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期間 農村過年必須做的三件事

【春節特輯,小佛說史原創作品,請勿轉載】

一放假,小佛就從兩千裡外的廣東回到四川,熟悉的小鎮,熟悉的人們,鄉鎮的熱鬧在近年關的時候顯得更加熱烈。有人說,他鄉容不下靈魂,故鄉安放不了肉體,靈與肉糾纏之後,就有了春運。還在春運路上的你們,可還好?回家很著急,但是記住安全第一,家人在等你回家過年。

要過年了,小佛就來給大家講講我們這邊過年的一些習俗吧,不知道曾經經歷過的你們,現在是否還在經歷。除夕是中國農曆臘月最後一天的晚上,它和大年初一這兩個緊密相連的時間點,其實可以理解成是中國傳統文化一貫的精神追求——慎始敬終。從小到大,有三件事在過年期間特別重要,且聽小佛一一道來。

(一)祭祀祖先和神明。

「除夕最忙碌。祭祀之禮有三:祀祖先,祀灶,祀天地也。」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中,人們會不自覺的把福禍的來源歸於神明的指示,因此在辭舊迎新之際,祭祀祖先和神明就顯得尤為重要。「懸神軸於堂中,陳設几案,具香燭,以祈一歲之安」,希望通過這種虔誠的祭祀以祈求神靈能保佑新的一年平安。

Advertisements

小佛在有一神壇,上書「天地君親師,金爐不斷千年火,玉盞常明萬歲燈「,天地君親師旁邊還有小字:「觀音大士、文昌帝君、福綠財神、藥王真人」,自然少不了我「李氏先祖」。年夜飯之前,最先拜天地神君、壇神等等,接著是拜家中先祖,各種菜肴(豬頭肉和豬尾巴必不可少,寓意有頭有尾)擺放到八仙桌上,全家叩頭拜祭,我媽媽總是焚香燒紙錢的時候,向祖先祈求家裡平安,我在外以一切順利,拜祭完了不送祖先,意思是「請祖宗在家過年」。祖先在正屋吃飯的時候,我們就要去廚房「接灶",就是迎接灶神,和小年送灶禮儀差不多,就是供上糖果和豆腐,祭拜灶神的時候切記葷腥,我媽說的。

不知道城裡人是不是也會做這件事,反正在農村,祭祀祖先和神明顯得尤為重要。

Advertisements

(二)吃年夜飯。

小佛家裡只有四個人——我、父母、奶奶,但是年夜飯,老媽做的十分講究。魚——年年有餘;青菜白菜——一清二白;豆腐——都福……當然米飯和魚是不能吃完的,一定要留到第二年吃,也就是大年初一。當然,我們吃飯的時候,祖先已經上桌吃了很久了,小時候一想到此就滲得慌。(此處應該有壞笑的表情)

其實大年初一也是很有講究,不能掃地。(後面這句話用四川話念,別有一番味道)早上要吃人腦殼——湯圓,中午要吃掉井繩——麵條,晚上要吃盛jiaojiao——也就是年夜飯剩餘的魚、肉、米飯等等。我直到現在也沒有弄懂,為什麼大年初一要吃那麼恐怖的東西。

(三)除夕守歲。

除夕之夜,合家團圓,這是中國春節習俗的重要內容。一家人圍爐把酒敘舊話新,向家人分享這一年所得,特別是小佛這種常年在外的人,這是中國春節習俗的重要內容。「家人徹夜不眠,日守歲。」小時候最高興的是過年有壓歲錢,正所謂「除夕,尊長給卑幼賀錢,謂之壓歲錢。有詠除夕詩云:夫妻同飲合歡酒,兒女平分壓歲錢。」守歲的時候,我媽總會要求我好好泡腳,希望來年我可以趕檯子——普通話翻譯就是趕上好事,這樣一來,除夕夜的洗腳也是很有儀式感。

凌晨鐘聲響,噼噼啪啪的鞭炮聲中迎來了新的一年,「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小佛也提前祝願大家,新年快樂,當然,歡迎大家一起閑話家鄉過年風俗,聊聊各地差異。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