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芎茶調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一類方

川芎茶調散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一類方

主證分析

外感風邪頭痛。

是代表性方劑,也是常用方。

外風頭痛

風邪循經上犯→阻遏清陽,氣血逆亂→頭痛、目眩

伴見表證→惡風發熱,脈浮

川芎茶調散歷來對它治療頭痛這個功效來說,非常統一。其爭論主要集中在是外風頭痛,這個為主,能不能治療內風頭痛?也就是說治療頭痛的一個範圍。過去醫家討論當中,根據他們臨床實踐的體會,有些分歧。我們首先從外風頭痛角度來分析,這個方主治證候的病機。運用當中再考慮它可以治療多種頭痛。現在川芎茶調散臨床上可以用於外風,比如說,感冒以頭痛為主的,表證較輕的,這是一個常用方。從用藥的組成,它是一個偏溫為主的。藥物性味辛溫為主。所以相對用於外感偏風寒頭痛,這是它的基本證治。用於像類似風熱這類頭痛,川芎茶調散經過加減變化,也是可以使用的。現在用除了外風頭痛以外,也常用於比如神經血管性頭痛,偏頭痛也可以使用。和古代醫家看法也有接近的地方。

Advertisements

外風頭痛,外邪屬風,風邪循經上犯,「傷於風者,上先受之。」這樣阻遏上部的清陽,頭部的清陽之氣,氣血逆亂,頭部氣血逆亂就造成頭痛、目眩這些表現。由於風為外邪,所以出現惡風發熱,脈浮這類兼見的表證。從主治外風頭痛來看,可能有同學要問,這帶有一種解表劑的特點。歷來在分類方面,也有這樣的不同,有的放在祛風止痛,治頭痛。也有放在解表劑裡面,那比如《醫方集解》《成方切用》都是放在解表劑裡面。我們各版教材基本上是放在治風劑的。很多參考書也有放在解表劑裡面,這個應該怎麼看呢?川芎茶調散方名叫川芎茶調散,那是制定這個方的作者來看,把它立足於川芎為治頭痛之要葯。川芎又是祛風止痛,辛溫能升散,所以它主治集中在頭痛上,特別是外風頭痛,所以放在治風劑,主治以頭痛為核心是比較適合的。

Advertisements

另一方面,在臨床使用當中,對川芎茶調散它主證部分不是強調外邪,並不強調外邪。所以實際運用當中,現在國內常用的一個新葯,太極通天液,基本組方就是川芎茶調散,調整用量而已。它既可以用於外感風邪頭痛,也常用於經過使用一些年了,擴大治療範圍。也可以用於偏正頭痛。特別現代醫學講的,神經血管性頭痛,偏頭痛了,也能取得明顯的效果。根據這些情況,放在治風劑比較恰當。

功用

疏風止痛。(外風頭痛為主,既有外來風邪,又造成頭部氣血逆亂)

方解

川芎

活血行氣止痛

薄荷

清利頭目,制約辛溫藥物

荊芥

清利頭目

羌活

辛散祛風,止頭痛

分經論治

白芷

細辛

防風

使

甘草

調和藥性

茶清

清利頭目,引熱下行,調節方中藥物的寒熱偏性

如果外來風邪偏風寒的話,過去有很多方書,還有一些醫家包括現代的秦伯未,這些醫家認為羌活、白芷,可以做君葯。或者有的羌活、白芷聯合做君葯。也有些醫書里把薄荷、荊芥做君葯。認為薄荷量最大。所以這個不統一。但因主證以頭痛為核心,風邪引起。那應該川芎做君葯。這個多一些,方名又是川芎茶調散,川芎活血行氣止痛,針對風邪引起頭部氣血逆亂來說,川芎做君葯,也有它的道理。對於主病主症比較適合。

臣葯是薄荷、荊芥,薄荷在方中用量很大。為什麼用量大呢?全方偏溫,薄荷一個能夠清利頭目,一個能制約大隊的辛溫藥物,使它們不至於辛散太過,從現在臨床使用來看,人們現在用於風寒、風熱,甚至包括內傷頭痛也使用。那特點就把薄荷量增大,它自身能清利頭目,又能制約其它的溫燥葯,使全方接近於寒熱平衡。現在有利用這個方為基礎方的一些中藥新葯,他這種思路。沒有這樣改良之前,過去這個新葯,如果風寒風熱辨證不清,偏風熱,或者服用時間長了,或者內傷頭痛,用川芎茶調散容易引起溫燥,口乾舌燥,咽喉痛這類的反應,所以在這一研製過程當中,因為有很多我也參加了,反映出調整薄荷用量,對調整全方的寒熱平衡,適合於久服,利用他的一個治頭痛的特長,薄荷在其中有這樣的意義。所以既使是臣葯意義,又是有佐葯意義了。荊芥也是常用於清利頭目,有較平和的散風作用。它的性味是辛而微溫。

羌活、白芷、細辛、防風,都有辛散祛風,以及止頭痛的作用。這方中,止頭痛力量比較集中,藥味多,而且適合於分經論治,主要的一些經脈,涉及到太陽經、陽明經,結合川芎以後,少陽厥陰經,細辛涉及到少陰經,頭面主要涉及到一些經脈,都有針對性的藥物。所以既有分經論治的特點,而且這些葯的止頭痛作用都比較突出。所以佐葯這一批是增加止痛力量。

使葯,服用時用茶清,有的寫清茶,《和劑局方》原方上寫的是茶清,還是茶水的意思。茶本身可以清利頭目,還可以引熱下行。可以制約方里溫燥之性。通過一定的利水排出這種燥熱。實際上也起到調節方中藥物的寒熱偏性問題。現在在製藥當中,量,把這茶做為一味葯,而且量都比較大。這是川芎茶調散的一個配伍了。

從這個方用於時間較長,比較頑固的,比如頭風這類病,它本身有較強的止頭痛作用。又加上川芎和這些祛風葯的結合運用,還體現了「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這個道理。歷來這個方就成為治療外方頭痛的首選方。一個代表方。現代治療範圍逐漸擴大了。在運用當中,其中薄荷和茶這兩味,是來調節全方寒溫偏盛的一個重要組成。自身還能夠清利頭目。所以靈活調整,應該說除了風寒,也常用於風熱頭痛。比如菊花、僵蠶結合以後,就成了菊花茶調散。治療偏於風熱類型。

配伍特點

集眾多辛散疏風葯為一方,升散中寓有清降(茶清,薄荷),疏風止痛而不溫燥。

這也是再利用這個方做新葯研究當中,逐漸調整用量摸索出來的經驗。

運用

辨證要點

頭痛鼻塞(惡風),舌苔薄白,脈浮。(頭痛為主,兼有外風特點§,現在有些使用沒有外風特點,散風葯適當降低)

有一類,根據痛的部位,羌活、細辛、白芷等做為一種引經葯。

隨證加減

外感風寒明顯,減薄荷,加蘇葉、生薑(幫助發散風寒);

外感風熱,加僵蠶、菊花、蔓荊子(使全方轉向辛涼特點)

風濕,加蒼朮、蒿本;

頭風頭痛(疼痛劇烈,反覆發作,時間很長),加重川芎(活血通絡止痛),酌加桃仁、紅花(化瘀),全蟲、地龍(通絡止痛)。

這一點,頑固頭痛,我們治療當中,往往是喜歡加一點蟲類葯。

川芎茶調散在有些方書里,並不強調它的外風。往往說它涉及到頭風的頭痛。頭風的頭痛一般病程較長,久病入絡更加要注意活血通絡。

使用注意

氣虛、血虛(氣血不足),或肝腎陰虛陽亢,肝風內動(升發太過)引起的頭痛眩暈,不宜使用。誤用還可以導致肝陽更亢。畢竟它是溫燥辛散為主的。現在人們運用的報導里,經過化裁出現很多的加減方,有外邪側重於偏風熱,偏熱的方面,可以加疏散風熱的藥物,另外對頑固性的頭風頭痛,增加活血通絡這一類葯,還有些頑固頭痛還夾痰,除了疼痛之外,悶脹,悶脹這類夾痰的特點,伴隨眩暈,那要增加祛痰,特別風痰這類使用,病程長的,往往像我們說的僵蠶,以及如過偏熱,膽星祛痰,偏寒,制南星這類也是結合使用。一般都病程較長了。反覆發作的用散風祛痰和通絡相結合。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