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乾貨!常見乳製品全介紹,你想問的這裡都有(附DIY方法)

中國人吃乳製品的歷史其實也是蠻久的,唐宋時期乳製品在中國人食譜中的重要地位不亞於如今的歐美。如今偏安西南民族地區的乳扇、乳餅等,在當時也是中原地區漢族人的主要食材。古漢語中的黃油被稱為「酥」,再回頭看「天街小雨潤如酥」,有木有種甜甜的趕腳?世界上最早的冰激凌——蘇(酥)山,也是唐代的發明。

然而從進入明代開始,隨著大航海時代的地理大發現,南美的食材如玉米、高粱、地瓜、土豆等高產又營養豐富的食材傳入中國,掀起了一場食材大革命。食材產量的急速增加讓中原地區的人口井噴,反過來也讓中國人的飲食結構從以肉食、乳製品為主轉向了以植物類食材為主。以至於到了現代,各色的乳製品反而成了「洋玩意兒」。黃油、奶油、乳酪、酸奶、白脫牛奶……面對超市的乳製品專櫃,你是不是有種兩眼一抹黑的徹底蒙圈感?沒關係,看完這個帖子你就徹底分清楚了。

Advertisements

黃油(butter)&奶油(cream)

這倆在英文里差別較大,不容易被混淆;但翻譯成中文就讓人頭疼了,因為黃油本身就是奶油嘛。它倆的區別在於,黃油是奶油的提純版,它在室溫下是固體的,乳脂含量接近100%。沒錯,它就是一塊油。而奶油在室溫下是液體的,乳脂含量比黃油低很多,幾乎沒有超過50%的。

黃油

奶油分很多類,比如淡奶油(whipping cream)、濃奶油(heavy cream)、雙倍奶油(double cream)等等,基本上都是根據乳脂含量來分的。每種奶油用途都有細微不同,比如半脂奶油(half & half)最常用在咖啡里,凝結奶油(clotted cream)是司康(scone)的標配等等,但其實它們總體上都可以混用。甚至有美食博主建議,為了健康起見,可以在淡奶油中摻入澱粉來代替濃奶油。總之,還是以你的食譜為準,食譜上讓用啥就用啥唄。

Advertisements

奶油

中國超市裡能買到的奶油一般是淡奶油(whipping cream)。其實它直譯是攪打奶油,而單倍奶油的別稱light cream才應該翻譯成淡奶油。但廠商願意這麼翻譯我又有什麼辦法。買不到其他的奶油沒關係,既然知道牛奶、奶油、黃油的製作流程是牛奶提煉成奶油再提煉成黃油,那就可以逆向DIY一下嘛。做法就是:黃油放微波爐叮30秒到1分鐘,融化後放涼,倒入牛奶中,用電動攪拌器攪打數分鐘,至徹底融合、混合物質地變濃稠為止。而黃油和牛奶的比例見下表:

名稱翻譯乳脂含量100ml牛奶中添加黃油含量
half & half半脂奶油12%10ml
single cream單倍奶油18%-30%19ml-39ml
whipping cream攪打奶油(淡奶油)30%-36%40ml-52ml
heavy cream濃奶油36%-40%53ml-65ml
double cream雙倍奶油48%90ml
clotted cream凝結奶油55%-60%120ml-150ml

這裡還需要專門說一下人造黃油(margarine)。從營養上講,人造黃油的反式脂肪酸含量非常高,不太健康。但是它的延展性非常好,做酥皮等甜品時實際上是比黃油更好用的,因此用途還是滿廣的。

濃奶油(heavy cream)&增稠奶油(thickened cream)

增稠奶油是澳大利亞比較常用的一種奶油,在著名美食雜誌《Super Food Ideas》中經常可以看到。這裡我要向大家道個歉,不好意思哈,過去碰到增稠奶油我一般都翻譯成濃奶油,以後不會再犯了。

增稠奶油的乳脂含量一般為35%,但比起濃奶油質地要更厚重、更穩定一些,因為它採取了一些增稠措施,比如添加果膠、明膠粉等等。而且濃奶油是烘焙、烹飪兩相宜,西式濃湯里尤其喜歡用它;而增稠奶油一般只在製作甜點時才用,沒人拿它燒菜。

除了添加增稠劑之外,天然發酵的方法也可以讓奶油質地變濃稠。買不到增稠奶油的童鞋可以這麼DIY:小火加熱180g淡奶油(whipping cream),直到涼氣消失(不要煮開了哈),然後倒入8ml原味酸奶攪拌均勻,盛出來放在溫暖的地方(27度到32度之間)12到24小時,這時候奶油已經變得很濃稠了,放冰箱里冷藏至少4小時后就徹底成型了。

酸奶(yogurt)&酸奶油(sour cream)

酸奶和酸奶油都是發酵而成的,只不過酸奶是牛奶發酵成的,而酸奶油是濃奶油發酵成的。這個過程不複雜,無非是乳糖在乳酸桿菌的作用下降解成乳酸,給了酸奶或酸奶油酸酸的口感和濃稠的質地而已。毫無疑問,酸奶比酸奶油健康很多。酸奶的脂肪含量和牛奶差不多,大約3.2%左右,而酸奶油則高達18%到20%。

酸奶油

最喜歡酸奶油的,自然是墨西哥人。翻翻我過去介紹過的墨西哥菜,你會發現酸奶油的出鏡率堪比Justin Bieber在谷大白話微博里的出鏡率(好像暴露了屬性……)。吐槽一個,我有一種特異功能:只要我想做墨西哥菜,超市酸奶油就斷貨。╮(╯﹏╰)╭

好在酸奶油DIY起來也很方便:在1/4杯牛奶中倒入3/4茶匙白醋或檸檬汁,放10分鐘,然後倒入1杯濃奶油攪拌均勻,蓋蓋室溫放置24小時就可以啦。

酸奶和酸奶油門下各有幾個親戚需要介紹下。先說酸奶油。

酸奶油(sour cream)&法式酸奶油(Crème fraîche)&墨西哥酸奶油(Mexican crema)

現代工業製造酸奶油,是選用經過巴氏滅菌的淡奶油,接種乳酸菌株並加溫保證其生長,另奶油酸化、變醇厚,然後降溫停止菌株生長而成。而法式酸奶油的講究卻截然相反,一定要選未經巴氏滅菌的生牛奶,利用自身產生的天然細菌自行酸化。因此,比起酸奶油,法式酸奶油發酵口感更強烈,脂肪含量略高(大約28%),因此也更醇厚,但沒酸奶油酸。

當然咯,天然菌類對衛生條件要求更高,否則吃下去分分鐘腹瀉。所以保守的美國產的法式發酵酸奶油還是靠人工嫁接菌株製造的,因為美國規定所有奶製品必須經過巴氏滅菌。嗯哼,此處可以腦補一下法國人的白眼。

墨西哥酸奶油則又是一個比較尷尬的玩意兒了。在美國,墨西哥酸奶油質地比酸奶油更輕薄,酸味兒也淡一些,一般還會添加甜味劑。但在墨西哥,crema就是sour cream,完全一樣的東西。大家還記不記得我前幾天介紹過的加拿大培根→_→培根、火腿、香腸...一帖看全常見西式肉食?呵呵,美國人成天整這種事兒。

酸奶(yogurt)&希臘酸奶(greek yogurt)

希臘酸奶就是過濾掉大部分乳清的酸奶。DIY方法超級簡單:取一個大濾網,在上面罩上醫用紗布,底下接個盆。然後倒上4杯原味普通酸奶,塞冰箱里冷藏,12到24小時后取出,會發現濾網裡的酸奶濃稠如膏狀,而底下的盆里全是淡黃色的湯。這湯里主要是乳酸和水溶性維他命,乳清蛋白含量極少,可留可不留。如果你不想浪費的話,可以直接當飲料喝,挺酸的;也可以用來腌肉、澆花、煮湯等等。

希臘酸奶口感非常粘稠,沒有原味酸奶那麼酸,因為乳酸被濾掉的液體帶走了一大部分。過濾的過程犧牲了一部分的水溶性維他命,但蛋白質和鈣的含量則更高。不過乳製品本來也不是水溶性維他命的主要來源啦,多啃個蘋果就補回來了。

中國人喝酸奶一般是直接喝或者做甜點,但酸奶在希臘、中東、印度料理中卻一般是用來做菜的。普通酸奶可以用來做腌料,而希臘酸奶一般用來做蘸醬。酸奶美食我過去也總結過,看這裡→_→酸奶才是真正的廚房多面手!四道不可思議的酸奶料理不可思議的酸奶料理第二彈!四道創意西餐讓你的廚藝up~up~

白脫牛奶(buttermilk)

白脫牛奶在烘焙中,尤其是甜品製作中經常會用到。Buttermilk這個詞指代的其實是兩種不太一樣的乳製品。傳統上說的白脫牛奶,指的是牛奶在做完黃油后剩下的液體,印度、東南亞都這麼稱呼。但美國賣的白脫牛奶,指的是一種發酵乳。兩種都質地濃稠順滑,都可以直接喝,也都會被用在烘焙中。在這裡,我介紹的DIY方法,是美式的白脫牛奶。真的是超簡單,1杯牛奶+1大勺白醋或檸檬汁,靜置10到15分鐘即可。其實大家可以看出,這種白脫牛奶和芝士已經非常接近了。如果全程煮沸並且經過過濾的話,就是茅屋芝士(cottage cheese)了,後者我明兒會介紹。

芝士(cheese)

芝士就是乳酪、乳酪,完全一回事兒,只是一個是音譯,另外兩個是意譯罷了。寬泛地講,奶類凝結了就是芝士。世界上有多少種芝士,誰也說不清楚。從軟踏踏濕乎乎的農夫芝士,到硬的需要用鑿子鑿的帕爾馬乾酪,芝士從外形到製作工藝都有非常大的差距。要完全介紹全,怕是需要一本非常非常厚的書才可以。

明天,我會整理一下中國超市裡能買到的芝士品種,給大家做一份詳盡的介紹。歡迎大家持續關注。

想了解更多歐美美食雜誌資訊?敬請移步微信公共號MarthaStewartLiving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