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腫瘤微環境的納米粒子優化設計提高癌症療效

腫瘤微環境是腫瘤賴以生存的複雜環境,主要由多種不同細胞外基質和基質細胞組成。腫瘤微環境的成分與腫瘤細胞之間存在相互刺激作用,從而促進腫瘤發展和腫瘤細胞的轉移。與正常組織相比,腫瘤組織有其獨特的微環境,腫瘤微環境顯著影響著腫瘤的發生和轉移。針對腫瘤獨特的微環境,設計微環境刺激響應的納米粒子可以有效提高癌症的療效。最近,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NIH)的陳小元高級研究員和廈門大學的孫曉蓮教授等人在 Chemical Society Reviews 上發表綜述文章,系統總結了腫瘤微環境刺激響應的納米粒子優化設計。

腫瘤微環境除了癌細胞之外,還包括多種不同類型的細胞和蛋白。腫瘤成纖維細胞(Cancer-associated fibroblasts)是癌症基質的主要組成部分,顯著影響著腫瘤基質的組成和生長。免疫細胞(T 細胞、巨噬細胞、樹突細胞、B 細胞)也是腫瘤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不同條件下,表現出抑制或促進腫瘤生長的功能。髓源抑制性細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包括單核和多核髓源抑制性細胞,可以通過抑制 T 細胞和 NK 細胞進而抑制腫瘤生長。腫瘤內皮細胞(endothelial cell)可以對外界生長因子和藥物分子產生響應,從而刺激腫瘤生長。自然殺傷細胞(NK cells)與自然殺傷 T 細胞(NKT cells)在調節抗癌免疫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可以直接識別靶細胞、殺傷癌細胞。其他的細胞包括周細胞以及腫瘤中性粒細胞等,在腫瘤生長和轉移過程中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Advertisements

傳統的抗癌藥物不能區別正常組織和腫瘤組織,因此對正常組織有著顯著的副作用。腫瘤血管的異常結構即其高通透性和滯留(EPR)效應使納米粒子可以穿梭其中,傾向於在腫瘤區域富集,稱為被動靶向。納米粒子的形貌和表面性質是影響被動靶向的兩個主要因素。此外,利用腫瘤部位乏氧、弱酸性 pH、自身免疫反應、腫瘤壓力梯度以及腫瘤外基質細胞獨特的性質,研究人員設計開發了不同刺激響應類型的納米粒子。

具有腫瘤微環境響應的納米粒子在癌症治療領域具有潛在的廣闊前景。研究人員仍在不斷開發新的腫瘤微環境刺激響應型納米粒子,以便將負載藥物準確輸送到腫瘤區域,減小對正常組織的毒副作用。

http://pubs.rsc.org/en/Content/ArticleLanding/2017/CS/C6CS00592F#!divAbstract

Advertisements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