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展中國》劉彬國畫作品展——談劉彬的寫意花卉畫



劉彬,1974年生於廣東省潮安縣,綠茵草堂主,少年時隨潮汕著名畫家王壁懷老師學畫。2014年就讀於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寫意花鳥寫生創作高研班,師從中國美術學院教授王偉平,現為王偉平工作室畫家,廣東青年美術家協會會員,潮州市美術家、書法家協會會員,揭陽市空港經濟區美術家協會理事,古建築工藝美術師。



花貌在顏色 花妙在精神

——試談劉彬的寫意花繪畫

文/黃少青

初遇劉彬,交流間,始知他原來從事古建彩繪,後來方學習中國畫,並且因個人興趣,主要著意於寫意花卉,為此,還專門赴京求藝,得到京華名家的傳授。

稍遲下工夫於中國畫的劉彬,無疑頗具靈悟和筆性,所以儘管他是古建彩繪出身,在他的寫意花卉中,卻不見遺留下古建彩繪的工匠積習,他的筆墨揮灑,乾濕濃淡,不僅有著明顯可感的中國畫意味,而且含茹了某些較為雅意的趣致,這就有點難的。

可以肯定的是,京華求藝的經歷,是導致劉彬藝術提升的一個重要節點。那段時間,在京華名家指導下,劉彬從臨習海派入手,並以登頂大師吳倉碩作為追摹重點,師及揚州八怪,從而積累了相當程度的學習傳統的心得,使他的筆墨語言獲致了一種所來有自的基本要素。然不難看出,劉彬的側重點還是在於海派,比如,色彩重彩是海派特色之一,劉彬的國畫卻也不失鮮麗,②筆墨語言隨未足豪雄,卻也絕非柔媚,有著逐漸走向迺勁的趨勢,所以相信假以時日,繼續深度捶鍊,劉彬的寫意花卉將可望達成個人的畫風畫貌。

中國畫歷來崇尚「意在筆先」,這對於寫意花卉來說,,或許更重要,並且與蘇軾稱文與可畫竹「必先得成竹於胸中」恰好存在著大抵相同的意思。從寫意花卉的角度來看,「必先得成竹於胸中」,至少包含了章法和物象的真實性問題。毋容置疑,寫意花卉畫的創作,只有在胸中確定了章法的位置,然後展紙落筆,才能疏枝密葉,多不嫌滿,少不嫌稀,疏密得宜,結構自然。對於物像,則各種花卉形態千差萬別,顏色互異,絕不能脫離它們各自的具體特徵,率筆而為,使所畫不同的花儼然相類,令人莫辯其殊,這也是寫意花卉「必先得成竹於胸中」,筆不可妄下的一個要點。依此觀劉彬的寫意花卉畫,顯見其大體以大寫意出之,或時兼小寫筆法,確乎頗具「必先得成竹於胸中」的有效訓練,同時不離法度,因而他所畫牡丹、芙蓉、芍藥、石榴、壽桃、紫藤、梅花、桃花、桂花等,畫面奼紫嫣紅,綺麗美艷,無不給人帶來春光照眼的審美愉悅和生活的亮色。

然而宋代邵雍《善賞花吟》有句雲,「花貌在顏色 ,花妙在精神」,如果把這兩句詩借用到寫意花卉上來,似更繞有深意,如眾所知,以形寫神,是中國畫包括寫意花卉在內的主要藝術特質,所以要分層次看,則「形」僅屬於第一層次,「神」才是在「形」的基礎上提升了的第二層次,換言之,即只有「神」才是較高與更高的藝術難度所在。故大凡寫意花卉,終極的追求,便不僅僅在於通過正反偃仰的描摹和濃艷的賦彩來呈現花的顏貌而已,而是需要在著力於此的同時,加以傳遞出花的妙在的精神。對此,相對於文與可畫竹的「胸有成竹」鄭板橋說他自己畫竹是「胸無成竹」,恰好透露出這一點在寫意花卉中的關鍵性質。似乎可以說,「胸無成竹」其實就是技進乎道的創作狀態和高超的表現能力,鄭板橋由此「隨意寫去」,「神理具足」,已然及於花的妙在的精神。同樣,文與可畫竹也並非只是「胸有成竹」,而沒有進入「胸無成竹」的意境,東坡先生詠其畫竹,就說他「嗒然遺其身」,「其身與竹化,無窮出清新」,可見與鄭板橋的「胸無成竹」,並無二致,都是直追了花的妙在的精神。所以如果說,在寫「形」的基礎上,花的妙在的精神的充分傳遞,是每個花卉畫家在創作中必須追求的審美理想,那麼,藝途尚長,並且已經有著良好開端劉彬,或許也正可讓人寄予更多的希望——我確實於此對劉彬抱有信心。

2016年4月1日


《藝展中國》展出全國一線藝術大家最新力作,是一線大咖與全國藝術同仁、藏家、藝術愛好者最直接最美的窗口,帶最美的藝術展遍全國、走向世界。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