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叛逆」來臨:爸爸媽媽到底該拿你怎麼辦,我的小小少年?

真心爸媽最近遇到了好幾樁求助,問題都是一個:青春期叛逆。孩子都是14歲,初中生。爸爸媽媽都是被孩子的「叛逆」折磨得又急又氣,束手無策。

14歲的孩子,到底是怎麼了?為什麼父母會被逼到如此程度呢?父母到底該怎麼辦?

尊重孩子的成長,給孩子一雙合腳的鞋

一位求助的媽媽說:

「孩子現在對什麼事都興趣不大,就想玩手機。我們想方設法找他聊天,帶他出去玩,孩子對我們總是不理不睬,不願意參與家庭活動,而且一有不如意就喜歡跟我們鬧,講狠了還跟我們頂嘴,家裡人都說孩子不孝。是不是要帶他去看心理醫生呢?有時都想放棄了不管了,可真不管他又擔心他變的更壞。該怎麼教育呢?」

我把這件事講給15歲的大兒聽,問他:「你怎麼看?」孩子淡淡地說:「說孩子不孝,要看爸爸媽媽認為什麼是孝順,14歲的孩子,跟父母頂幾句嘴,不是再正常不過嗎?」

Advertisements

確實,我們很難找到長到十幾歲,從不跟父母頂嘴的孩子,當然,也找不到十幾歲還特別喜歡粘著父母的孩子、十幾歲還對手機毫無興趣的孩子。

但很多爸爸媽媽卻不能接受,孩子從乖巧聽話的小寶貝,長成了沒那麼聽話、和父母沒那麼親密,而且還總是堅持自己那些在父母看來不那麼好的興趣的孩子。

這正是父母覺得青春期孩子叛逆的重要原因之一:孩子在快速成長,而父母卻成長太慢,還沒有學會如何與一個自我意識迅速發展孩子相處。

這就像是孩子的腳在不斷長大,大人卻仍舊讓他穿著號碼已經太小的鞋,穿著這樣的鞋,腳不舒服,鞋也不舒服,要麼是腳被磨破,要麼是鞋被頂穿。

解決辦法只有一個:尊重孩子的成長,給孩子換一雙合腳的鞋。大人不要再事無巨細地去管孩子,不要再把他當成可以隨父母捏圓捏扁的小嬰兒,不要再用以往的尺度,去評判孩子行為。

Advertisements

放棄操控,給孩子一個自主的空間

另一個男孩,也是14歲,他爸爸媽媽遇到的問題是,孩子拒絕上學。大人好說歹說,孩子就是不聽,父母沒有辦法,去找一位好朋友哭訴,回來再對孩子採取「哀兵」策略:「你看,爸爸媽媽都被你氣得去醫院打吊針了……」,可孩子依然無動於衷。兩個大人簡直是完全絕望了。

我跟孩子的父母討論問題根源,他們告訴我:

孩子最初在私立學校上學,成績很好,但是課業壓力很重,爸爸媽媽覺得心疼,就利用假期,送孩子出國去試讀,讀了一個月,覺得國外學校的課程太簡單,又把孩子接回來,送去公立學校。原以為在私立學校打下了好基礎,到公立學校一定能名列前茅,不想第一次考試,成績很不理想,孩子自己很沮喪,開始不喜歡上學。父母沒有辦法,又想跟孩子討論轉去國際學校,可原來乖巧聽話的孩子無論如何都不幹了:我不上學了!

問題就在這裡了——轉學、出國、回國、再入學、再討論轉學的過程中,孩子完全沒有一丁點自己拿主意的權利,都是在被爸媽以愛的名義操控著,不停地去面對新環境,而爸爸媽媽做這些決定的時候,卻完全忽略了孩子可能遇到的困難和挑戰。

按照爸爸媽媽的說法,孩子一直都非常乖巧聽話,所以孩子一旦開始拒絕父母的安排,大人就覺得受不了了。

但問題是,再乖巧的孩子,到了青春期,也會開始尋求自主。一個尋求自主,一個過度迷信家長權威,總是試圖對孩子施加控制,讓孩子乖順地服從自己。於是,衝突就不可避免地發生了。這正是很多父母覺得青春期孩子叛逆的第二個重要原因。

那麼,怎麼辦?我給那對爸爸媽媽的建議是:這一次,聽孩子的,孩子要轉學,就幫他安排轉學,孩子不要轉學,就支持他在現在的學校努力學習。孩子總有一天要長大,你不可能永遠操控他的選擇。

給孩子愛與支持,讓孩子有一個安全的港灣

另外一位媽媽跟我討論的問題是:男孩,剛上初中,學習狀態很不好,媽媽認為他適應初中生活太慢,一直要求他調整狀態,而孩子根本不聽,持續好幾個月,沒有一丁點改變。於是媽媽就急了:這孩子,怎麼叛逆得這麼厲害?

跟這位媽媽挖掘問題根源,結果她告訴我:孩子的父親,五年來一直生病,最近去世了。

發生這麼大的事,對孩子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情感打擊,他怎麼可能馬上就像媽媽期待的那樣,順利適應初中生活呢?

這位媽媽的問題,也讓我想起最近聽到的另一件事:一個初中女生,父母一直在鬧離婚,孩子被寄養在姑姑家,結果慢慢就出現逃學、和同學打架等問題,最近的消息是,因為抽煙和連續曠課,孩子從學校得到一個嚴重的處分。

家庭中的重大變故,常常成為一小部分孩子出現大人眼中的「叛逆現象」的重要原因,因為這些變故,很可能造成父母無法給孩子足夠的愛與支持,而愛與支持,恰恰是青春期孩子特別需要的心理資源——他們需要確認,在自己一路向前的時候,有一個安全的港灣,能夠容納他在青春期的彷徨、不安,一旦這個港灣消失,巨大的不安全感就會襲來,讓他們沒有足夠的能量繼續前行,甚至一些孩子,可能會通過一些偏差、出格的行為去尋求支持。

所以,我給那位媽媽的建議是:不要再說孩子叛逆,也不要再跟孩子的學習狀態較勁,用充足的愛,去幫助孩子慢慢平復失去父親的巨大心理創傷。

堅決和孩子站在一起

說實話,作為兩個青春期孩子的爸媽(一個15歲,一個12歲),在這三個個案中,我們都沒有看出孩子的問題,反倒是看到了孩子的「可憐」:

不過是玩玩手機,頂幾句嘴,就被大人說成「不孝」,就要被送看心理醫生,甚至可能被放棄;被爸爸媽媽從一個學校轉到另一個學校,無所適從中成績下滑,卻被認為是有意和父母對抗;遭遇父親去世的巨大不幸,不但沒有得到足夠的關愛、安慰,卻被抓著學習狀態不放。

孩子們被管控得太多太多,得到的理解和支持,卻實在太太少。

孩子不過在用成人眼中的「叛逆」告訴父母:我長大了,請把我當成一個獨立的人,尊重我,理解我,給我更大的空間。

而父母,卻不由分說地給孩子「青春期叛逆」的標籤,讓他們背上悖逆父母的污名。——如此對待孩子,我們是和孩子有什麼仇嗎?

夏山學校創辦人、著名教育家A·S·尼爾在他的著作《夏山學校》中說,他經常被稱為「反家長」的父母,因為他總是「狂熱」地支持孩子,而要求父母做出改變。

在這一點上,真心爸媽也是一樣,在所謂「青春期叛逆」的問題上,我們選擇堅決地和孩子站在一起,努力說服父母們:

愛孩子,

支持孩子,

給他成長的自由,而不是以愛為名的控制。


真心爸媽(徐智明、高志宏):

我們是一對真實的爸爸媽媽,本科均畢業於北京大學,真心媽媽為中國傳媒大學博士。育有兩子,一個十一歲,一個十四歲半。我們在這個專欄中所分享的,都是自己親身經驗、思考所得,所有文章均為原創,歡迎轉發分享、評論、討論、提問。(原創文章,未經許可,謝絕「轉載」)真心爸媽的育兒直播課程已經推出,請至千聊客戶端搜索「真心爸媽」。

真心爸媽已出版的育兒書:《育兒基本:找到好方法,輕鬆做爸媽》

育兒基本 找到好方法 輕鬆做爸媽

¥29.9 京東
購買

養育是不控制孩子,也不懈怠自己。 《育兒基本》分享真心爸媽實現孩子自主生活、自主學習、自主閱讀、自主情感的基本教養法則。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