭吵,雙方針尖麥芒的博弈,在一個風和日麗的天氣里,一家人出外遊玩,最終又以互相掣肘收場。你恨不得立馬買了車票滾回大城市,又被老媽拽住胳膊苦苦挽留。年年糟心年年回,年年回家又盼歸,這個「舒心」終究讓你過成了鬧心。

其實,我是覺得,有錢沒錢都不是理由,回家過年也不真的就是受罪。曾經有一年,我一個人在外面孤孤單單的,過年的時候看到綻放的禮花,低聲的對自己說新年快樂,心裡涼涼的。這之後,在外漂泊的我,每年不管什麼理由過年都要回家,因為即使那點錢,反正多那幾天加班也還是買不起房,沒什麼意義。而家人,一年一年老去,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我不想給自己留遺憾,也不想讓父母的有生之年有遺憾。

願有能力回家的早日回家過年,也希望每一個在外地過年的人能安好。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