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蹤城究竟在哪裡?

根據《淄川縣誌》文獻記載「按與地記雲魏明帝景初二年以遼東新沓民渡海歸於此,置新沓縣以居之,齊乘雲反蹤城,在般陽北齊景公失馬尋蹤而得於此。今淄川縣東北駱家莊西廢城遺址既是,或曰廢城。是唐武德元年析置長白縣。」

據史記載,反蹤城是春秋戰國時齊國的屬地,齊國故都臨淄,離此60餘里。據傳齊景公訓馬奮戰,不慎失馬得於此。后在此地設一訓馬場。據考古發現,這一訓馬場就是現在羅家莊至大鸞橋的一莊稼地,日「馬到地」,長600餘米,寬400餘米,平整寬闊。系馬樁、箭靶墩曾有發現。地下方正的三合土平台,大概就是觀看訓馬的觀禮台。

春秋戰國時期,齊桓公居五霸之首。齊文化逐漸成熟。當時齊國政治穩定,經濟繁榮,國力強盛,齊國已是東方大國。閑暇之時,齊桓公出國遊玩、狩獵,當在情理之中。而反蹤城一帶地勢南高北低,四面環山繞水,氣候溫暖濕潤,森林茂密,野草叢生,動物繁多,自然風光優美,又是齊國的屬地,因此,齊桓公經常率部下到貝丘山一帶狩獵、遊玩。在城西南有一片低洼地日外城灣,返回途中,至此,就在這裡飲馬、休憩。夏天在灣中洗涮,嬉水玩耍,好不愜意。

Advertisements

晚史於反蹤城的羅家莊,地理位置、城池建築與其相似,實屬由反蹤城的沿革變異立城。羅家莊約立於隋唐時期,而反蹤城則設於春秋戰國之時。羅家莊創設五門:東日「錦川」、西日「古城」、南日「書帶」、北日「奎星」,東南又設「企暾」,這五門都有一定的含義。西門(即古城)意寓站在西門可以看到古城,而古城就是反蹤城。

從反蹤城的遺迹中,我們仍可依稀窺見古城的原況原貌。現在的羅村城雖已改天換地,面貌一新,但過去的城牆還留有遺迹。羅村大樓以北,航空三角架下還埋藏著反蹤城的一段城牆,當地人稱南城嶺。在羅村西南方向也曾發現高高的三合土建築的城牆,可以想象那時的反蹤城一定是城牆高築,壁壘森嚴,且有四個大門,巍巍壯觀。春秋戰國時期,反蹤城一帶由於國力強盛,已步人封建時代,政權建設比較完備,這裡不但有自己的軍隊,也已經設立了懲治、關押犯人的監獄。20世紀60年代整地改土中曾出土了當時的刑具,發現了當時監獄的遺迹,由此可見反蹤城曾是齊國政治、經濟、文化的重地之一。

Advertisements

反蹤城政治、經濟、文化源遠流長,給歷史增添了色彩,給後人產生了重大影響,至今人們還流傳著「臨淄為京,羅村為城」的說法。由此可見,反蹤城在歷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說明它與羅村有著千絲萬縷的血緣關係。

追溯歷史,回眸過去,初展縣誌,依稀窺見:般陽北,羅家莊西,有一座美麗的古城——反蹤城。再諳歷史,多方考證,反蹤城享有盛名。反蹤城位於般陽北,羅家莊西。西至大窵橋西河(貝丘山),東至錦川河,南至黌山,北至賴水河。四面環山繞水,城牆高築。城中,小橋流水,林木茂盛。房屋錯落有致,掩映在密林中,縈繞於雲霧下。城隍廟宇散布其中,如畫卷,如仙境,令人心曠神怡。

可惜,由於反蹤城歷史久遠,城池沿革,變異,原城原貌早已不復存在,人們只好以歷史的簡單記載和略存的遺迹、考察、佐證,描繪其當時的城況城貌了。按多方史料考證,反蹤城位置大體在大窵橋村位置或附近是比較確切的。現在,站在大窵橋村村南往南面耕地一看,即可見一片高起的地望,村裡老人記憶中村南也有個「城子嶺」,此或即為反蹤城北城牆位置。假如下一步的考古工作能令當時的城池顯現,那將是一筆巨大財富。

地理環境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