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凝血功能(助理不考)時間需熟記,臨床意義了解

1.出血時間測定(BT)

(1)正常參考值:紙片法:1~5min。

(2)臨床意義:出血時間延長見於血小板大量減少和血小板功能缺陷、急性白血病、壞血病等。

2.凝血時間測定(CT)

(1)正常參考值:活化法:1.14~2.05min;試管法:4~12min。

(2)臨床意義:

①延長見於凝血因子缺乏、血液循環中有抗凝物質、纖溶活力增強、凝血活酶生成不良等。

②縮短見於高血脂、高血糖、腦血栓形成、靜脈血栓等。

3.血漿凝血酶原時間(PT)

(1)正常參考值:12~16s。患者測定值超過對照值3秒以上為異常。

(2)臨床意義:

延長:

①廣泛而嚴重的肝臟實質性損傷,如急性重症肝炎及肝硬化。

②先天性外源凝血因子Ⅱ、Ⅴ、Ⅶ、Ⅹ減少及纖維蛋白原的缺乏。

③獲得性凝血因子缺乏,如:急性DIC消耗性低凝期、原發性纖溶亢進、阻塞性黃疸、維生素K缺乏。

④血循環中有抗凝物質存在:如服用口服抗凝劑、肝素、FDP和香豆素等抗凝劑。

縮短:

①DIC早期呈高凝狀態。

②血栓栓塞性疾病和其他血栓前狀態(凝血因子和血小板活性增高及血管損傷等)。

③口服避孕藥。

④先天性凝血因子V增多。

4.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

(1)正常參考值:24~36s。測定值超過正常對照值10秒以上為異常。

(2)臨床意義:

延長:

①凝血因子Ⅷ、Ⅺ、Ⅻ缺乏症。

②血友病甲、血友病乙(Ⅸ)部分血管性假血友病患。

③嚴重的凝血酶原(因子Ⅱ)及凝血因子Ⅴ、Ⅹ減少和纖維蛋白原缺乏:肝臟疾病、阻塞性黃疸、新生兒出血症。腸道滅菌綜合征、吸收不良綜合征、口服抗凝劑及低(無)纖維蛋白血症等。

④血循環中有抗凝藥物存在:如抗凝因子Ⅷ或因子Ⅸ抗體等。

⑤系統性紅斑狼瘡及一些免疫性疾病。

縮短:

①凝血因子Ⅷ、Ⅹ活性增高。

②血小板增多症。

③高凝狀態:如促凝物質進入血液及凝血因子的活性增高等情況;DIC高凝期、不穩定性心絞痛、腦血管病變、糖尿病血管病變、腦梗死。

④妊娠高血壓綜合征和腎炎綜合征,靜脈穿刺不順利混入組織液。

⑤血栓前狀態和血栓性疾病:如心肌梗死、不穩定型心絞痛、腦血管病變、糖尿病伴血管病變、肺梗死、深靜脈血栓形成。

5.凝血酶時間(TT)

(1)正常參考值:11~18s。

(2)臨床意義:

延長:超過正常值3s

①纖維增多或肝素、類肝素抗凝物質存在(SLE、肝素、腎病)以及AT-Ⅲ顯著提高。

②纖維蛋白原降解物(FDP)的增加(如DIC纖溶期)。

③纖維蛋白原減少。

④纖維蛋白原功能障礙。

⑤纖維蛋白原分子異常。

⑥尿毒症。

縮短:

①高FG血症。

②鈣離子存在時或標本有微小凝結塊及pH呈酸性。

6.纖維蛋白原

(1)正常參考值:2~4g/L。

(2)臨床意義:

增加:

①機體感染;毒血症、肝炎、輕度肝炎、膽囊炎及長期局部炎症。

②無菌性炎症:糖尿病、腎病綜合征、尿毒症、風濕熱、惡性腫瘤、風濕關節炎。

③糖尿病酸中毒。

④心血管疾病:動脈硬化症、腦血栓、血栓靜脈炎、心肌梗死、放射治療。

⑤婦女經期、妊娠晚期、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及劇烈運動后。

⑥放療后、灼傷、休克、外科大手術后、惡性腫瘤等。

減少:

①肝臟疾病:慢性肝炎、肝硬化、急性肝萎縮。

②砷、氯仿、四氯化碳中毒均可使纖維蛋白原減少。

③DIC:因纖維蛋白原消耗及繼發性纖溶活性亢進,纖維蛋白原呈進行性下降。

④原發性纖維蛋白原缺乏症。

⑤原發性纖溶活性亢進。

⑥惡性貧血及肺、甲狀腺、子宮、前列腺手術。

⑦門冬醯胺酶治療白血病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