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暑又祛濕的經典妙方,值得收藏!

在炎熱的夏季,人們都會想到祛濕,更會想到祛暑。尤其是盛夏來臨,高溫嚴酷,燒烤模式開啟之後,更是酷暑難耐,消暑祛暑成了人們普遍關注的話題。在祛暑的中醫方劑中,有一個十分經典的方劑,被譽為「凡人之仙藥」,「祛暑之良方」。因其價格便宜,效果顯著,也是夏季家庭必備的藥品之一。

那麼這個方子究竟姓甚名誰?真有如此厲害?這個方子就是自金元四大家的劉完素所創的六一散。六一散這個方子十分簡單,充分體現了中醫大道至簡的思維以及簡便驗廉的特點,全方僅僅兩味葯——滑石和甘草。但是,這兩味葯的配伍比例卻比較獨特,是由滑石六份和甘草一份組成的,也就是滑石與甘草的藥量比例為六比一,因此得名為六一散。

六一散,這個方子,可以說是夏季祛暑祛濕的經典妙方,是專門針對暑熱挾濕之證而設的。那麼,當時大名鼎鼎的劉完素是基於什麼原理創建這個方子的呢?這個理論源泉來自於《黃帝內經》。在《素問•至真要大論》中指出,「熱者寒之」和「濕淫於內,……以淡泄之」的治療原則,所以暑熱挾濕,當以清暑利濕為基本原則。

而這個方子中選用的滑石,味甘淡性寒,質重而滑,甘以和胃氣,寒以散積熱,淡能滲水濕,質重下降,滑能利竅,以通水道,《本草通玄》稱其能「利竅除熱,清三焦,涼六腑,化暑氣」;《本草再新》謂其能「清火化痰,利濕消暑,通經活血,止瀉痢嘔吐,消水腫火毒」;「是為祛暑散熱利水除濕,消積滯,利下竅之要葯」(《本草經疏》),既能清三焦,解暑熱,又能滲濕邪,利小便,所以是整個方子的君葯。

再來看看甘草,甘緩性平,李東垣稱其「生用則氣平,補脾胃不足,而大瀉心火」,既可清熱瀉火和中,又可緩滑石之寒滑重墜太過,為佐使葯。

這樣兩味葯搭配起來,可以起到清熱解暑,利水通淋的作用,使內蘊之濕從下而泄,則熱可退,渴可解,淋可通,利可止,正與《明醫雜著》提到的「治暑之法,清心利小便最好」之意吻合。

這麼簡單的兩味葯,有什麼深意呢?從配伍的角度有什麼講究呢?這個方子的特點還是在於藥量的配比,中醫不是自古即有不傳之秘在於量嗎?這個方子就是典型。本方用六份質重寒滑的滑石,與一份甘緩和中的甘草相配,清熱利水,甘寒生津,使清熱而不留濕,利水而不傷正。

六一散這麼好,那麼在什麼情況下使用呢?一般來說,暑熱挾濕之證。暑熱之邪中傷於人,容易使人出現體溫升高、發熱的癥狀,或出現中醫所說的「上火」癥狀;而且由於人體津液損失,往往會伴有口渴喜飲的脫水癥狀;以及小便量少、熱痛、顏色發黃甚至尿閉等癥狀;如若暑濕傷及腸胃,還會出現嘔吐或腹瀉的癥狀。這些就是六一散的適應證,可以使用六一散。當然,還有一個簡單的判斷方法就是是否有小便赤黃短澀之症,有則可用,若小便清而長則不宜用。在使用六一散的時候,以涼開水調服效果最好。

六一散不僅僅是個治病良方,也是一個經典葯對,在此基礎上添加一些其他中藥,則又是另一番天地。如兼有心煩不安的癥狀,可加上硃砂少許調服,名為「益元散」;若兼有目赤咽痛、口舌生瘡等症,可加青黛少許,名為「碧玉散」;如兼有輕微的外感(發熱、頭痛等)的癥狀,可用鮮薄荷葉煎湯或搗汁少許同服,名為「雞蘇散」。這些藥物的加入,使得六一散在原來的基礎上大放異彩,但這些方劑,都是夏季治療暑病的良方。

六一散不僅僅可以內服治療暑濕之證,還可以外用治療濕毒瘡瘍。尤其是在民間,常常會用六一散給小兒浴后塗撒,既可防止痱毒,又可預防濕疹,可謂是「一箭雙鵰」。

對於六一散的功效,其實在劉完素的眼裡,認為是「神驗之仙藥」。他認為六一散具有通九竅六腑,生津液,去留結,消蓄水,止渴,寬中,除煩熱;補益五臟,大養脾胃之氣;安魂定魄;明耳目,壯筋骨,通經脈,和血氣,消水谷,保元真,耐勞役饑渴,宣熱,久服強志,輕身,駐顏,延壽;能令遍身結滯宣通,氣和而愈等功效。適用於身熱,吐利泄瀉,腸澼,下痢赤白,癃閉淋痛,石淋,腸胃中積聚,寒熱,心躁,腹脹痛悶;內傷陰痿,五勞七傷,一切虛損,癇痙,驚悸,健忘,煩滿,短氣,臟傷咳嗽,飲食不下,肌肉疼痛;口瘡,牙齒疳蝕,百藥酒食邪毒,中外諸邪所傷,中暑,傷寒,疫癘,饑飽勞損,憂愁思慮,恚怒驚恐,汗后遺熱,勞復,兩感傷寒;婦人下乳催生,產後損益血衰,陰虛熱甚,一切熱證,吹奶乳癰,等等。正如劉完素自己所說,「若以隨證驗之,此熱證之仙藥也,不可闕之」。

如此看來,中醫還真是很神奇,這麼簡單的兩味葯,運用起來就是氣象萬千,奧秘無窮。六一散在祛暑除濕方面的確十分獨到,只要對證使用,且屢試不爽。

(本文由「金蘭中醫學社」獨家出品,圖片來源於網路,作者金蘭,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