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菖蒲有效緩解耳鳴耳聾

石菖蒲是治療耳鳴耳聾的專葯

耳鳴耳聾是聽覺異常的一種病證。其中耳聾以聽力減退甚或聽覺喪失為其表現,耳鳴以自覺耳內鳴響(如蟬鳴、汽笛鳴響、海潮聲)為其表現。

現代醫學認為,耳鳴耳聾可由各種功能性或器質性病變引發。各種耳部(外耳、中耳和內耳)病變、一些全身性疾患(如高血壓、腦供血不足及神經衰弱等)以及應用耳毒性藥物等,均可引起耳鳴耳聾。本文所說之耳鳴耳聾主要指功能性病變所致者。

國醫學認為,耳是清陽之氣上通之處,為清竅之一。耳與腎、心、肝、脾、膽等臟腑的關係較為密切,與手少陽三焦經、足少陽膽經和手太陽小腸經等經絡也有聯繫。

耳為腎之外竅,深受腎精濡養;如若腎精不足,髓海失養,則會導致耳鳴耳聾等病變的發生,如《靈樞·海論》說:「髓海不足,則腦轉耳鳴。」

心寄竅於耳,《素問·金匱真言論》說,「南方赤色,入通於心,開竅於耳」。心屬火,腎屬水,水火互濟互調,則耳目聰明;如若心腎失調,水火不濟,也可導致聽力失聰。

肝與膽互為表裡,足少陽膽經循行耳之前後,並進入耳中。肝膽疏泄適度,則清陽得升,清竅得養;如若生髮太過,則氣機逆亂,壅塞耳竅,如《素問·臟氣法時論》所說:「厥陰與少陽氣逆,則頭痛、耳目不聰。」

脾主運化,升舉清陽之氣。如若脾氣不足,清陽不升,水谷精氣不能上養耳竅,或脾虛失運濕聚生痰,痰蒙耳竅,也可影響聽力,引起耳鳴耳聾。

引起耳鳴耳聾的病因雖多,但不外有內傷和外感之分。內傷病機多為惱怒化生風火,傷損少陽肝膽,風火循經上逆,以致耳竅閉阻;或驚恐傷腎,腎虛氣弱,精氣不能上養清竅,耳竅不利。外感病機多為風邪侵襲,壅遏清竅。

耳鳴耳聾有虛實之分。《景岳全書》說:「凡暴鳴而聲大者多實,漸鳴而聲細者多虛;少壯熱盛者多實,質清脈細,素多勞倦者多虛。」《醫貫》也說:「耳鳴以手按之而不鳴或減輕者,虛也;手按之而愈鳴者,實也。」

石菖蒲味辛苦、芳香,性溫,歸心胃經,具有化濕開胃、開竅豁痰、醒神益智的功能。其辛可制風,芳香能醒心神,辛溫相加可上開清竅,苦可燥濕化痰,辛開苦降,能上能下,善治耳鳴耳聾之證,實乃開通耳竅之聖葯,為歷代治耳病之良藥。所以《名醫別錄》謂其「聰耳明目,益心智」;唐代醫藥學家甄權在《藥性論》也中稱,石菖蒲主治「耳鳴」。因此,個人認為石菖蒲為開耳竅之佳品,可作為耳鳴耳聾的治療專葯。

筆者在以下所述辨證選方中,根據情況加入石菖蒲60--90g治療耳鳴耳聾,明顯優於不用石菖蒲者的療效。

1,治療外感型耳聾

外感邪氣,循經上擾,邪干清竅,阻礙氣機,則耳竅閉塞不通。石菖蒲辛香通氣,開宣清竅;使邪氣散,清氣通,耳鳴耳聾自愈。

若耳鳴耳聾,伴見惡寒重、發熱輕、無汗、頭痛身痛、鼻塞流清涕、苔薄白、脈浮緊等症,證為外感風寒、蒙蔽耳竅所致;治當發散風寒,開通耳竅;方擬麻黃湯加減。

若伴見頭痛目眩、口苦咽干、寒熱往來、胸脅滿悶、心煩欲嘔、舌紅苔黃白相雜、脈弦數等症,證為外感邪氣、侵犯少陽、壅塞耳竅所致;治宜清解少陽,開竅聰耳;方擬小柴胡湯合梔子豉湯加減。

2,治療痰濕型耳鳴耳聾

石菖蒲入心胃經,辛溫芳香,善化濕濁,善開清竅,能使濕邪去,耳竅靈,故可治療痰濁壅阻所致的耳鳴耳聾證。

痰濕上壅清竅,閉阻清竅,進而導致耳鳴耳聾。臨證可見耳悶如塞、頭暈頭沉或頭重如裹、胸脘滿悶、嘔惡痰多、苔白膩、脈濡滑等症,證為痰濕上蒙所致;治當健脾化濕,祛痰開竅;方擬溫膽湯加減。

3,治療瘀血型耳鳴耳聾

石菖蒲辛溫善行,又入心經,故而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稱,石菖蒲能「下血」活血,利氣開竅。

腦中風恢復期患者經常併發耳鳴耳聾病證。其鳴或如蟬鳴或如鼓聲或如風聲等,伴見頭痛如刺、舌質紫暗有瘀斑、脈細澀等症,實為瘀血阻滯耳竅脈絡所致;治當活血化瘀,行氣通竅;方用通竅活血湯(無麝香時可用白芷取代)加減,多能取效。

4,治療虛證型耳鳴耳聾

腎開竅於耳,心寄竅於耳,心腎精氣不足,耳因之不聰。《神農本草經》稱,石菖蒲「開心孔,補五臟,通九竅,明耳目,出音聲。」《名醫別錄》也認為,石菖蒲「主耳聾」,「聰耳目,益心智」。可見,石菖蒲尚有補益五臟精氣的作用,能補虛開竅,尚能治療虛證耳鳴耳聾證。

若證見耳聾耳鳴、頭暈目眩、氣短神疲、聲音低怯、倦怠乏力、食少便溏、舌淡白、脈細弱等症;證為中氣下陷、耳竅失養所致;方擬益氣聰明湯加減。

若證見耳鳴不休、頭暈目眩、腰膝酸軟無力、失眠健忘、手足心熱、舌紅少苔、脈細數等症;證為腎虛精氣不足、耳竅失濡所致;治當補腎填精,補下開上;方擬耳聾左慈丸加減。

若證見耳鳴耳聾、頭暈頭脹、面色紅赤、五心煩熱、腰膝酸軟、潮熱盜汗、舌質紅少苔、脈弦細數等症,證為陰虛陽亢、上擾耳竅所致;治當滋陰潛陽,清熱開竅;方擬天麻鉤藤飲加減。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