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限風騷的古人情物

看朱成碧思紛紛,憔悴支離為憶君。不信比來長下淚,開箱驗取石榴裙。

你的紅肚帶,撒一床雪花白...

男子送女子

一、纏臂金

「何以致拳拳?綰臂雙金環」

纏臂金的奧妙在於:戴上之後無論從什麼角度看,所見都為數道圓環,而相互不關聯,宛如佩戴著幾個手鐲般美麗。蘇東坡《寒具》詩雖然是寫一種叫饊子的食物,但詩中「夜來春睡濃於酒,壓褊佳人纏臂金。」

二、捻指環( 戒指 )

「何以道殷勤?約指一雙銀」

用戒指定情的習俗在我國由來已久,南朝劉敬叔《異苑》中記載沛郡人秦樹在冢墓中與一女子婚合,臨別時,「女泣曰:與君一睹,後面無期,以指環一雙贈之,結置衣帶,相送出門」,會面安可期,見指環如見其人,指環之重躍然詩里。

「何以致區區?耳中雙明珠」

我國女性用耳飾打扮自己的最早記錄見於《山海經》「青宜之山宜女,其神小腰白齒,穿耳以鎼」,《三國志》中諸葛恪說:「穿耳貫珠,蓋古尚也。」可知穿耳從三代時起至今不衰的時尚。耳飾又分為耳丁、耳璫、耳環、耳墜等樣式。

「何以致叩叩?香囊系肘后」

香囊的歷史由來已久,古時又稱香包、香纓、香袋、香球、佩偉、荷包等等,古人佩戴香囊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先秦時代。據《禮記.內則》:「子事父母,左右佩用;……衿纓,以適父母舅姑。」就是說青年人去見父母長輩時要佩戴「衿纓」即編織的香囊以示敬意。又因為香囊是隨身之物,戀人之間也常常把它當做禮物相互贈送,以表衷情。

「何以慰別離?耳後玳瑁釵」

釵為珠翠和金銀合製成花朵或其他造型的發鈿,連綴著固定髮髻的雙股或多股長針,使用時安插在雙鬢。《續漢書》中說:貴人助蠶,戴玳瑁釵。

「何以致契闊?繞腕雙跳脫」

手鐲在古代有很多稱謂,「跳脫」就是其中一種,宋計有功所著《唐詩紀事》中有個故事,唐文宗有一天考問群臣:「古詩里有『輕衫襯跳脫』句,你們有誰知道「跳脫」是什麼東西?」大家都答不上來。文宗告訴他們:「跳脫即今之腕釧也。」

「何以結恩情?美玉綴羅纓」

玉在中國的文明史上有著特殊的地位。《五經通義》說玉「溫潤而澤,有似於智;銳而不害,有似於仁;抑而不撓,有似於義;有瑕於內必見於外,有似於信;垂之如墜,有似於禮。

八、同心結

「何以結中心?素縷連雙針」

「結」是一個被賦予太多美好色彩的漢字,從遠古到今天,它始終滲透在人們的生活和情感里。多情的古人留下許多與結相關的詩詞:六朝時錢塘名妓蘇小小《蘇小小歌》:「妾乘油壁車,郎騎青驄馬,何處結同心?西泠松柏下。」里的「結同心」;唐朝著名詩人孟郊《結愛》:「心心復心心,結愛務在深,一度欲離別,千回結衣襟。結妾獨守志,結君早歸意。始知結衣裳,不知結心腸。坐結亦行結,結盡百年月。

( 單為釵,雙為簪 )

「何以結相於?金薄畫搔頭」

《鼓吹曲詞.有所思》中寫一個女子為遠方的情人準備了一支玳瑁簪子,她用心地修飾這支簪子,加上雙珠還覺不足,再加上玉飾,如此珍重,自是出於一往情深。卻不料「聞君有他心」,於是她把那簪子「拉雜催燒之、當風揚其灰。從今以往,勿復相思,相思與君絕。」何苦這樣做呢?還是從心頭難以割捨的那份情意吧。

「何以答歡忻?紈素三條裙」

古時將絹稱為紈素,「紈素三條裙」指的是絹做的裙子。漢劉熙《釋名·釋衣服》:裙,群也,連接群幅也。古時布帛門幅狹窄,一條裙子通常由多幅布帛拼制而成,因而有「裙」的名稱。史上曾出現過各式各樣的裙子,如:彈墨裙、鳳尾裙、月華裙、真珠裙、鬱金裙、石榴裙等等。

關於裙子的情愫最讓人感慨的莫過於武則天一首《如意曲》:

看朱成碧思紛紛,憔悴支離為憶君。

不信比來長下淚,開箱驗取石榴裙。

這詩是她為誰寫下的呢?一樣身處於千丈紅塵與茫茫人海,人世間的女子哪怕豪氣干雲如武則天,看到月光里的桂樹,仍舊沒逃得過夜夜綿長的思念,又有誰能躲得過?

『女子送男子』

古代女子,貼身必著肚兜或抹胸,上綉各式吉祥圖案,少女若以此物定情,少男必時時貼身穿著,其中寓意,自不待言。如果你有錢,自然可以贈送高檔的內衣,如三言兩拍中的《蔣興哥重會珍珠衫》,珍珠衫便是一件珍貴的定情內衣。

古人云:身體髮膚,父母所授,不可輕易毀棄。但一旦遇著情郎,自然女大不由娘了,管他什麼規矩,拿起剪子一鉸,一束青絲贈潘安。可想而知,這一束頭髮,將惹出多少情思!

龍涎香是首選,其他有獨特芬芳的香料也不失為定情嘉品。試想,一旦你的情郎身上散發某種獨特的香氣,不是向其他女子暗示此人已經有所歸屬了嗎?這和動物們四處撒尿或以氣味佔領轄地,有異曲同工之妙。當年韓壽偷香的佳話,就是少女送他龍涎香給送出來的。

深圳文學,文學新天地

【深圳文學】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