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重溫」心房顫動合併心力衰竭治療進展

心房顫動與心力衰竭的關係

心房顫動(房顫)與心力衰竭(心衰)是兩種發病率和死亡率較高的心血管疾病,它們常常相互並存,相互促發,相互加重,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和預后。

最近的一項ORBIT-AF研究納入6545例不伴有心衰的房顫患者,2年隨訪中,有3.6%的患者出現心衰,並且該研究顯示房顫伴有心衰患者住院風險增加3倍,死亡風險增加2倍。Framinghman心臟研究顯示,隨著心衰程度的加重,房顫的發病率也逐步提高,兩者同時存在往往提示患者的預后更差。

關於房顫與心衰相互促發的機制往期文章給大家做了詳細介紹,神經內分泌的激活、細胞內外的變化、電生理的改變均對房顫和心衰的發生髮展提供了基礎。房顫和心衰相互並存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它們具有許多相同的危險因素,如:高血壓、吸煙、肥胖、高齡、心臟瓣膜疾病、既往缺血性心臟病和糖尿病等。

Advertisements


房顫和心衰的治療策略

了解了房顫和心衰的相互關係,大家心裡可能會期待看到有效的治療策略。房顫合併心衰的治療策略包括節律控制(轉復竇性心律)/室率控制(控制心室率)和抗凝治療。維持竇性心律對伴有心衰的房顫患者有重要意義,竇性心律可以增加心排血量,恢復心房有效收縮功能以及心室的順序激動,預防和改善心衰的發生和發展。

在最近剛剛結束的歐洲心血管大會(ESC)上公布了兩項關於房顫合併心衰的重要研究結果。其中RACE3研究顯示控制危險因素、改變生活方式等積極的上游治療有助於早期持續性房顫及心衰患者維持竇性心律,改善其預后。積極上游治療是指在進行常規節律控制的基礎上,加用醛固酮受體拮抗劑、他汀類藥物,控制飲食,諮詢醫生和心臟康復治療等,這就提示大家儘早的積極治療,遵從醫囑可延緩病情的進展,提高生活質量。

Advertisements

臨床工作中發現藥物治療維持竇性心率效果有一定局限性,隨著研究不斷深入,導管消融治療房顫,維持竇性心律獲得了越來越多的肯定,這也給更多的患者帶來了福音。

美國Marrouche醫生在今年ESC大會上報告了CASTLE-AF研究的結果,與常規治療相比,左室功能不全合併房顫的患者使用導管消融術的臨床獲益更多。研究納入了有癥狀的陣發性房顫和持續性房顫,且左室射血分數(LVEF)<35%的患者,隨機分為兩組,一組進行導管射頻消融治療,一組進行常規藥物治療,研究主要終點事件包括全因死亡率和因心衰惡化住院。經過60個月的隨訪,研究顯示導管射頻消融組主要終點發生率為28.5%,使用常規治療的患者為44.6%,全因死亡率下降47%,因心衰惡化住院下降了44%。由此可看出,導管消融術能夠降低房顫合併心衰患者的死亡率以及因心衰再住院的比例。該研究對房顫合併心衰患者臨床治療策略的選擇具有非常重要的臨床意義。

(文中圖片來自於網路)

本文同步推送於微信公眾號「同仁房顫在線」(微信號:trfczx),歡迎關注!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