跪坐:真言宗修行的基本功

跪坐即中國古時的正坐,是禮之要求,也是一種自我德操的修行方式,更是唐密修行的基本坐姿之一,也可稱之為修學唐密的基本功。唐密祖們正是認識到了此種坐法的積極意義,結合時代環境,決定修法時以跪坐作為修行的基本功,並在實踐在得到了好的法驗。一千多年來,唐密一直堅持這種作法,並為日本、韓國等國廣大民眾所認可接受,好像一提到跪坐,就是日本。殊不知,這是他們從我們老祖宗那裡學來的。不僅如此,日本人隋唐宋時期從中國學去的東西都不敢變動地流傳了下來,同樣我們的許多民間傳統也在日本保留了下來,比如「一月一,二月二,三月三,四月四......」而我們自己卻遺失了。要知道,一味說跪坐是日本的東西,可就有些忘本了?!

那麼,跪坐的基本情況如何?有什麼意義?如想學習該如何作?下面就掌握的資料圓心說明。

Advertisements

一、跪坐簡史

什麼是跪坐?跪坐即古時唯一正規的坐姿,是我國古代人的居坐的方式,就是席地而坐,臀部放於腳跟上,上身挺直,雙手規矩的放於膝上,身體氣質端莊,目不斜視,有時為了表達說話的鄭重,臀部離開腳跟,叫長跪,也叫起,樂羊子妻勸丈夫拾金不昧時,就用這個姿勢說話。現在日本人的坐姿即以此為主。

一般人都是跪坐在地上的席子上,兩個人對坐談話,不知不覺越來越近,膝蓋都碰到了,就叫觸膝談心。有時席子比較大,可以坐幾個人,割席就是絕交的意思。

因為地上潮濕,為了舒服一些,也為了健康,有條件的話就把坐的地方抬高一點,漢武帝時代那種底下能躲人的床就是這樣的,但當時坐姿還是跪坐。

估計古代中國和日本一樣,進門要脫鞋子,劍履上殿是一種很高的禮遇,一般官員進殿是要脫鞋的。握猜想那時即使皇帝的殿,地板大概也是木板的,如果是磚頭,長期跪坐著肯定不利健康。

Advertisements

當然除了跪坐,別的姿勢也有,但那是無禮的,例如兩條腿向前坐,叫萁坐,是侮辱人的姿勢,荊柯刺秦王不成,對秦王萁坐,就是表達對秦王的憤恨,這個姿勢的含義,大概和現在豎起中指類似。孟子結婚不久,進卧室看見妻子萁坐,差點要出妻,被母親勸阻,可見姿勢很重要。垂腿坐就是在萁坐的基礎上彎曲兩腿,所以雖然有架高的坐具,不等於可以垂腿坐。下級對尊長這樣坐不必說,尊長也不允許用這種姿勢對下級。

最早出現垂腿坐大概是有了胡床之後,主要是戰爭、打獵的時候用,垂腿坐開始流行,可能是五胡亂中華之後的事情了。

我們現在坐在凳子上,雙腳垂直下來的坐法,大約是從南北朝以後才傳入,是從當時西域國家傳來的,因此也叫「胡坐」,雖然人們在唐代正規禮儀仍然以「正坐,趺坐(既是盤腿而坐)」為主,但社會上已經開始風行起了「胡坐」,以至到了宋朝,正座正式被胡坐所取代。

唐之後胡風盛行,才漸漸改為高坐,也就是「胡坐」。就是垂足而坐。宋之後徹底取代跪坐。跪坐只是不普及了,中國人一直到清朝還是有跪坐這個坐姿的。並不是徹底消失。

二、古代的禮儀

中國自古就是禮儀之邦。「一切萬物形態才自於禮儀」是華夏原道論的中心思想,坐也不能例外。

在跪坐的年代,君王也必須跪坐著,因為這是禮儀。若不跪坐,則是對大臣的不敬,說不定就要被大臣趕下台了。

《史記》卷七十九「范睢蔡澤列傳」載:秦王跽而請曰:「先生何以幸教寡人?」范睢曰:「唯唯。」有閑,秦王復跽而請曰:「先生何以幸教寡人?」范睢曰:「唯唯。」若是者三。秦王跽曰:「先生卒不幸教寡人邪?」《史記索隱》關於「跽」的解釋是:音其紀反。跽者,長跪,兩膝枝地。

可見,在這裡,秦王跽而請,范睢拜,秦王亦拜,已經完全沒有君臣貴賤,雙方都以禮相待,非常美好!后朝的三跪九扣到底從哪裡發展出來的值得討論!!

大家看看閆立本畫的唐太宗接見西域使團的畫也是如此。

試想,當你坐在板凳上,翹著二郎腿是否多少有些不莊重?無論跟你談話的那個人身份差距有多大,正坐是一種恭謹虔誠的方式。在更早的古代,君臣之間,上下級之間也要講究禮儀,不是像後世那樣上級只有居高臨下的份。「君視臣以禮,臣事君以忠」不是在表現一種奴顏婢膝,而是一種各司其政達到一種和諧互不侵犯的關。當你禮拜上級的時候,上級嚴肅恭謹的正坐,是一種最恰當的表達,正坐比較端莊嚴肅,雖然很辛苦,也表現了古華夏族處世嚴謹。一是一、二是二的態度。當你坐在凳子上,東倒西歪的亂靠著,雖說是狂盪不羈、不拘小節,但不知見你的人看到正坐與胡坐,哪個心裡更舒服些。

禮,內在禮儀就是外在禮儀的更深層體現。古人凡事講究個「正」字與中和之氣。「故始有禮儀之正方可有心氣之正也」。當你端坐著,也是對自身內在禮儀的一種修鍊。

君王在正式的場合就是跪著,或者盤腿坐著,這才是正理。椅子沒有傳入中國之前,中國有板凳,但是是非正式的,坐板凳跟坐門檻沒什麼區別,正式場合要是坐著那個玩意肯定被人笑死,跟蹲著沒什麼兩樣。

三國都看過吧。去看看裡面人怎麼坐的。難道坐椅子么??

看看他們地上鋪的什麼?沒有椅子,鋪的就是日本人到現在都在用的是榻榻米,都是跪坐。說白了就是我們夏天睡覺鋪床上時草席鋪地上。

有人很瞧不起正坐,主要是因為它是一種跪於地的方式。其實這並不叫跪坐。在當時,本和跪這個概念毫無關係。「跪」這個概念主要是後世對那種行為由於無法理解而產生的一種誤解。認為跪本身就含有貶義是奴顏婢膝,所以才會有「男兒膝下有黃金」之說。可筆者不明白的是,且不說古代的「跪坐」根本就不是一種奴顏婢膝的表現形式,難道就算是「跪坐」就真的矮了一節,隨之精神氣節也會矮一節嗎?恰恰相反,在現代人眼裡最鄙視的古代正坐禮儀,卻是中國人創造出哲學文化最多,最注重精神氣節的時代。我們現在坐在椅子上,腰板挺的比誰都直,可結果呢?沒有比我們民族精神更微縮的時代。當你坐的越高,精神可能是懦弱脆弱的。當你矮一節坐在地上時,精神靈魂卻在天空中騰飛。這根本就與人跪與不跪,沒有任何直接關係。跪坐是一種外在表現形式,但他的精神內涵卻要更高層次。他與內在的精神沒有直接的聯繫,當我們最瞧不起這種「奴顏婢膝」而高高在上無比自豪高坐的時候心裡的民族精神卻是真正的跪著,恨不得給別人磕幾個響頭最好。當古代人身體雖然跪著,但卻可以真正的凌駕萬里,傲視群夷,這種現象,到底值不值得我們反思呢?

跪坐顯得更有禮,且有威儀。

當然,跪坐雖然很莊重,但真的很累人耶!個人認為,在比較正式的禮儀性活動中可以跪坐,平時還是免了吧!就是現在的日本人韓國人平時也是不跪坐的,特別是年輕一代,那樣坐久了腿會麻掉的!但是,對修學佛法尤其是唐密的行者來說,堅持如此是必須的。

三、跪坐的價值

正坐雖然早已被歷史所取代,然其所蘊涵的文化內涵以及獨特的氣質仍然是有一定意義的。

正坐講究的是心性內涵以及通過坐姿達到一種修身養性,修鍊自身氣質,內外調合,和氣護身,從而達到形神兼備的目的。尋求的是一種內心與身體的和諧統一,更是一種哲理的升華。坐在地上,能感覺出是一種對自然精神的親近與追求。因而有些人才說,是更能體現華夏文化,精神境界的最佳外在表現。更能代表華夏原道精神。這不禁使我想到了這樣一句話,一個歐洲人在過了幾天日本生活以後,感觸道:我坐在地上,頭一次感覺到草墊中芳草芬菲的味道離我如此之近。我不是居高臨下的在遠離大自然的上空我行我素的生活著,而是變「矮」了,使得自己像大自然中的一部分一樣觀察著周圍的一切,剎那間與自然融為一體。

我感覺到那種和諧美妙的滋味,不是站在草坪上用著割草機那種生硬的感覺(大意)。

在現在人看來,恐怕已無法再了解這種形式了,他們怎能理解,兩個人面對面端坐著,一動不動一言不發好幾個小時?除非那是瘋子!但古代很多更高層次的理論哲理,就是在這種「瘋子」世界里產生的。「當我端坐在地茵上的時候,狂傲的扶著琴,自然、端正的禮儀我都已具備,動心忍性,我覺得那也是一種對自己意志的修鍊吧。諸子百家在我感悟中產生」一個哲人曾這樣總結過。所以,這就跟禪道的坐禪差不多,可見各國對哲學參悟的方式都是差不多的,而我們祖先一開始採用的為什麼不是胡坐呢?這恰恰說明我們的祖先更智慧更善於思考。

正坐雖然不如坐椅子舒服,但卻最能培養人的氣質,事實上,當宋朝時期中國人放棄了正坐,而選擇了舒服的椅子的時候,民族的氣質就開始衰落了。軍人入伍,第一課就是站軍姿、走正步、練隊列,雖然這些都在實際作戰中沒什麼用處,但對於培養軍人的氣質和紀律性是絕對不可缺少的。民族的氣質,也許,真的就應該從恢復在禮儀場合下的正坐禮儀開始。

這其實也是一種自我德操的修行。

因此,有人說,坐的最矮的年代,是精神最高的年代。此言在一定意義上還是有道理的。

正坐比較利於身體健康,這是有目共睹的事實,而坐椅子的基本都會大腹便便,這已經為實踐所證明。

不僅如此,更為重要的是,唐密祖們正是認識到了此種坐法的積極意義,結合時代環境,決定修法時以跪坐作為基本方式之一,並在實踐在得到了好的法驗。

如此做,自有佛法方面的涵義:

(1)徹底放開根本執著,徹底降伏根本煩惱。

(2)楞嚴經云:『狂心若歇,歇即菩提』,坐定放鬆—狂心歇息。

(3)對『跏趺坐』之練習很有幫助。

正因為如此,一千多年來,唐密一直堅持這種作法,並為日本、韓國等國廣大民眾所認可接受,以致現在一提到跪坐,就想日本。殊不知,這是他們從我們老祖宗那裡學來的。如以後再如此說,可就有些忘本了?!

四、作法

作為中國古時唯一正規的坐姿,跪坐即席地而坐。具體做法是:臀部放於腳跟上,上身挺直,雙手規矩的放於膝上,身體氣質端莊,目不斜視。鄭重訴說重大事情或表示極為禮敬時,臀部可離開腳跟,此即長跪。

跪坐的技巧有很多:

跪坐有助於練盤腿;

跪坐時兩腳大拇趾要交疊,兩膝併攏;

要墊得很厚,一是為了能久跪,二是暖性有助於身體氣血通暢。當然,在家裡沒有禪被什麼的,可以直接跪在席夢思床墊上墊個被子就好了。

同時,跪坐還要切記三點:

一是跪坐時不可以將全身的重量用臀部坐落在兩足之上,這樣會是身體呈現一種無法靈活活動的「死態」。

二是跪坐時兩腳大腿肌肉必須出力將身體微微的「撐起」,使臀部與兩足之間有一張紙的間隔(可視練習者大腿租細變化)。

三是要將脊椎挺直。

若做到上述三點則跪坐時膝蓋是不須出力的,而且身體感覺是微微的「浮起」,隨時可因應四周的情況而瞬間跳起來。

如此一來跪坐才不致於傷到自己的膝蓋。

此外,透過跪坐還能體會呼吸力養成,但如果真的不能也不要免強,一開始可以先從5秒,10秒慢慢增加到1分鐘,3分鐘……

同時,還要注意,坐的時候一定要放鬆,兩膝蓋的距離約三個拳頭寬(兩膝並起也可),腿不要出力,跨要松,總而言之把打坐的方式運用過來就對了,久了會越坐越舒服,也更能體會其中的奧秘,正確的跪坐,膝蓋應該不會受傷,當然開始最好不要超過1小時。

如有興趣,不妨一試。如你是唐密修行者,就必須掌握並堅持。

|慈緣 | 善用茶舍 | 禪珠墨香 |

專註茶文化傳承,培植真善,分享品味。 銷售老百姓喝的起的茶。

-------文:慈緣文化傳播;

●關注善用茶舍,歡迎關注更多精彩內容以及解更多佛教真言宗知識與茶文化傳承,感受中華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茶文化的淵源情懷,請加微信號。

●微信公眾帳號:佛教真言宗居士林

●微信帳號:xxinzi

●新浪微博:123386037

●各類茶葉茶具熏香 文玩 工藝品佛教用品

●地址 : 未央區北二環西段梨園路和生國際4層中廳128號

●感謝閱讀,感恩轉發; 訂閱即能獲取佛教真言宗學習資料及茶知識資料分享!

●本善用茶舍雅集所收錄的相關文章如有侵犯您的權益,請告之,核實後將立即作刪除處理,特此聲明。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