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學敏教授針刺治療高血壓病,取穴人迎,合谷,太沖,曲池等

點擊文章末尾藍色「了解更多」,體驗【神黃名醫館】,體驗在線問診、智慧自診、中醫百科、在線購葯。

石學敏教授是中國工程院院士,業醫近 50 載, 學驗皆豐,著述頗多。僅就導師臨床針刺治療高血 壓病的學術思想介紹如下。

從中醫「氣海」理論談針刺降壓

石學敏院士提出, 「氣海」失司是高血壓病的主 要病機。「四海」理論是針灸學體系的核心內容之 一,「氣海」是「四海」理論的主要內核,也是中醫針 灸學重要的經典思想之一,氣海理論認為,血液在脈管中運行不息,流佈於全身,環周不休,自成體 系,而氣、血、脈則構成了其最基本的物質結構和基礎。

氣包括元氣、宗氣、營氣、衛氣。其中,元氣指先 天之氣,是人體生命活動的原動力。宗氣是由水谷之氣與自然界清氣相結合而積聚於胸中的氣,屬后 天之氣,其所聚之處稱為 「氣海」, 《靈樞·邪客》說:「宗氣積於胸中,出於喉嚨,以貫心脈,而行呼吸。」 說明宗氣可以貫注於心脈之中,促進心臟推動血液運行,形成血壓。另外,宗氣作為後天生成之氣,可 以資助先天之元氣。營氣者,泌其津液,注之於脈,化以為血,乃陰精之氣,為宗氣之所統。衛氣者,陽 精之氣也,亦宗氣之所統。營氣行於脈中,衛氣行於脈外,如《靈樞·動輸》云:「營衛之行也,上下相貫, 如環之無端。」二者皆為宗氣所統,宗氣聚於胸中而 為氣海。

《靈樞·海論》言: 「膻中,為氣之海。」又曰: 「膻中,胸中也,肺之所居,諸氣者,皆屬於肺,是為真氣,亦曰宗氣」以及「此宗氣者,當與衛氣並稱,以 見三焦上中下皆此氣而為之統宗也」。可以看出,氣海理論囊括了人體衛氣血脈等重要體系,與現代醫 學中血壓的形成、維持及調節高度吻合,所以說氣海理論是中醫學認識、分析及治療高血壓病的根本 理論基礎。

由此可以看出在高血壓形成的病理過程中, 「氣」無疑是處於主導地位,其在內外等諸種因素的影響下,表現為過度亢奮,導致氣血平衡的失調; 「血」雖處於較為被動的地位,但其質與量的變化卻影響到其能否隨時適應於「氣」的變動,使氣血間的 動態平衡處於「沖和」狀態。

因此,單純調氣雖能緩 和一時的沖逆,血壓也能下降,癥狀也可改善,但極 易複發。因此,在調氣的治療基礎上,兼顧理血,如活血、行氣、化瘀等法則,臨床實驗研究證實,活血 化瘀治療確能改善血液流變性、黏稠度、凝滯度等質的問題;而隨著血液質的改變,高血壓患者臟腑 組織血流供求不平衡的量的問題也可隨之得到改 善。

從某種意義上說,高血壓病的論治中,調氣重在治標,而理血則是意圖治本,即《素問·至真要大論》所謂「謹守病機,各司其屬……疏其氣血,令其調 達,而致和平」。因此針灸這組處方氣血兼顧,標本同治,使機體自身調節功能的正常化,通過多層次、 多環節、多靶點的綜合調理,平秘陰陽,使高血壓病 患者的降壓療效得到維持。

選穴處方

1)取穴:人迎,合谷,太沖,曲池,足三里

2)操作規範

人迎穴:垂直進針,緩緩刺入 0.5~1.0 寸(同身 寸,下同),見針體隨動脈搏動而擺動,施以小幅度(<90°)、高頻率(>120 r/min)捻轉補法 1 min,留針 20 min。

合谷、太沖穴:垂直進針 0.8~1.0 寸,施以捻轉 瀉法,即醫者採用面向病人的體位,以任脈為中心,拇指捻轉作用力為離心方向,捻轉 1min,留針20min。

曲池、足三里:垂直進針1.0寸,施以小幅度(<90°)、 高頻率(>120 r/min)捻轉補法 1 min,留針 30min。

治療療程:每日 2 次,每次 30 min, 3 個月為 1個療程。

針刺取穴依據

人迎穴的取穴依據

人迎穴,最早載於《靈樞· 本輸》,是足陽明胃經經穴,為「足陽明少陽之會」, 是「氣海」所出之門戶,與腎、脾、肝、心、三焦、膽、小腸、沖脈、任脈、陰蹺脈等經脈相通,是調節氣海的 「營運之輸」正如《靈樞·海論》篇: 「膻中者,為氣之海,其輸上在於柱骨之上下,前在於人迎」,及「氣 海,運營之輸一在頏顙之後……一在頏顙之前,謂足陽明之人迎也」。因此,人迎穴是「氣海」之門戶, 通過針刺人迎穴可以調暢氣海,從而調節血壓。人迎穴所在的足陽明胃經之脈「其直著從缺盆下乳內 廉,下挾臍,入氣街中;其支者,起於胃口,下循腹里,下至氣街中而合……」不但人迎位於擁有氣街 的足陽明胃經之中,為氣海之門戶,同樣作為頭氣街與胸氣街的連接處,同樣具有著使氣血在脈內脈外自如運行,使營衛之氣相會相通,共同發揮調氣 海,和氣血的功能。

此外,人迎為足陽明胃經之穴 位,為經脈所發之處,陽明經為多氣多血之經, 《針灸聚英》云: 「足陽明多氣多血……五臟六腑之海,其脈大,血多氣盛。」故人迎穴有調整機體陰陽,疏 通氣血的功能,人迎穴可使血壓下降。同時針刺具有雙向良性調節作用,以達到陰平陽秘,氣血調和, 血壓穩定之目的。

合谷、太沖穴的取穴依據

合谷、太沖分別為 手陽明、足厥陰之原穴,原穴是本經臟腑原氣經過 和留止的部位,與三焦有密切關係。原氣起源於腎間動氣,是人體生命活動的原動力,通過三焦運行 於臟腑,是十二經脈的根本,故原穴是調整人體氣化功能的要穴。合谷屬多氣多血之陽明經穴,偏於 補氣、瀉氣、活血;太沖屬少氣多血之厥陰經穴,偏於補血、調血。合谷、太沖二穴相配堪稱經典配穴, 兩穴一陰(太沖)一陽(合谷),一氣(合谷)一血(太沖),一臟一腑,一升一降,是一組具有陰陽經相配, 上下配穴,氣血同調、陰陽同調、臟腑同調的針灸配方。人迎為主穴,配以合谷、太沖穴,施以不同的補 瀉手法,有寬胸理氣、平肝熄風、活血化瘀、調和氣 血陰陽平衡之功。

曲池、足三里穴的取穴依據

曲池、足三里穴 歸屬於陽明經,為多氣多血之經,有調和氣血之功。 曲池為手陽明大腸經合穴, 「合主逆氣而泄」,能治氣逆諸證,針刺曲池能攝納陽明氣血,使氣血下降, 與太沖相配,一陰一陽,共奏調氣降逆、平肝潛陽、柔肝熄風之功。足三里為足陽明胃經之合穴,具有 補中氣,健脾胃,調和氣血的作用。中焦清升濁降,則氣、血、水各歸其正,水充木涵而無生風化火、成 痰成疾之患,如此才能截斷臟損氣傷之變。

點擊文章末尾藍色「了解更多」,體驗【神黃名醫館】,體驗在線問診、智慧自診、中醫百科、在線購葯。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