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腸粉,你不知道的事

粵菜向來以清淡而聞名,這與嶺南的地理位置形成的氣候條件、以及遠離政治中心的文化氛圍息息相關。廣東人注重養生,因此粵菜講究「雞有雞味,魚有魚味」,說到底精髓是:尊重食材、原滋原味兒。而這其中最具閩南特色、最有煙火味兒的代表非腸粉莫屬了。

老廣的早餐,腸粉是首選。再配上一杯鐵觀音、普洱或菊花茶,又或一碗鹹粥,再沒有比這更「羊氣」(廣州又名羊城)的早餐了。無論是新舊廣東人,只要是吃過腸粉必定忘不了眼下這番場景:街頭巷尾的腸粉店鋪天蓋地,元氣滿滿的一天,從這裡開始。

多少老廣人的回憶啊,它就像是一根弦埋到心裏面,您千萬別撥,因為無論是北漂還是海漂,沒有幾個人能受得住這「魔音」,鄉愁是一種病,治不好。

關於腸粉,廣州人一般默認的是布拉腸,如果有人操著一口流利的粵語問你一句:你覺得銀記腸粉好吃還是老西關的腸粉好吃?那這個人就非常可疑了。對於本地人而言,這兩家一個是布拉腸粉,一個是抽屜腸粉,簡直沒法比。所以別怪廣州人三兩句話就給一個白眼兒。

Advertisements

布拉腸粉顧名思義是用布拉出來的,又或叫手拉腸粉,由於其製作工藝精細而又極其考驗技術,要求粉皮拉得又勻又薄,因此常見於大的茶樓里。以「銀記」為代表的廣州老字號腸粉店,腸粉外表白如玉、口感滑如絲、味道鮮美清新,已經成為廣州飲食文化的一張響亮名片。來廣州如果沒吃過銀記腸粉,那算是白來一趟了。

蛋腸清香,顏色涇渭分明,蝦腸鮮嫩,脆而不生,肉腸軟糯,楚楚可憐,點醬重一分過咸,輕一分略寡,顏值和味道五五開,走的清一色是小清新路線。如果遇上出鍋時候的水汽蒸騰,米腸的香味兒一飄,就像美人兒的廣袖一揮,試問還有誰抗拒得了?

而抽屜腸粉則因速度快、製作簡單成為腸粉中的「火腿腸」,皮薄微韌,雖然相比前者顯得自帶褶皺、老態龍鍾,但卻能夠掛住更多的湯汁而使味道更濃,口感更均勻。乍一看,像攢成的花團錦簇,咬一口軟嫩鮮香,和天津的雞蛋灌餅有的一拼,但「柔道功夫」更勝一籌,因此常見於路邊攤更受匆忙的上班族青睞。

Advertisements

想象一下火腿長們吃卷著火腿腸的火腿腸,總有一種大叔和蘿莉的反差萌,總之抽屜腸粉的滑、韌不如布拉腸,但軟、嫩程度卻讓我想到一個詞叫:可心兒,大概感覺可意會而不可言傳,視個人經驗自行體會。

色白甘香,蘸上醬汁兒彈口而不粘牙,就是一盤好抽屜腸粉。

更有一種名為簸箕腸粉的奇葩腸粉(學名竹窩腸粉)聽名字就很有故事,也確實是傳統製法,不過現在已經難得一見。簸箕蒸出的粉皮往往米香味兒濃郁,表面薄如蟬翼、吹彈可破而又不乏彈性,再撒上一撮碎肉末,色香味兒俱全,伴著醬汁入口即化,心情可以順滑一整天。

就像巧克力中的德芙,簸箕腸粉和它相比,是清純佳人。

類似的還有一種石磨腸粉,也因其製作工具和方法而獨樹一幟,打出「純手工石磨腸粉」的招牌,言下之意是石磨的米漿做出來的腸粉口感更細膩,手工磨製的方法原始而更有嚼勁,店家深知「久在樊籠中」的城市人的痛點,招牌的隱語分明就是在招徠過客:忙碌的人啊,進來吃一口石磨腸粉吧,看看愚公這笨方法,吸一口自然造化的「仙氣兒」。

石磨腸粉的靚點重在工藝。

當然也有懶癌症患者豬腸粉:蒸好的齋腸捲成長條,切斷兒,因形似豬腸故名。但廣東人是出了名的吃貨,腸可齋,醬花眼,再點綴上芝麻,咬起來吱吱叫響,香味十足,成卷的粉皮一口下去的滿足感和勁道是其他拉腸所不具備的。無肉不歡的廣東人也常常用排骨配以豬腸粉食用,結果是齋腸不齋,腸齋料不齋,初衷呢?

據說豬腸粉在香港更受歡迎。

以上幾種常見而典型的腸粉都涵蓋在廣式腸粉的範圍之內,關於廣式腸粉,繞不開的一個話題是:廣東腸粉和潮汕腸粉之爭。雖說潮汕腸粉由廣州腸粉傳承而來,但究竟哪個好吃?為了公平和客觀起見,不妨先舉手為兔子說說你們的意見。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