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美食景點大盤點,快點收藏!

美景篇:

1.廈門大學

校園依山傍海、風光秀麗,已成為公認的環境最優美的中國大學校園之一。學校規模很大,而且象座大花園,風景很不錯。特別是女生宿舍樓,還能看得到海景,怪不得都說廈大是談戀愛的勝地。

2.南普陀寺

寺初名普照寺,后改稱泗洲院,宋代易名為普陀寺。因為寺院是觀音菩薩的主要道場之一,又在我國佛教名山浙江普陀山之南,故稱南普陀寺。

3.胡里山炮台

胡里山炮台座落在廈門島南端胡里山海濱,建於光緒二十年(1894年),有100多年慘淡興衰的歷史。炮台台基是用烏樟樹汁和糯米、紅糖、石灰、砂土攪拌而成,十分堅韌。

4.僑鄉集美

廈門是福建籍華僑出入境的主要門戶,也是福建的主要僑鄉。廈門最早的遠洋航運,最早的鐵路,最早至閩南各縣的內河航運和水陸聯運,大多是華僑投資創辦的。華僑對廈門近代資本主義民族工業的興起和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Advertisements

5.鼓浪嶼

拿上1張手繪地圖在鼓浪嶼錯綜複雜的小路上徒步漫遊是件寫意的事,各式各樣的小洋房,時不時的海景,有種蕩滌心靈的感覺。當然你還會常常碰到拍婚紗的新人,以及不時出現的美食。

6.陳嘉庚故居

陳嘉庚故居1918年建成。故居是一座兩層小樓房,1938年被日本飛機炸毀后重修,直到完工後才重修居宅。現故居是1980年按小樓原來格局修繕的。故居按先生晚年居住情況陳列,並珍藏有手稿、衣服及日常生活用具等遺物。

美食篇:

第 1 站

必吃的閩南老味道

Top 01.

沙茶麵

把湯喝光才肯罷休

廈門沙茶麵是本地蝦面和印尼沙茶醬的混血兒,伴隨南洋華僑歸鄉而興起,成為閩南人最日常的食物。湯頭濃醇,有花生醬和魚蝦的干香,鹼水圓面勁道入味,加料選擇豐富(各種海鮮/素食/豬雜/滷味),容易吃出大號的滿足。

Advertisements

Top 2.

薑母鴨

聞到都覺得賺到

來廈門怎麼能錯過下飯之王——薑母鴨。薑母就是老薑,鴨使用百天以上的低脂番鴨。

加入二十多位藥材香料,淋上米酒和麻油,一口身經百戰的老砂鍋在火上慢燉,讓鴨肉鴨骨酥爛入味,最後連姜都好吃,是溫而不燥的葯膳美食。

Top 3.

魚丸湯

湯鮮丸Q每顆不同味道

廈門魚丸大多是包心丸,用湯奉上。魚丸外表是鯊魚糜,內陷是調味的豬肉蓉,咬破會有肉汁蹦出。好的店家會開發出豐富的口味,比如蝦仁/蟹黃/墨魚/魚卵/香菇/肉蓉,甚至創新的海藻、芝士等等,永遠可以對下一顆抱有好奇。

Top 4

扁食

千錘百鍊的嬌嫩肉糜

廈門本地人早餐之選。你是不是翻著白眼心裡嘀咕「大老遠來廈門你讓我吃餛飩?」它看似只是全國通用食物,但廈門扁食的皮和餡兒都是有閩南獨特味道的。陷是豬後腿打成的肉糜,看似普通的一小勺,細膩度卻與手打肉丸不相上下,豬肉纖維都不見了,咬下去緊實鮮美,咀嚼聲也好聽。

Top 5

花生湯

清爽香醇的甜美

一道簡單美味的甜品,閩南幾乎家家都會做。花生下鍋熬煮之前,要經歷祛衣、晾曬,和長時間的浸泡,所以店家門口常常擺有一篩篩的花生仁,排排曬。

恰到火候的熬煮,讓花生一顆顆漂浮在水面,綿而不爛,清爽香醇。不喜歡花生、甚至不太能接受甜味蛋花的人喝過都讚不絕口。

Top 6.

蝦面

吃出紅彤彤鮮滋滋的老傳統

蝦面是廈門沙茶麵的前輩。過去閩南人在立夏的中午煮它來進補,認為吃了蝦面就會像熟蝦的顏色一樣紅光滿面,精神煥發。

用炒熟的蝦頭和蝦殼熬湯,逼出紅彤彤的蝦油,最後放入小顆的墨魚丸和金門狗頭蝦(比大蝦要鮮甜)。泡在這樣的湯里,豆芽和鹼面都超級入味。

Top 7.

鴨肉粥

顛覆全國人民對粥的印象

不要被醬油色的粥嚇跑。鴨肉粥的米並非熬得黏黏爛爛,而是粒粒分明、爛而不糊。

用鹵鴨的肉汁熬制,因此呈現醬油色。與全國的粥最不同的是,廈門的粥里可以任意加料,鴨的各個部位都可以,猶如某種粘稠湯飯。

第 2 站

慎重選吃的老味道

吃下列食物前請慎重!雖然也是閩南特色,但吃不慣的遊客的比相對較大。有的是不喜歡食物口感,有的是吃不慣廈門的「紅黃褐醬」(也就是下圖右邊的廈門三大魔醬:花生醬、甜辣醬、黃芥末醬)。

Top 1.

土筍凍

勇敢者的鹹味海洋果凍

膠原蛋白來自海里的星蟲(俗名土筍),口感是海鮮和竹筍的混合體。用土筍煮湯,只放鹽調味,倒進一個個小碗,冷卻后形成凍。

廈門人吃土筍凍講究配料,除了上面圖中的五種醬,還要加芫荽和腌蘿蔔片,都是重口味,所以外地人的接受度不高。

如果有勇氣嘗試土筍凍的話,我建議從下面這種醬汁吃起,是比較溫和的蒜蓉醬油汁,味道相對老少皆宜,不至於留下太壞的印象。

Top 2.

海蠣煎

只適合喜歡吃生蚝的人

因台灣偶像劇而被熟知的閩台小吃。如果不是閩台或潮汕人,第一次吃它的人失望率會大於50%。如果你是個愛吃生蚝的人,那麼你才會懂它的美味。各地的海蠣煎口感也不同,廈門版的偏濕軟,裡面的地瓜粉不會煎得太焦脆,所以大海濕漉漉的味道佔主導。

Top 3.

燒肉粽

糯米成功包不住陷的肉粽

閩南特色粽子,外地朋友見了會覺得沒包好,漏了餡。「露餡」其實是因為餡料太多啦:五花肉、香菇、蝦仁、板栗、乾貝、鹹蛋黃等等。愛吃肉粽的人自然會愛它,但與你吃過的粽子或者糯米雞的味道相差無幾(除了香菜和蘸醬),所以不算必吃。切記:如果吃不慣廈門紅醬話,一定要主動提醒店家不要醬不要醬不要醬!否則……後果自負~

Top 4.

麵線糊

半面半糊,似斷非斷

論特色,麵線糊是比扁食和鴨肉粥更有閩南風味的早餐!然而怎麼放在「選吃」里介紹呢?麵線糊餐廳的大眾點評里,幾乎都是本地人。看這細細的一碗「麵條粥」,它的調味是全國都能接受的,但如果不是從小吃這類食物(鍋邊糊也是)吃到大的人,若要真正喜歡上麵線軟軟濕濕的口感,還需要時間和情感的培育。本地人吃麵線糊一般要放鴨血、豬肝、大腸頭。如果覺得口味重,還是老老實實滷蛋加油條吧。

Top 5.

拌面

花生醬愛好者的最佳選擇

拌面和扁食是最佳伴侶。面用扁面,醬是一定比例的褐醬(花生醬)和一定比例的紅醬(甜辣醬)調出的,配比得不好,可能會因為過於乾燥、齁膩,導致整碗面的風味全軍覆沒。下面推薦的兩家店的拌面口味,是好評度相對最高的。

Top 6.

芋包

用芋泥包出的紫胖包子

芋包是「被遺忘的食物」,1940年代誕生的芋包手藝,工序複雜,只有老店肯做。裡面裹著豬肉、蝦仁、香菇、冬筍、荸薺等等,蒸熟了蘸醬吃。

如果你本來就喜歡芋泥,不反感它濕糊糊、綿密密的口感,對芝麻醬和甜辣醬也是真愛,那麼試一次吧。搭配一碗扁食也很棒(看吧,扁食永遠是主搭,配菜可以一直變)。

第 3 站

海鮮控的必吃專場

初級必吃

海鮮大排檔

最地道的大排檔宵夜,就在中山路輪渡不遠處。這些地道廈門人凱德真正老店鋪,不宰客,實在而便宜。用最簡單的醬油水烹制白章魚、小鮑魚、石斑魚、膏蟹,一定要點配酒的海瓜子和皮皮蝦。

進階必吃

海鮮撈

如果普通海鮮大排檔不能滿足你了,那必須要去感受一番進階的新鮮口感對味蕾的刺激。

海鮮撈,就是清水海鮮火鍋。用沸騰的農夫山泉水,放入活蹦亂跳的海鮮,在水中涮制相應的秒數,撈起后蘸取少量特質的醬油。

這種吃法,會比用任何其他方法烹飪的海鮮都要彈脆鮮甜,即使是味覺不敏感的人也能輕易感受出差別,尤其適合對海鮮口味有高標準追求的人。

專項必吃

煎蟹

喜歡吃螃蟹的朋友來廈門,一定要來這家吃煎蟹。服務員問你要菜蟹還是膏蟹的時候,你選「菜蟹」就對了。本地人懂得吃菜蟹,外地人才吃膏蟹。煎蟹吃的是肉質不是蟹黃,選菜蟹肉會更清甜。

雖然叫煎蟹,但是其實我覺得煎過之後燒它的醬汁才是靈魂,有薑母和酒香,剛舔到殼就很有幸福感,吃大口蟹肉恍惚要升天惹。店開了24年,位置離旅行者喜歡住的地方比較遠,但是還是很值得呀。

第 4 站

必買的廈門茶點伴手禮

必買茶點清單裡面並沒有鳳梨酥。

TOP1

椰子餅

如果只能買一樣伴手禮就是它

超好吃卻超便宜(每個1.5元)!送給誰都不會錯。椰蓉塞滿餅皮雖然是傳統茶點,但口味上非常適合年輕人,受歡迎程度甚至超過餡餅和鳳梨酥。

TOP2

海苔餡餅

餡餅中的低調BOSS

傳統廈門餡餅是綠豆、紅豆餡兒的,後來又創新出了南瓜、紫薯,但是真正的大boss是把海苔蓉融入傳統餡餅的海苔餡餅!!!口味上不只是直勾勾的甜味,而是加入了少量鹽,解了膩味,最大程度釋放了海苔的鮮味。

TOP3

桔紅糕

閩南版的「土耳其軟糖」

廈門人接待外地來的親友,對方臨走前,廈門人會去市場或古早小賣鋪大量購買桔紅糕給對方帶上。一來有閩南特色還物美價廉,二來小巧方便特別適合配茶。因為一買就是十幾包,所以桔紅糕非常容易斷貨,一斷貨就整個街區一起斷貨。

到廈門除了吃,當然還要體驗老廈門的生活方式,比如上圖中的古早茶桌仔,就是即將消失的老傳統之一。找一個當地人,帶你體驗3種老廈門的生活情境,聆聽時代變遷的故事,當然,同樣也能吃到好吃的美食~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