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家:高智商人群不需要朋友

心理學頭條號神奇小小,你的關注是筆者最大的動力。

微信公眾號:神奇小小(Mysterrry)

聰明的人給你一種怎樣的感覺呢?柏林社會學院心理學家研究發現,普通人和朋友相處感到愉快,而高智商人群則不同,或許他們不需要朋友哦。

社會交際水平和居住環境人口密度

研究

心理學家希望研究社會參與度和居住環境在不同智力水平人群中產生的影響,在一年的時間內採集了超過12000名志願者(18—25歲)的數據進行分析,尋找他們智商和其它因素的潛在聯繫。結果顯示居所人口密度低,人們的更加愉快,而對於智商較高的人這一點並不明顯。另一項研究中,心理學家試圖找到社會參與度與智商的直接聯繫。結果顯示與朋友相處的過程讓多數人感到愉快,而智商較高的人群心情更差了,這種現象讓研究人員困惑。

Advertisements

大草原理論

祖傳效應

祖傳效應被認為是大草原理論的延伸,進化心理學認為,人類的生活習慣是一個較為確定的值,假設一個人最初習慣處於一個人口為200的大草原環境下,當這個環境人口密度出現改變的時候,人會感到不適應,不僅僅因為生活條件的削弱,還有社會交流的無意識增強,這些都會造成普通人情緒波動。而對於智力水平較高的人,他們往往能快速融入環境之中,並且無社會交流不會影響他們的情緒。

人們印象中的牛頓

高智商=孤獨+自閉?

很多人對聰明的人有一些誤解,聰明的人是孤高自傲的,完全沒有社交能力,好比著名科學界牛頓,資料顯示,他年輕的時候就有嚴重的暴力傾向,他曾經打傷自己的同學,僅僅因為踩壞了他自製的風車模型,牛頓身邊的朋友都認為他的行為過分了,但是書籍中將此描述為有膽魄的行為。後來牛頓甚至把一個相親對象的手指卡在自己的煙斗裡面,場面十分尷尬。他的人生被認為是自我封閉程度較高且孤獨的。

Advertisements

神經心理學奠基人馬修·博格認為,普通人和聰明人的社會神經網路和非社會神經網路是矛盾的,好比社會的兩個極端。

非社會智力

心理學界認為亞斯伯格症候群是一種孤獨成癮的癥狀,患者的外在表現為對社會的認知程度較低,但是事實上,在推理能力測試方面,亞斯伯格症候群患者表現卻超出了普通人很多,於是有心理學提出了非社會智力的說法,認為部分人群智力表現為非社會層面。好比精神疾病患者KimPeek超乎常人的工作記憶能力,以及德國的自閉症患者Iris Grace展現出的空間想象能力,都是非社會智力的體現。

你認為自己與高智力人群相處的怎樣呢?你的盆友神奇小小,期待你的留言哦。

心理學頭條號神奇小小,你的關注是筆者最大的動力,將持續更新認知心理學文章 微信公眾號:神奇小小(Mysterrry)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