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三國,文臣王沈

王沈,字處道。三國時期魏國大臣、史學家。

王沈可以說是「官三代」,他的祖父是漢朝匈奴的中郎將,父親是魏東郡太守,他自己則更勝一籌,晉朝開國元勛。

王沈父母早逝,於是他就被自己的叔叔收養,他非常孝順,對叔叔的家人就像自己的親生父母一樣,而且特別喜歡讀書,寫文章,在人看來是個品質非常好的人。但是就是這樣的一個人卻也做了很不地道的事。

這事得從他步入仕途開始說起,正元年間,王沈官至散騎常侍、詩中,主要負責寫作,不過寫的不是別的書,而是《魏書》,這時候的他就比較會做人,不像陳壽寫《三國志》那樣什麼實話都寫,他就寫好的,當權者的隱諱之事則不會記錄。於是,王沈混了個比較好的人緣,加上他文采還不錯,深的魏帝曹髦的喜愛,經常把他叫來一起探討文學,對他十分信賴。

Advertisements

於是,故事開始了。曹髦感到自己的權力日益消減,感到十分生氣,作為一朝天子怎麼能受的了這份羞辱,曹髦決定反擊,便在公元260年五月初六的夜裡部署甲士,並把王沈、王經等人找來,對他們說「司馬昭的野心,連路上的行人都知道,我不能坐等被廢黜的恥辱,今天我就要和你們一起去討伐他。」王經聽了認為不可,便進行勸阻,但是曹髦不聽,還去稟告郭太后,就這個時候,王沈做了一件萬人唾罵的事,他和王業跑去找司馬昭,告訴了司馬昭這件事。結果可想而知,幾乎被廢的曹髦怎麼能抗衡司馬昭,曹髦被殺,王經也被殺,但是王沈卻因此立功,被封為安平侯。王沈用背叛換來了功名,被世人所不恥。

曹髦

你說王沈這人人品有問題吧,但是他還做了點正事,王沈升任豫州刺史后,來到地方,隨即下了一份教民令。大致意思就是說,「自古以來賢德之人都樂意聽到逆耳的忠言,不論是什麼人說的,只要是對的就應該被接受,但是我來了這裡之後,卻一句逆耳的忠言都沒聽到,希望軍內百姓積極發言,說的好的有賞賜,如果不信,我還可以對天發誓」。教令還沒有發,他的主簿就提出異議,說他這樣不行,真正有思想的人不會因為賞賜而來,而貪圖賞賜的人則會想盡辦法,自古名君能得到忠言直諫是因為為人坦蕩,心懷天下。王沈說不過他,於是就聽了他的意見,沒有發布教民令。后公元263年,王沈在面對孫吳時,因守城有功升為鎮南將軍。

Advertisements

司馬炎

公元265年,司馬昭去世,司馬炎繼位並篡魏建立晉朝,王沈作為開國元勛,大受賞賜,司馬炎還打算把朝政都交給他,可惜公元266年,王沈去世,司馬炎非常悲痛,穿孝服哀悼,並在其去世后第二年依然下詔書吊念。后咸寧年間,又追封王沈為郡公。可見王沈對司馬家族的重要。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