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原生桌面:虛擬桌面的解構與重新定義

桌面雲以及代代相傳的各種桌面管理技術的演變過程可以看成是一部「桌面管理學」的發展史,無論是Windows自帶的多用戶機制、RDP遠程連接協議、簡單的工作組、複雜的AD域和組策略,還是無盤工作站、共享網盤、各種各樣的網吧電腦管理軟體,還是近些年熱門的虛擬桌面、雲桌面,說到底都是為了把電腦桌面管好用好,還能藉機衍生出更加新穎豐富的應用場景。由於桌面電腦的管理多少帶有辦公管理制度的人為背景,因此每一種技術手段都有現實的存在價值。

桌面管理技術當前已經演化到了桌面雲階段,虛擬化和雲化的概念正在被用戶逐漸理解和接受,夯實了地位,也許還是個終結者。但桌面雲不是一蹴而就的,就像人工智慧、大數據、物聯網一樣,從人類歷史長河中看不過是一頁紙的篇幅,但是它們也有專屬時代的演化過程,桌面的雲化同樣繞不過這一過程,至少目前還沒有看到休止符。

Advertisements

那麼桌面雲的演化過程接下來還有哪些劇情?從已經上演的情節來揣摩一下,或許能看出端倪,可以說它是從桌面虛擬化開篇,而將以雲原生桌面為終極。

虛擬化階段是從CPU硬體輔助虛擬化的落地開始,通過虛擬機管理平台軟體創建桌面虛擬機,在桌面操作系統內部進行適當的性能體驗優化,對遠程桌面協議進行改良甚至重構,外接瘦終端,控制一下USB等外設訪問許可權就可以使用桌面了,最近還有vGPU技術對性能優化錦上添花,可以說虛擬桌面這一章節已經進入尾聲。

虛擬桌面階段對管理平台要求不多,支持基本一些虛擬機的基本操作即可,例如創建虛擬機、刪除虛擬機、開機、關機、重啟,調整配置參數等等,這些都是VmWare、Citrix已經做過的事。

Advertisements

但是技術演進的趨勢無法阻擋,拉弓沒有回頭箭,桌面一旦進了虛擬機這艘船,就不再有返程票了,已經虛擬化的桌面怎麼進一步雲化?

說到雲化,先重溫一下雲計算的定義,最耳熟能詳的就是關於雲計算和傳統虛擬機管理的比喻,一是自家打井蓄水和從自來水公司接引,二是養寵物和放牧牲畜,具體內容不多說了,可以自行百度。抽象點的解釋就是:雲計算的思路是要把一個複雜的軟體對象進行細粒度的剝離和解構,還原其本來面目,將本質的、用戶專有的東西保留到持久化存儲中去,將臨時的、無狀態的部分儘可能地細粒度化、可度量化,交給規模化的資源池實現按需動態分配,隨用隨取,合理計費。

因此桌面深度雲化的過程就是先建立起一個支持規模化運營和彈性擴展的資源池,搭配一個持久化存儲空間,然後將桌面實體不斷解構,私人物品持久化保留,公共物品層層分割,支持到資源池中動態獲取(共享單車?共享充電寶?),就像虛擬伺服器被持續不斷地肢解成容器、微服務一樣。

先說規模化運營和彈性擴展的資源池。它不再是一個簡單的虛擬機管理軟體能夠實現的,而是需要一個骨子裡帶著雲計算架構思維的平台,例如OpenStack。OpenStack桌面雲平台並不是一個簡單的虛擬機管理器,而是一個超集和升華,主要體現在:

1.規模化擴展。一旦資源池規模擴大,傳統虛擬機管理器便捉襟見肘,而OpenStack考慮到了用Region/Cell這樣的區域或單元的概念來保證能夠大規模地擴展下去;

2.高可用。無狀態的執行對象投放到雲計算資源池中,有生有滅是家常便飯,OpenStack雲平台的調度、異地重生、應用編排等功能設計思路有著與生俱來的優勢;

3.對分散式存儲、OVS虛擬網路等配套技術的支持與融合;

4.運維。OpenStack配合Zabbix、ELK等套件可以提供體系化的監控數據採集、時間序列化日誌分析、並且通過開放式API支持多種運維工具的定製,通過Keystone支持LDAP集成認證;

要做這樣一個包羅萬象的軟體平台,就不能再像普通的APP、應用軟體那樣百家爭鳴了,它得有一個具備長期演化生命力的架構設計思路,形成技術生態體系,既需要適時擺脫過度需求的束縛,又能夠為深度定製化留下空間,如果做的不好,十有八九是技術債務一籮筐等著償還,遲早總會面臨著捉襟見肘的局面。

再說桌面實體的不斷解構。桌面雲平台致力於把桌面對象變成一個可以現用現取,用完即扔的資源,這對熱衷於井井有條地打理電腦桌面,設置漂亮的壁紙,排列整齊的圖標,部署配置大量業務應用軟體的用戶場景可能無法接受,桌面豈是池中物?

其實細思下來,用戶對桌面真正關心並不是底層的Windows操作系統,而是其中的軟體應用和業務數據,如果不能運行業務軟體,掛載和訪問業務數據,再好的操作系統也沒有意義,除了業務應用和數據,實際關心的還會有用戶個性化配置,比如賬號密碼、主題美化、自定義選項等等,都可能會影響工作效率與情緒,這些才是桌面的本質內容。因此桌面的解構過程並不是無緣無故地將其大卸八塊,而是業務應用和用戶個性化的內容將會被歸類成需要持久化的部分,用OpenStack的話來說,這就是UserData,而桌面底層操作系統、微軟持續發布的漏洞補丁,甚至操作系統許可證,都可以看成是無狀態、臨時的東西,如果能將其剝離耦合,投放到公共資源池中按需使用,一分錢一分貨。對桌面的這種雲化改造與「雲原生」(Cloud Native)計算基金會倡導的傳統企業實現IT系統的雲化核心理念其實如出一轍,所以可稱之為雲原生桌面,「雲原生」改造將會給桌面的定義帶來質的變化。

當虛擬桌面逐漸被接受推廣成為新常態,遍地開花,產生規模化效應時,支持資源池化運維和「雲原生」改造的雲管理平台便開始發力。在桌面雲的各個組件中,瘦終端不夠可以繼續買,伺服器不夠可以繼續裝,而管理平台的選擇是一錘定音的,白首不分離,因此選擇一個合理的雲管理平台,也就等同於站到了正確的技術演進道路上。

作者介紹:

張文劍,南京機敏科技首席架構師,主攻OpenStack VDI,參與編寫中國開源雲聯盟桌面雲標準,主持機敏雲平台1.0、2.0版本的研發。

雲技術社區介紹:

雲技術社區成立於2014年,國內最大的雲技術交流平台,分享在雲計算/虛擬化項目實施中的資訊、經驗和技術,堅持乾貨。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