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也不行,熱也不行,厥陰病到底要怎麼治?

▶本文為《跟我學中醫》專欄第320期內容,感謝您的支持與分享!每天學一點,健康生活常相伴!

小李同學經常口腔潰瘍,可是一吃黃連上清片、牛黃解毒片等清火藥又腹瀉,相信很多讀者都有過這樣的類似經歷,涼也涼不得,熱也熱不得。實際上,這就屬於《傷寒論》中的厥陰病範疇。下面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六經病的最後一經病——厥陰病,一起來解決小李同學的煩惱。

證因分析

《傷寒論》厥陰病提綱:「消渴,氣上撞心,心中疼熱,飢而不欲食,食則吐蛔。」即渴而能飲、飲而又渴,心中自覺焦灼攣急而有疼痛之感,消谷善飢,肚子餓卻一見食物就噁心欲嘔,還可見下利的癥狀。這些癥狀是怎麼產生的呢?

厥陰病多因傷寒病發展傳變,由他經傳變而成,與肝、心包臟腑相關,是一個陰盡而陽生,寒極而生熱的極期階段。病入厥陰,肝失疏泄,肝氣失於條達,心包受邪則不得敷布陽氣,陽氣內郁,成為邪火。火炎於上,則為上熱,陽氣不能下溫,則為下寒;火炎於上,灼傷陰津,則渴飲不止,心包受邪,火不下達,獨盛於上,則心中疼熱。肝氣不能條達,橫逆克犯脾土,則飢而不欲食,勉強進食則上逆而吐。熱則消谷善飢,寒則運利不化而不能食。故而形成了上熱下寒的寒熱錯雜證,反映了厥陰陰盡而陽生的病變特點。厥陰病的辨證要點為消渴、心中疼熱、飢不欲食;上熱下寒、厥、利、嘔為其四大證。小李同學反覆的口腔潰瘍和腹瀉並見就是一個上熱下寒的寒熱錯雜證。

Advertisements

辨證論治

厥陰病的治法,寒者宜溫,熱者宜清,寒熱錯雜者當寒溫並施兼而治之,虛實兼顧,清上溫下。例如烏梅丸、乾薑黃芩黃連人蔘湯、麻黃升麻湯等寒熱並用,具有清上溫下,寒熱兼治功效的方劑。同時,生活上的調護也很重要,例如,春季春遊,條達肝氣,暢達情志,常服用青色的食物,拒絕生冷食物,注意保暖,尤其是下身保暖,艾灸湧泉,引熱下行,多泡熱水腳。同時,及時治療外感疾病,未病先防,已病防傳。類似小李同學冰火兩重天癥狀的朋友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辨證服用清上溫下的湯頭,再加上生活調護,便能恢復健康。

跟我識中藥 | 艾葉:溫經絡,逐寒濕,暖子宮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