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度論》:為什麼說願力真不可思議?

按:無論是世間法或出世間法,都具有信、願、行的結構,願力為導向,福德或智慧資糧為基礎。願力不可思議,即便無願的修行,也有福德,但「不如有願;願能助福,常念所行,福德增長」,願力能使果報增上,「罪福雖有定報,但作願者修少福,有願力故得大果報。」佛國的建立,固然依於菩薩漫長修行中積累的智慧福德資糧為前提,但需要有願力為導向,才能於成佛時建立自己的佛國凈土。我們每個人的境遇,雖然基於善惡定業,但結果如何,也與我們內心的願力有密切的關聯。

大智度初品中佛土願釋論第十三(卷第七)

龍樹菩薩造

後秦龜茲國三藏法師鳩摩羅什奉 詔譯

【經】

願受無量諸佛世界。

【論】

諸菩薩見諸佛世界無量嚴凈,發種種願。

Advertisements

有佛世界都無眾苦,乃至無三惡之名者;菩薩見已,自發願言:我作佛時,世界無眾苦,乃至無三惡之名,亦當如是。

有佛世界七寶莊嚴,晝夜常有清凈光明,無有日月;便發願言:我作佛時,世界常有嚴凈光明,亦當如是。

有佛世界一切眾生皆行十善,有大智慧,衣被飲食,應念而至;便發願言:我作佛時,世界中眾生,衣被飲食,亦當如是。

有佛世界純諸菩薩,如佛色身三十二相,光明徹照,乃至無有聲聞、辟支佛名,亦無女人;一切皆行深妙佛道,游至十方,教化一切;便發願言:我作佛時,世界中眾生,亦當如是。

如是等無量佛世界種種嚴凈,願皆得之。以是故名「願受無量諸佛世界」。

問曰:

諸菩薩行業清凈,自得凈報,何以要須立願然後得之?譬如田家得谷,豈復待願?

Advertisements

答曰:

作福無願,無所摽立,願為導御,能有所成。譬如銷金,隨師所作,金無定也。如佛所說:

有人修少施福,修少戒福,不知禪法;聞人中有富樂人,心常念著,願樂不舍,命終之後,生富樂人中。

復有人修少施福,修少戒福,不知禪法;聞有四天王天處、三十三天,夜摩天、兜率陀天、化樂天(專念色慾,化來從己)、他化自在天(此天他化色慾,與之行欲,展轉如是,故名他化自在),心常願樂,命終之後,各生其中;此皆願力所得。

菩薩亦如是,修凈世界願,然後得之。以是故知,因願受勝果。

複次,莊嚴佛世界事大,獨行功德不能成故,要須願力。譬如牛力雖能挽車,要須御者能有所至;凈世界願,亦復如是,福德如牛,願如御者。

問曰:

若不作願,不得福耶?

答曰:

雖得,不如有願;願能助福,常念所行,福德增長。

問曰:

若作願得報,如人作十惡,不願地獄,亦不應得地獄報?

答曰:

罪福雖有定報,但作願者修少福,有願力故得大果報。如先說罪中報苦,一切眾生皆願得樂,無願苦者,是故不願地獄。以是故,福有無量報,罪報有量。

有人言:最大罪在阿鼻地獄,一劫受報;最大福在非有想非無想處,受八萬大劫報。諸菩薩凈世界願,亦無量劫入道得涅槃,是為常樂。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