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泌性中耳炎

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 otitis media)是以鼓室積液及聽力下降為主要特徵的中耳非化膿性炎性疾病。中耳積液可為漿液性漏出液或滲出液,亦可為粘液。本病命名尚不統一,有稱為滲出性中耳炎、卡他性中耳炎、漿液性中耳炎、漿液-粘液性中耳炎、非化膿性中耳炎。

典型癥狀: 以耳內悶脹感或堵塞感、聽力減退及耳鳴為最常見癥狀。常發生於感冒后,或不知不覺中發生。有時頭位變 動可覺聽力改善。有自聽增強。部分病人有輕度耳痛。兒童常表現為聽話遲鈍或注意力不集中。

病因: 1.咽鼓管功能不良

  一般認為此為本病的基本病因。

  (1)機械性阻塞:如小兒腺樣體肥大、肥厚性鼻炎、鼻咽部腫瘤或淋巴組織增生、長期的鼻咽部填塞等。

Advertisements

  (2)功能障礙:司咽鼓管開閉的肌肉收縮無力;咽鼓管軟骨彈性較差,當鼓室處於負壓狀態時,咽鼓管軟骨段的管壁容易發生塌陷,此為小兒分泌性中耳炎發病率高的解剖生理學基礎之一。齶裂病人由於肌肉無中線附著點,失去收縮功能,故易患本病。

  2.感染

  本病常繼發於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故認為本病可能與細菌或病毒感染有關。近年來發現中耳積液中細菌培養陽性者約1/3~1/2,主要為流感嗜血桿菌和肺炎鏈球菌,故認為本病可能是中耳的一種輕型的或低毒性的細菌感染。細菌的產物內毒素在發病機制中可能具有一定的作用。

  3.免疫反應

  中耳為一獨立的免疫防禦系統,隨著小兒年齡的增長方逐漸發育成熟,這可能是小兒本病發病率較高的原因之一。由於中耳積液中細菌培養的陽性率較高,炎性介質前列腺素的存在,並在積液中檢出細菌的特異性抗體和免疫複合物以及補體系統等,提示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可能屬於一種由感染免疫介導的病理過程。可溶性免疫複合物對中耳黏膜的損害(Ⅲ型變態反應)可為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致病原因之一。I型變態反應與分泌性中耳炎的關係尚不明確。複發性或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可能與變應性鼻炎,慢性鼻咽炎引起的咽鼓管功能不良有關。

Advertisements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